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政声|培育创新湿地 积蓄文化动能
2020-01-14 07:4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曹劲松  
1
听新闻

  创新型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首选战略。随着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何在更深层次上、更大力度上迈出新步伐,需要在政治战略定向和政策利益导向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城市主体的文化价值方向,以为社会创造新价值的自我实现为目标,积蓄并释放城市创新发展的文化动能。

  近年来,南京实施创新驱动“121”战略,围绕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在依托产业发展、龙头企业、顶尖人才集聚创新资源,推进科技与经济、创新与产业、高校与高校融合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不断加以完善,逐步形成城市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取得明显成效。在《2019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中,南京创新总指数高于20城市平均水平,列北京、深圳、上海之后的第4位。

  城市创新湿地是指以创新人才成长为核心的城市文明发展的实践系统,可以起到涵养人的创新智慧,促进人才创新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传承创新文化,源源不断地激励人们投身创新实践等优化城市创新生态的功能。创新湿地是城市创新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城市科学中心、教育和技术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服务创新的公共载体和政策支持体系等一起构成城市创新的生态环境。

  创新湿地的核心是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创新人才,从构成要素上来看,可以分为非人才要素与人才要素。非人才要素包括城市生活空间、公共服务空间、政策利益空间,它是一个城市为所有人提供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也是创新人才成长所需要的基础性条件;人才要素则体现在育人者、用人者、创业者三个方面,是直接作用于创新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人的主体性条件,并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促进人才创新人格的形成。这两类要素相互关联、互为促进且内在融合,共同决定着创新湿地的系统生成与功能发挥。

  城市创新湿地的构建要从丰富和完善上述两类要素入手,一方面着力城市生活功能的完备性、生态环境的宜居性、公共服务的细密性等非人才要素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空间为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所创设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注重在城市教育培训的优质性、产业布局的引领性、创业孵化的广泛性等人才要素方面加大投入,彰显创新的社会价值和精神文化导向,让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格锻造成为社会的榜样力量。在城市创新湿地系统性构建上,要将各类要素集聚与内在融合同步推进,促进系统地自组织功能的发育,形成涵养创新的有机生态。南京在创新湿地的各个要素方面都有着比较好的基础条件,关键的着力点在于促进各要素融合及其系统构建与优化,将创新湿地作为城市网格化治理的重要布局。

  创新名城的灵魂在于这个城市创新文化勃兴。一个城市创新文化的形成和积淀过程,就是这个城市创新自觉与自信的产生和积聚过程。创新基因在城市文化中植根越长久,创新文化在城市生活中赋能越深厚,城市创新人才的成长就越繁茂,对城市创新发展的支撑就越坚实。城市创新湿地的系统构建,就是要为城市创新文化的生长提供沃土,让创新文化的动能源源不断地形成、积累并转化为城市创新的实践力量。

  城市创新文化动能的积蓄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通过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经年不断的累积,而人的文化自觉可以加速这一过程。因而,在城市文化生活中建立创新文化的支柱地位,加大对创新文化的投入与激励,有助于创新文化动能的积蓄,同时促进其释放为城市丰富的创新实践。南京在更深层上推进创新名城建设,除了继续加大对创新资源集聚的政策供给外,还要将创新文化发展纳入创新名城建设的战略布局,实现政策与文化的双轴驱动。从广义上讲,政策也属于文化的范畴,体现了人的精神创造。南京围绕创新发展的目标诉求,进一步将城市文化生活纳入到创新名城建设的战略视野,构建起城市创新文化价值坐标系,并使之成为引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文化意义,必将使创新基因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新文脉。

  (作者为南京市社科联主席、社科院院长)

标签:创新;城市创新;创新文化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