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逆行出征的生命守护者——记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
2020-09-15 08:5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
听新闻

4月6日,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后平安返回北京。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摄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永恒的信念,守护健康、守护生命是我们终生的职责。”

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刘正印如是说。在武汉抗疫前线,他这样鼓励患者:“我们是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疗队,你一定要相信我们,相信自己,好好地活下去。”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6家医院迅速组建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白衣为甲、逆行出征,成为援鄂抗疫的重要力量,承担着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务。

国有难,召必至。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到达、最后一批撤离,慎终如始,用坚守传递必胜的信心,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

“国家队来了”

国家医疗队抵达武汉24小时后,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监护病房正式启用。当病区大门打开时,患者们蜂拥而入。“国家队来了!”很多患者拉着医护人员的手激动不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李冉医生记忆犹新:“每一名患者都渴望尽快得到救治。我们特别理解,开医嘱、问病史、查体、抢救……不愿意耽误任何一点时间,恨不得自己长出三头六臂。”

2月3日,作为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医疗队领导组组长的北医三院院长乔杰,联合北大第一医院、北大人民医院以及来自河南的医护团队,进驻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组建危重症病房。从病房改造到收治患者,他们仅仅用了30多个小时。病区仅开放6小时便收治24名重症患者,并迅速满负荷运行,收治人数达到51名。北医三院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葛庆岗在微信工作群中写道:“一个值得铭刻于心的日子,门外声声的叩门声撞痛着我们的灵魂。”

北京协和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栋9层西区重症病房,心脏、肾脏和重症专业的“特种兵”不断增援武汉。

北大人民医院王振洲医生穿上隔离服,就开始感觉到心悸气短,本想工作几个小时后脱下隔离服缓一缓。结果,电话不停地响起:“120送来患者,准备接收!”王振洲继续坚持:“我能撑得住!”他强忍住头痛胸闷,再次走向病房接诊患者。

“在我们绝望之时,你们逆行奔波、舍生忘死、科学施治,拯救了患者垂危的生命,增强了我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你们的到来,让处在疫情中心的我们,看到了阳光划破乌云的那道光芒!”这是一名患者写给医疗队的感谢信,北大人民医院高伟波医生珍藏至今。

“把能用的方法都用上”

重症救治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的6家医院分别由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带领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等精锐团队,按照“一人一案”制定医疗救治方案。

刚到武汉,一向胸有成竹的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有点“怵”。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查房时,他发现一名患者的血气检测“二氧化碳”一栏测不出数字,他马上站在床边一点一点地调呼吸机……无论大事小事,他都亲力亲为。他提出的早期气管插管、俯卧位通气等重症救治经验,被写入国家诊疗方案。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采用协和ICU小组制管理模式。每组统筹匹配各个专业医生,充分发挥各专业综合诊治优势。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抒扬表示:“把能用的方法都用上,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

挽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离不开“硬核武器”。体外膜肺氧合(ECMO)、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转运呼吸机、监护仪等一到武汉,立刻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投入使用。中日友好医院医疗队在派出最精锐力量的同时,还支援了价值1500万元的生命支持设备和医用防护物资,使医疗队作战能力得到整体跃升。

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突然呼吸心跳骤停,北京医院外科ICU副主任常志刚带领多学科团队立即进入病房进行ECMO装机抢救。随着机器的运转,患者的氧饱和等指标逐步好转,病情开始稳定。当氧饱和达到100%的那一刻,在场所有的医护人员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中西医携手抗疫,救治全程引入中医药,封住了轻症滑向重症的大门。作为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治示范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主管病区中西医结合诊治率接近100%。92岁的患者祁奶奶突然发热,体温37.9℃,血常规异常。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段军决定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两名中医大夫立即进入病房查看患者,并视频连线后方中医肺病专家张洪春和杨道文。他们与国医大师晁恩祥深入讨论,对原方药进行调整补充。祁奶奶喝上新调整的中药后,次日体温恢复正常,症状逐渐改善,5天后顺利出院。

4月15日,最后一批撤离的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启程返京。被称为抗疫“压舱石”的20人专家团继续留守武汉,直至攻克最后的“重症堡垒”。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在重症病房里,患者的生活起居都依赖护士的精心照顾。北医三院医疗团队首名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小丰出院,护理团队提前制作了特色小礼物——“毕业证书”和手折小星星,希望小丰能够分享她的康复经验,帮助更多的患者。

老李是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还是位截瘫、膀胱造瘘患者,伴有严重的失禁性皮炎并发压疮,损伤程度已达Ⅳ期,一旦继发感染,引起多器官衰竭,后果不堪设想。北大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泠毫不犹豫带着队员为患者清创换药,由于护目镜起雾视线不清,她弓着腰凑近创面,一点点地将坏死组织去除。当贴好伤口敷料、换上干净的纸尿裤时,老李泪流满面地说:“谢谢,真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

2月28日是患者王阿姨的67岁生日。常志刚带领轮班上岗的医生、护士端着蛋糕走进病房,蛋糕上面写着“新冠无情,人间有爱”。原来,医生查房时问起王阿姨的年龄,王阿姨半开玩笑地说:“今天我就不填66岁了,明天就67岁了。”于是,医疗队精心准备,让王阿姨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在重症隔离病房,有一幕让北大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聂艳久久难忘:81岁的段爷爷痊愈出院的那天,执意从轮椅上下来,来到每位医护人员面前,深深地鞠上一躬。段爷爷还趴在床头,眯着近乎失明的眼睛,一笔一画写下感谢信:“感谢北京医疗队,不远千里来武汉抢救病人,夜以继日,不知劳累。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生命无价,大爱无疆。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和千百万医务工作者一起,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成为抗疫主战场的生命守护者!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5日 04 版)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