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创造跑赢疫情的“南京速度”——南京“火神山”医院保障能力再提升
2020-02-08 13:0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为了对抗疫情,南京在与时间赛跑!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急工程正在医院西南侧的一片荒山野岭上渐露雏形。记者从现场指挥部了解到,再过一个星期,随着该应急工程的竣工,南京“火神山”医院的保障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

4天挖移9万立方米土方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如何为人民群众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疫防火墙?大年初三,市委、市政府紧急决策,在现有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收治能力基础上应急扩容,为全市防疫收治能力加上双保险。同时作为江苏省传染病医院,江苏省传染病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必要时还可以为全省救治传染病提供更大的储备容量。

记者了解到,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急工程总体方案巧妙地将医院远期规划和近期应急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了平战结合的特点,既满足了功能,也节省了造价。其中应急工程的防渗地基基础和污水收集系统根据医院的现有规划,按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一次性实施到位,今后只需稍作改造,就可以作为永久性建筑使用;上部结构则是参照北京小汤山和武汉火神山模式,采用装配式活动板房的形式,可满足10年的使用年限,建成后可提供288间应急隔离病房和32间医护人员隔离用房,本期应急工程先建设72间,可以3天迅速扩容到288间,达到设计收治能力,而且周边还预留了更大的扩容空间。现场指挥部负责人、市建委总工程师石平府告诉记者,当时施工场地内灌木丛生到处是山丘沟壑,旁边就是传染病医院,正逢春节期间工人都休假回了老家……千头万绪如一团乱麻,时间紧任务重,在指挥部的协调下,多项工作齐头并进,协同高效推进基础土建、板房、配套道路、给排水等各项建设。市城建集团紧急调配最精干的管理团队奔赴现场,没顾上喝一口水就投入紧张的项目部筹建;江宁区紧急推进拆迁工作,不到两天就完成拆迁任务,将4000多平方米的土地交给建设单位;东大设计院连夜审定了总体方案,细化了各专业施工图纸;施工单位中建八局火速从各地调配工人进场平整土地……一时间现场机械轰鸣,指挥系统高速运转,150多台机械设备,2000多人在工地上度过了一个个不眠的春节假期。短短4天,参建单位就完成了9万立方米的土方开挖与调配平衡,相当于1天就挖走3个1米厚的足球场。

“作战”计划编排到每个半天

2月7日上午,只是工地连日来热火朝天的一个缩影:数百名工人各司其职,挖土机、混凝土、搅拌车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马路旁不少工程车正在等待进场命令。施工单位中建八局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郑兴告诉记者,1月29日公司接到施工任务,连夜集结了一支300多人的突击队。刚来的时候,连路都没有,大型设备根本进不来。大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花了一天时间先把道路打通,15间板房的办公区当晚完成搭建;一个星期下来,应急病房的基础、院区道路已经全部建成。“工地上基本每隔两个小时就会变个样,经常早上看着一块场地刚打完垫层,巡查一圈再回来一看,土工布和防渗膜已经铺好了。”郑兴说。

疫情考验着一个城市的防控能力。为了保证应急工程进度不慢、工程不乱,现场指挥部把“作战”计划编排到半天,实行三班倒。石平府告诉记者,工程的道路、地坪、基础都是按照规划和卫生防控要求建设。这不仅是一个应急项目,更是一个提高城市安全韧性、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长远工程,因此工程的质量安全一点也马虎不得。为了确保板房安装精度,设计院使用BIM数字建造技术来避免拼接误差,项目部采用智慧工地系统实时跟踪施工状况,无人机每小时对工地航拍一次。

体温测三次才能进现场

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急工程建设高峰期有2300多名员工奋战在一线。为了减少人群聚集,工人们就近住在中建八局周边不同项目的工地上。指挥部制定专项防疫应急预案,办公区、作业区、生活区安排专人每隔两小时就进行消毒处理。项目现场实行全封闭管理,在医院大门口、工地入口处和项目部门口设置三道关卡,所有参建人员都要戴安全帽、穿反光马甲,并且每次进入这三道关卡都要测量体温。项目部给所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发放防护口罩,按照定时更换的要求足额配置。为了提高防控意识,项目部还联系公共卫生中心感染科医生,对参建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和工人代表进行防疫专业知识培训。

当现场记者采访接近尾声时,现场指挥部又响起了阵阵急促的铃声,“混凝土泵车已经到达现场,请协调泵车停放位置”、“2号楼100名工人即将到达现场绑扎钢筋,现场旁站监理是否就位”……现场协调请求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指挥中枢,指挥部正在忙而不乱、快速高效地运转着。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