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为什么又是中医?江苏第九批援武汉医疗队组建幕后
2020-02-21 14:1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冯瑶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孙骏 通讯员 冯瑶)“武汉加油!抗疫必胜!”铿锵的誓言在第五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驰援武汉医疗队出征仪式上回响。2月21日上午9点,江苏第九批援武汉医疗队31人组成的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登上武汉高铁,增援武汉市江夏中医方舱医院。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将再增加400张床位

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关键时期,武汉正迎来决战。国家中医医疗队支援的武汉市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在原来已有的400张床位基础上,再开放B区400张床位。2月19日下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下发通知,要求江苏与天津、河南、湖南、陕西等省组派150人的第五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增援江夏中医方舱医院。

中医“青年团”队伍来自多科室

接到指令后,江苏省中医院迅速行动,根据要求采用“三好”“三高”“三强”的选拔标准,要求队员思想好、技术好、身体好,中医辨证论治水平高、综合医护能力高、中医精神风格高,中医功底强、团结协作强、救治能力强。该院党委书记方祝元教授告诉记者,31名队员的年龄全部在40岁以下,是一支中医“青年团”。其中医生11名,分别来自中医感染科、中医肾病科、感染管理、中医老年病科、中医心内科、中医脑病科、中医呼吸科、中医内科、中医肿瘤科,其中1人为感控人员。护士20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9人,护师10人。31人中有20人是党员。截至2月21日上午,江苏已派出十批医疗队(其中九批医疗队在武汉开展工作,一批在黄石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共计2723名医疗队员赴湖北一线。

第五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领队、江苏省中医院中医肾病科副主任高坤表示:“我们发现,很多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特别是年纪大的患者还存在着其他基础疾病。因此此次医疗队‘对症下药’,组建由多科室成员构成的诊疗队伍去往前线。”

将中医特色疗法服务湖北人民

就在此前的20多天,江苏省中医院中医感染科主治中医师袁征一直在该院发热门诊值班和备班,他也随时准备着前往武汉一线。袁征说,现在儿子还小,希望等他长大以后可以明白,爸爸做的是一件勇敢的事情,是一位医生义不容辞的事情。即将奔赴武汉前,袁征的家人为他送上一首诗。“倾尽所学防医治,科学施策救苍生”,袁征一边念着,一边握紧了拳头。

医疗队护理组组长、江苏省中医院科护士长张园园表示,将带领大家加强安全防护,把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带到武汉,让中医特色疗法服务湖北人民。张园园向记者们展示了队员们佩戴的香囊,粉色的叫“有凤来仪”,绿色的叫“连粽三元”,也寓意着医疗队员们一切顺利。

为什么又是中医?江苏第九批援武汉医疗队组建幕后

此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江苏已经组建多支中医队伍支援武汉前线。截至目前,在驰援湖北的江苏队伍当中,有432名来自中医系统,其中有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症救治专家组1人。

中医为什么在这次抗疫斗争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说,在湖北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参与率75%以上,其他地区超过90%,而且中医药还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2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西药真正进入人体有个过程 ,但中药不太一样。在本次抗疫过程中,第一批使用的中药有六神丸、连花清瘟胶囊、金振口服液、热毒宁注射液等,这些中药在普通临床已经应用很多。

2月19日下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给病人使用了“肺炎1号”方子后,结果提示患者总体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4.21%。服“肺炎1号”方超过6天的121例病例中,已有44人治愈出院。

据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医博士尤虎介绍,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出,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所,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第六版进一步增加了“本病初期病性为寒湿,随着病情进展可能有湿热表现,恢复期辨证为肺脾气虚”。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医大师周仲瑛工作室办公室主任叶放主任中医师表示,《内经》中还有句话“避其毒气”,就是说要远离病毒,比如戴口罩;佩戴中药香囊也是避毒气的一个重要措施,研究发现中药香囊可以改变人体呼吸道内环境,让病毒、细菌不适合生存,“这并非空穴来风”。近些年来,江苏利用中医药在治疗乙脑、非典、甲流等疫情中都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至2月14日0-24时江苏省确诊病例604例,其中中医药参与治疗的病例数占542例,参与率到达89.7%。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患者,核酸转阴率明显加快,出院时间明显缩短。

标签:夏中医方舱医院;江夏中医方舱;中医
责编:崔欣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