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一线救援日记 | 41岁生日,那些告诉和没告诉家人的
2020-02-21 15:3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宏伟  
1
听新闻

口述: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危重救治组组长 惠亮亮

整理: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宏伟

17号那天,如果不是一大早妈妈和儿子给我打来生日祝福电话,我都忘了当天是我41岁生日。在武汉新冠肺炎诊疗一线,又专门负责救治危重病人,我们危重救治组全体成员每天都是在死神手里抢救生命,晚上的诊疗会经常开到十点、十一点,除了每天给家人打个电话报平安,想到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

1月12日,一位被治愈的患者出院时,拉着我的手跟我合影

往年,妈妈总会在我生日那天的早上给我做一碗面条,按老家的规矩,这寓意“平安长寿”。那天,她叮嘱我早上一定要吃面条,在这特殊的时间和地点,这份叮嘱尤其暖心。听妈妈的话,我打开一桶方便面,这个生日,我吃的是“长寿泡面”。

刚来武汉时,同事们在分发和领取后勤物资时合影

来武汉20多天了,一切都变得熟悉、熟练起来,人也越来越冷静和镇定。我是江苏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那一次淮安共派出29位医护人员,其中我们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有9个人,除我之外,还有领队李淑艳以及队员陈亮、付鹏、孙兵、葛慕莲、李旭然、史妍妍、夏慧等几名医疗队员。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我们和当地的医护人员真正成了患难与共、生死相托的战友,每天我们穿脱防护服都是两人一组互相帮助,确保穿上时全身没有一寸皮肤裸露,脱下时也不会有皮肤碰到污染面。这个规则我们严格遵守,因为我们知道这个病毒太厉害,它就像是田野中的苍耳,一旦“挂”在人的皮肤和粘膜上就很难清除。我们从病房出来时,防护服外面布满了肉眼看不到的病毒,危险时刻包围着我们。当然,这个细节我们都不会对家人说。

对家人,我会发照片,让他们看到我穿着防护服保护好自己,但我不会跟他们说防护服一穿上就开始全身冒汗;我会跟他们说出于感控需要,住地不开空调,我们用电热毯和热水袋取暖,但我不会说上班前四五个小时我就不喝水以减少排尿;我会给他们看我才理的有趣的光头,但我不会跟他们说,我们是如何眼睁睁看着一位患者在我们全力抢救下去世,组里好几位“战友”无奈落泪,而我们都是有10年以上有重症治疗、护理经验的“重症人”……

进入病区前,我们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加油

危重救治组处理的都是危重病情。2月14号一早,病区就来了一位重症肺炎患者,气喘、意志模糊,有慢阻肺病史,情况危急。几乎在同时,我们几个人分头为病人戴上呼吸机面罩、快速开放静脉通道、采动脉血查血气分析……随着对症药物的使用,半个小时不到,病人的生命体征就平稳了,这样紧张、惊险的抢救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最让我们高兴的就是有患者被治愈出院。情况正在逐步好转,截至2月19号,我们所在的病区累计治愈了32位新冠肺炎患者,他们每个人都是别人的父母、孩子、爱人,他们身后还有更多亲朋好友关心的目光,每治愈一个人,都会减轻病区内其他人的恐惧,增强更多人的信心。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8岁的儿子时,他说,听到这个消息他比自己考100分还开心,因为这意味着爸爸越来越安全,回家的日子也越来越近。生日那天,他给我画了一幅切好的生日蛋糕,家里9口人一人一块,而那块最大的属于我。这份等我回家才能拿到的礼物太珍贵了,它代表着儿子对我的爱。而妻子,她不仅支持我写“请战书”,帮我收拾行李,还给我采购了最贴心的物品:成人尿不湿,这不仅为了工作方便,更在于少脱一次防护服就意味着着多一分安全。我真的很想他们,前些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一边思考着新冠病毒可怕的传染力,一边想到年迈的父母、年幼的稚子,偶尔也会不安甚至恐惧,但是一到天亮,想到还有危重的病人在等待着我们去救治,一股勇气就会涌上心头,大疫当前,我们在为每一个中国人而战,为每一个中国家庭而战,也是为我们自己的父母妻儿而战。

脱下防护服后,脸上留下深深的勒痕

现在武汉的天气仍然很冷,但是春天就要到来了。我希望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回到家里,因为那意味武汉、湖北乃至中国战胜了疫情;我也希望在暑期带家人再次来到武汉,请他们看看我曾经努力奋斗过的地方,一个千千万万挺身而出的“白衣战士”付出热血、挥洒过汗水的美丽城市。

想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重症沙龙”↓↓↓

标签:
责编:苗津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