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冬去春来,武汉和南京都迎来了樱花盛开。
伴着一份份热切的期盼,今天下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迎来了首批709名援鄂江苏医疗队的返程人员。

此刻,距离1月25日晚,江苏援鄂医疗队首批147位医务工作者奔赴武汉,已经整整53天。
过去的1000多个小时里,一线医护人员身披白色战衣,与“疫魔”殊死搏斗,守护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面对疫情,江苏共派出3100人,其中医疗队2804人,数量全国最多。截至3月7日,江苏医疗队在武汉、黄石两地治愈出院的人数达2647人。
“再见!”
“感谢英雄的武汉,感谢英雄的武汉人民!”

(图为医护人员们登车前留影。王子杰/摄)
离别时分,总是百感交集。在告别战斗了53个日日夜夜的武汉城时,不少医护人员和朝夕相处的“战友”们拥抱,流下了不舍的热泪。

首批撤离队伍包括6批来自江苏的7支医疗队,共709名队员,他们分别来自除宿迁市外的12个设区市的151家医院,以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10家省直省管医院。


(图为医护人员们登车前留影。王子杰/摄)
送别他们时,武汉市江夏区及沿途的交通要口,交警列队敬礼,对医疗队员致以最高敬意。
离别时分,又让人充满希望。“瞭望君”也注意到,今天共41支国家医疗队3675人将踏上返程。医疗队的陆续撤离,代表着疫情逐渐稳定,我们平静美好的生活,正在跑步归来!
没有注定的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你们带着使命奔赴战场
我们致敬!
你们完成使命平安归来
我们欢迎!
让我们跟随下面这一组镜头
再回顾近两个月来
那些“惊心动魄”
却又弥足珍贵的日子
有一种逆行平凡而伟大
“疫情当头,义不容辞!”
除夕夜,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汉鹏
悄悄收拾好行李
为了不让上了年纪的父母担心
他瞒着老人“偷偷”出发

“国有危难,扶危渡厄,
救死扶伤,本就是医者使命。”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急诊科护士孙春
与相恋6年的女友推迟了婚期
星夜出发,奔赴前线

“希望我们早日消灭疫情,
让更多的人团圆。”
26日晚11点半
昆山市第一医院感染科护士顾娇
接到是否愿意参加江苏第二批
援鄂医疗队的问询电话时
坚定地答道:“去!”

“我带队去,
我有这方面丰富的经验。”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科主任医师陈祖涛
春节前就主动请缨
要求带队前往湖北支援
2003年,陈祖涛有过
抗击“非典”的经验
这一次
他又义无反顾冲向前线
冷酷无情的疫情之下
我们一次次看到了
平凡却伟大的身影

倾其所有、精锐尽出
到有需要的地方去!
江苏全省80%的呼吸科、
感染性疾病科
和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
都到了湖北前线
有一种力量是无悔坚守
与病毒的距离不到10厘米!
这是泰州市姜堰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
宋美云的工作日常

(左一为宋美云)
主动报名成为咽拭子
采样组的一员
意味着要直接将自己
暴露在患者的呼吸道前
风险巨大

宋美云并不畏惧
在做足防护措施的前提下
她勤加练习、手法娴熟
从2月16日至3月7日
她所在的采样组总共
采集了1200多人次的咽拭子样本

“我痛一点累一点没关系,
关键要为病人好。
护士拍背不到位?
来,到我身上练!”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重症ICU的护士长、
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周蓉
用自己温柔而坚韧的力量
暖化了每一个患者的心
有一种智慧叫“江苏方案”
零感染!零死亡!
截至3月15日
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17支
各地援武汉医疗队中
有5支医疗队负责的病区“零死亡”
其中3支是“江苏队”——
南京医疗队一队、二队
和无锡医疗队

3月6日上午9点
无锡医疗队成功实施光谷院区的
首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
凭借无锡医疗队熟练的操作技术
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这一系列精准操作全程
只花了1分39秒

(图为江苏医疗队研发的“一种用于阻隔气溶胶的半封闭床罩”)
“上班看病、下班议病”
通过友队交流和前后方“云会诊”
南京市医疗二队队负责的一名患者
插管7天就顺利“拔管”
创下光谷院区危重症治疗
“拔管”最快纪录
成为江苏医疗队向
全国推荐的成功抢救案例

“相信江苏中医!”
第三批国家中医
医疗队(江苏)队长、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
主任中医师史锁芳
把这6个字写在自己
的白色防护服上
也写进了江夏方舱医院
住院患者的心里

作为武汉首个“中医之舱”
江夏方舱医院
2月14日正式“开舱”
史锁芳创新开展了适应
方舱医院特色的三级医疗方案

在中医“国家队”
全体同仁们的努力下
从2月14日开舱
到3月10日休舱
江夏“中医舱”
交上了一份患者零死亡、
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成绩单”
圆满完成了任务
有一种暖心是医患相守
“爷爷!”
“欸。”
“你知道我是谁吗?”
“江苏队小可爱!”

近日
发生在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院的一幕网友们大呼暖心
视频里江苏援鄂医疗队队员
李娟娟细心问候76岁的刘爷爷

李娟娟生于1992 年
是全组年纪最小的护师
大家都叫她“小可爱”
年纪轻轻的她
已有7年的护理经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主要接收重症患者
李娟娟要为患者端茶倒水、
处理排泄物……


病情危重的刘爷爷经救治
将要康复出院
即将告别
老人家抹起了眼泪连连说着:
“真的感谢你们”

2月15日下午
武汉重症患者陈女士
因害怕情绪失控
手脚不停地挣扎颤抖
江苏医生朱亚军紧握住她的手
耐心安慰一个多小时:
“相信我,我不会让你有事!”
一句坚定的话语让陈女士重新
获得了战胜病魔的勇气

(图为朱亚军和陈女士在一起。图/紫牛新闻)
“‘白衣战士’辛苦了,
武汉人民谢谢你们!”
3月15日
一段武汉市民
向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喊话的视频在队员汪蔷薇的
朋友圈里发布

持续了5分多钟喊话
从对面小区传来
让医疗队一行人感动不已
以更大声的回应告诉他们:
“不辛苦不辛苦,
为人民服务!”
第一次与家人隔空拥抱
第一次与战友用炒面庆生
第一次在防护服上
写下自己的名字
......
所有的第一次
都值得铭记

谢谢你们
用无畏的付出
为这个春天带来
最治愈最温暖的力量!
整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元沁
素材来源 新华日报 交汇点新闻等
值班主编 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