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微纪录片《疫线》第三集上线 《白衣战士马彧婉》讲述在隔离病房的28天
2020-03-06 08:34:00  来源:紫牛新闻  
1
听新闻

【编者按】

若干年后,2020年的这个春节,一定会成为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回忆。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我们用“宅”的方式为社会作着贡献,但也有一些人,他们或在小区门口守卫我们的安宁;或逆行而上,奔赴湖北、助力武汉;或载着快递、穿梭大街小巷,成为这个城市的摆渡人……

在疫情面前,媒体人能做的有限,唯有用手中的笔、肩头的摄像机,记录这个特殊时期人们的生活、城市的影像。

我们推出的《疫线》,就是这样一部系列微纪录片,它聚焦抗疫一线,以人物为主线,镜头对焦的可能是一位快递小哥、一位社区医生、一位隔离病房的护士、或者是一位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

在这里,你听不到豪言壮语,看不到跌宕起伏的情节,我们给你的只有真实!我们相信:在疫情面前,唯有真实,最能打动人!

如果您有好的线索,欢迎拨打025-96096提供给我们。

今天,《疫线》推出第三集——《“白衣战士”马彧婉》。

护士马彧婉讲述在隔离病房的28天:

刚开始恐惧,忙起来就忘了

“你是小马姐姐吧?”“没错,是我。”2020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28岁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小伟被治愈出院,送行现场,他一眼认出了护士马彧婉。要知道,在隔离病房里,护士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面容被防护镜和口罩遮挡了大半,可即便这样,也阻挡不了“眼神相认”。当时正在现场采访的扬子晚报记者用镜头捕捉到了这温情的一幕。

马彧婉,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的一名普通护士,就是我们本期的主角。如今,她在汤山隔离病房已经奋战了二十多天,这里收治了到目前为止南京全部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在这里,她也有过恐惧、疲惫、思念,但她仍然在坚守,她告诉记者,“那些患者出院的时候,他能记得、想记得我,我觉得我就很开心了。”

或许,这也是她坚持下来的一个理由。

“1月21日接到通知说让我待命,不能回老家。当时也没有说要进隔离病房,22日下夜班的时候,立马就接到了通知,说要进个地方工作。”当晚,下了夜班的马彧婉来不及回家,就进了隔离病房,自此一直没回过家。

虽然经过了相关培训,但是因为对新冠肺炎知道的不多,没有接触过,刚进入隔离病房的她坦言,还是有恐惧感的。“一开始还在想这个病,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当我进去之后,发现就跟普通的呼吸病差不多。等忙起来,这种恐惧就忘记了,根本想不起来。”

在隔离病房的日子,忙碌又紧张,每天两点一线,不透气的防护服一穿就是八个小时。“下了班,就感觉很饿,很渴,特别累,汗出的衣服全部都湿透了。” 马彧婉说,她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因为她知道,隔离病房的患者需要她。

马彧婉说,有时候,病人心理上会害怕,比较焦虑,所以在给他们治疗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做一些心理疏导。有一位六十多岁的患者,因为不识字,也不会上网,经常一个人搬个板凳坐在床边上,看起来挺凄凉的。“我平时把她吃的口服药摆好之后,就跟她唠唠家常,讲讲外面的情况,她会拉着我的手说,‘你是中国好儿女’,她这么夸奖,我还挺害羞的。”

跟所有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褪去白色战衣,她是家中的独生女,是6岁女儿的妈妈,是丈夫一直牵挂的妻子。每天跟老公孩子视频是她最幸福的事情。平时爸爸会跟女儿说,妈妈去打怪兽了,所以,有时候跟女儿视频,女儿会骄傲地说:“妈妈一出来,就把病毒吓死了。”

“我觉得这一仗肯定能胜利打过去。春天肯定就不远了,会来的。” 借记者的镜头,这些话,马彧婉想对全国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说。

等这一仗打胜了,她想回家,想给家人一个拥抱。“真的是,太想他们了,想去看看爸爸妈妈,珍惜眼前的生活,活在当下,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

也许,这也是,所有白衣天使们最想做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蔡蕴琦 视频摄制 朱信智

标签:隔离病房;编者按;恐惧
责编:吕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