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11日讯 3月9日,是江苏第五批援湖北医疗队进驻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满月的日子。这一天,苏州二队队长、苏大附一院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郭强发布了一个朋友圈,讲述了刚刚进行的一场新冠肺炎抢救最高风险的手术——气管切开手术。
之后,他收到了两段问候:一位是共事多年的同事:“今天气切你可真是拼了命啊”。另一位是学科的开拓者和专业领袖:“气切不容易!”
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常会有呼吸衰竭的表现,此时就需要经口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行救治,如果需要继续呼吸机维持有创通气,就要将气管插管改为气管切开。“对于这位患者来说,如果此时不切开气管,可能性命堪忧。”郭强说。
其实,在郭强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已先后做了近400例气管切开手术。为何这一例特殊呢?
这是一名2月10日住进重症病房的78岁老年女性患者,病人BMI为28左右,属于肥胖患者,且脖子较短,躺在病床上时,几乎看不到脖子。此前,通过有创通气治疗后,她的胸片和氧合改善了,但想要进一步好转,气管切开是唯一的出路,这对于引流、通气和院感都是非常必要的。
“在正常情况下,这样的病人进行气切手术就是高难度,更何况现在。我们戴了3层防护手套,手的灵敏度有所降低。而在气切手术中,首先要找到患者气管,之后,手术操作的空间很小,气管周围是颈动脉、甲状腺等人体重要器官,手术中一旦碰到,可能人就没了。而在当前的特殊时刻,为病人气切时,她的气管会完全暴露出来,不可避免有大量高浓度气溶胶和痰液的喷溅。对于在场的医生来说,有着很大的感染风险。”郭强解释。
特殊时刻,拼的不是勇气,是高水平的防护保障、锐志的态度和火热的温度。
救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在手术前,郭强呼叫了团队的几名队友,首先模拟了一次手术过程。
一张椅子模拟成病人,大家建言献策,讨论如何细化操作流程、准备预案方案。最终确定,由医生郭强、丁政、李执和护士黄丽娟主要操作;谢宇、陈龙做好配合;李蕾主任、钱红英护士长带着钱晓东和杨贤君与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起做好充分准备。在准备了三套预案、推演了三次手术步骤、防护反复检查后,“苏州二队气切小分队”就此成立。
没有任何犹豫,当天下午2点半,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手术开始。
摆体位、消毒、铺单、准备好的第一套方案:经皮气切虽然简便,可是对于颈部特别肥胖短小的患者却很难适用。一针下去,尽管通过超声等定位,抽出了少量静脉血,但时间紧迫,气囊穿破和操作时间长等必然造成大家暴露风险加大。郭强当机立断,用第二套方案!他迅速切开皮肤,暴露皮下、肌层,却没有探到气管,接过队友的拉钩,双手向后上方一提,简单破口,拉钩再入后,完美的气管环便暴露出来了。丁政和李执默契配合,开口后很快置入了气切套管。
这时,郭强看了一眼呼吸机,“方块状”波形,正常!
60秒!气切成功!
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连旁边的护理老师都不禁诧异,这么快!
此时的郭强长舒一口气:“运气好!”大家紧张的氛围顿时缓解。这是整个光谷医院1000多例重症患者中仅有的三例气切之一,而且病人条件这么困难、手术方式这么简便快速的仅此一例。
“这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郭强在术后表示。在这60秒的背后,是江苏医疗队队员们精湛的医术、不厌战、不放松、敢打敢拼的毅力与决心。
“60秒,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快的一次气切了。值得此生铭记。”而让郭强更加感动的是队友们的支持与团结。危急时刻,江苏的医护人员们没有退缩、没有畏难,依然争先恐后、争分夺秒的抢救重症患者。郭强的队友丁政和李执曾说,再危险的手术,我们也愿意一起做!“他们有这么大的勇气,愿意和我去一起拼搏。我更要考虑到他们的安全。”
在手术完成的第二天,3月10日下午,郭强作为苏州二队队长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电视电话会议。郭强说:“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我们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这一次手术,也是我们对总书记来武汉最好的行动汇报。苏州二队的全体成员在此立誓:不打赢武汉保卫战、绝不离开战场!”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