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除了社区卫生院的医生上门来给我们测体温,每天早晚,志愿者张柏林叔叔都来帮忙倒垃圾,还要去超市、菜场为我家购买生活用品。他照着我们列出的一长串清单认真挑选,偶尔买错还会再跑一趟。当我看到50多岁的他扛着一箱矿泉水爬上楼后喘个不停,提大米蔬菜的手上满是红印时,内心充满感激。”2月17日,家住盐城市亭湖区毓龙街道东关社区的刘芷含一家人解除隔离,这位武汉理工大学的大一女生忍不住给社区写了一封信。
1月13日,刘芷含从武汉理工大学放假回来,途中全程戴了口罩。“春节是团圆的节日,家人满心喜悦地从湖北回到盐城,当时防疫的弦还没有绷紧。大年三十欢聚之时,我们接到了特殊的‘问候电话’,除夕夜蒙上了一丝说不出的气氛,年味儿也被冲淡。”刘芷含在信中说。
没想到,大年初一,“拜年”的电话更多了:公安局、派出所、学校、街道、社区……询问个人信息、此前的行程、接触过的人群等等,连亲朋好友打来的电话也会试探着问家里人的身体状况。
面对响个不停的电话,又听闻大学同学说其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刘芷含和家人开始抗拒来电。节后,又接到社区叮嘱“还要在家隔离14天”的电话后,家人不解:潜伏期过了,还要隔离?又没发热,为什么还天天来打扰?
“隔离在家的时光极其漫长,来自各部门的电话、信息越来越多。疫情防控到了关键时刻,部分小区被封锁,平时拥堵的迎宾路也少有汽车行驶,行人稀少,但是我家小区却分外‘热闹’:楼道里张贴着温馨提示、每天消毒人员背着喷雾机在小区忙碌、志愿者上门服务的身影,社区领导还不定期上门慰问,送来了蔬菜水果,虽隔着口罩,我们能感受到真诚与关切……疫情如此严峻,这些人为何不躲在家里?真的不怕被传染?我们全家开始为当初不配合行动的态度感到后悔。”
“因为疫情,春节少了年味,但也正因为这病毒,过年又多了‘家’的味道,这味道不仅是我们的小家,还有社区这个家,还有中国这个大家。春晚《爱的桥梁》向白衣天使、湖北人、离汉之人以及海外友人拜年,而我,要给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道一声感谢!”刘芷含说,“隔离”在家,我们虽缺少自由,但也陪伴在家人身边。你们没有选择留在家中,而是冒着危险,用生命守护着我们这些“危险人群”。共处社区屋檐之下的我们,就是一家人。
“天气暖了,疫情一定会被控制,而我们身边的暖意还在!”解除了隔离,刘芷含说,“窗外,阳光真好。”
记者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