温广辉(右一)
“要瞄准国家需求,做高质量的论文,这是我的科研观。”自2008年至2019年6月,东南大学数学学院“80后”教授温广辉共发表了90余篇SCI论文,SCI他引2800多次,研究成果被国内外10余位院士、20余位IEEE Fellow正面引用并给予高度评价。
数学与自动化技术,是温广辉“主攻”的科研方向,采访中他向记者分享了团队最新的科研进展。“与中船重工合作的智能无人艇项目进入实验期,利用我们研发的协同控制系统,可以提升设备性能,提升搜救等环节的精准度。”温广辉提到,要促进科学研究价值回归,不要神化SCI论文,但也不能“一刀切”地砍掉论文,应当更客观地看待科研,鼓励做有利于国家战略需求、能够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论文。
写论文、做学问,“踏实扎实”一直是温广辉身上最显著的特点。当年,作为一位应用数学专业(概率统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温广辉把考进北京大学力学系统与控制专业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他经常给北京大学段志生教授写邮件,表达考研的意愿并请教问题。段志生教授的一封回复邮件让温广辉心有余悸:“你好好准备,很有希望!但是,由于我们这个方向只录取一人,所以这个名额不一定是你的。”当时摆在他眼前的,是一些闻所未闻的专业课,很多陌生的难题折磨得他彻夜难眠……经刻苦努力,温广辉还是拿到了当年力学系统与控制专业唯一的博士研究生“入场券”。
为什么做科研?温广辉和弟子们微信群的群名可以回答——“科学名世,人才报国”。博士毕业后,他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做博士后半年,他更清晰地看出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对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很有信心。2013年春,东大教授曹进德、虞文武打算组建网络群体智能团队,他们向温广辉发出了邀请。温广辉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回国来到东大数学学院。在他看来,未来一定要让交叉学科和应用数学优先生长,要让科学研究更广泛地对接市场,服务国计民生。
温广辉以讲师身份入职。对此,他丝毫没有在意。在温广辉的生活字典里,没有“娱乐”这个词。他很少乘接驳车,一直步行往返于地铁站和数学学院之间,这是他唯一的放松方式。
在数学学院,温广辉对学生的“好”是出了名的。2015级本科生刘照辉打心底感激温广辉。大三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照辉,你好。我是数学学院教师温广辉,你有空吗?我想和你聊一聊!”
刘照辉和温广辉素不相识,就这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走进了温广辉的办公室。原来,温广辉提前了解了所有大三本科生的情况,觉得刘照辉是可塑之才,就决定找他聊一聊。让刘照辉意想不到的是,短暂寒暄之后,温广辉打开电脑,用PPT给刘照辉做专业介绍。从自己承担项目的情况讲到课题组情况,再到所在方向需要学习的知识,温广辉足足讲了2个多小时。刘照辉说:“那次谈话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当时我正在纠结研究哪个方向。跟温老师交谈之后,所有的犹豫和纠结一扫而空,我决定跟随温老师读研!”谈到那次谈话,温广辉表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每位老师的心愿。”
记者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