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29日讯 今年这个春节,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特殊的。在防控疫情的特殊环境里,有一群人尽职守岗,放弃了与家人更多的团聚机会,或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或保障着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仿佛也能看到今年春节里的人间百态。
抗疫夫妻:最关键的时刻,一刻也不敢懈怠
29日凌晨,奋战通宵的江宁区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许伦超刚回到家,就听到家门“嘭”的一声关上了。他的爱人,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护师陶春梅的背影消失在薄雾中。
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护师陶春梅
抗击疫情以来,他们两口子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单位,但是已经连续五六天没在家里打过照面了。许伦超笑称,这正是所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天刚亮,陶春梅就已经在104国道宁镇界查报站开始工作,测量过往司机、乘客体温,对车辆进行消杀,他们站在防治疫情扩散的第一线。“冬天路上风特别冷,一站就是12个小时。”陶春梅说,尽管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穿梭在车流之间,手脚依然会被冻得通红但常常忙到顾不上搓搓手、跺跺脚。
除了是一名护士,陶春梅还是女儿、妻子和3个孩子的妈妈。自从大年三十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以来,家中的大儿子以及一对双胞胎小儿子都留给了家里的老人照看。全负荷忙碌在抗疫一线,哪怕脚步匆匆在中心门诊楼碰到自己的爱人许伦超,也顾不上讲话。“只能相视一笑,一切关切尽在不言中。”陶春梅说。
许伦超作为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深知当前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更理解一线医护人员的辛苦。“前方打仗,后方紧张”,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里外外的协调、一线人员的支援和保障,他的责任同样至关重要,“现在正是最关键的时刻,我们一刻也不敢懈怠。”
滴滴司机:疫情早点结束,生活回到正轨
在不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特殊时期,打车成了不少人出门的首选。28日,出门采访的记者遇上了滴滴司机刘志芳。“你好,是尾号****的乘客吗?”打开车门,戴着口罩的司机师傅刘志芳问道,并从后视镜中观察了一下记者是否佩戴口罩。
“又是春节,今年又有疫情,你出来跑车,怕被传染吗?家里人担心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刘志芳答道:“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出来跑跑。2003年‘非典’时我在新百上班,也是服务行业,家里人当时也担心。我觉得每天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小心一点就可以了。各行各业要是都没有人出来了,那么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下去?”
春节期间,刘志芳每天正常出车。早上10点左右出门,晚上9点以前回家,一天跑18至20单。为了减少与人的接触,她每天早上会在家多吃一点,带些零食上路,饿了就先垫一点,晚上回家之后再和家人一起吃饭。“春节期间一天跑满18单,我就能得到54元钱的奖励。这样加起来,我一天的毛收入有400多块钱。”刘志芳直言,与以往相比,今年生意差了一些。
特殊时期开滴滴,刘志芳加强了防护措施。不仅口罩按时更换,每天出车前也会用稀释的“84”消毒液把车子里面清洁一遍。“前几天,我去药店买了几瓶‘84’,虽然坐车的人少了,但一定要消毒。这是对乘客负责,更是对我自己负责。”
虽然人们的出行少了,但也会通过特殊方法来传送物品,刘志芳说,自己偶尔也会“客串”快递员的角色。“就在之前,我从新街口的书店拉了几本书去仙林,双方人没有见面,东西也都送到了,这样也挺好的。减少见面,防止感染。”
就在记者下车前,刘志芳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小心愿,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大家的生活回到正轨。“毕竟每个月需要交纳租金,有的还要还车贷,大家都不容易。收入高一点,生活好一点,总归是好的。”
外卖小哥:全面防护,努力做到不见面配送
往年春节期间都是外卖配送淡季,本地居民往往提前储备菜肉在家中做饭。今年春节很多人足不出户,外卖行业也“热了起来”,外卖配送员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保障着市民们的饮食需求。
来自安徽的的彭发伟是留守在南京的外卖配送员之一。他今年41岁,老婆孩子都在老家。“家里确实有些困难,所以选择在春节期间配送外卖。”彭发伟说,因为疫情的影响,他做了全面的防护工作,今年春节的外卖派送量和去年相比也有明显上升。
在彭发伟的手机工作平台上记者看到,1月29日这一天送单数已经达到了43份,大多以餐饮食品为主,也有少部分去超市药店代购的订单,主要集中在药品、消毒水、口罩等。
在配送过程中,彭发伟也十分注意与客户之间的隔离。“很多小区现在已经禁止外卖员进入,这一点我很理解,把外卖放在门卫室后通知客户自行领取。”他说,有的小区同意外卖员进入派送,但是要先量体温,这时彭发伟也很配合的量取体温后再进入。“和客户之间我努力做到不见面配送,征求客户同意后我会把外卖挂在门把手上或放地上,然后通知客户取,这样双方都放心。”
在没有订单的间隙期,彭发伟会打开手机联系一下家中的妻子报个平安,或者看几段搞笑视频缓解工作压力。但没休息几分钟,在新订单的提示音催促下,彭发伟起身又准备出发了。“习惯了平日里马路上的熙熙攘攘,春节的冷清让人有些不习惯。”他说。
返乡护士:小喇叭上岗,当起疫情科普广播员
29日傍晚,苏州科技城医院药物临床研究中心护士侯晓璇正在赶回苏州的高速公路上。“年前开始报名申请参加疫情工作,昨天晚上10点终于等到了通知。”
侯晓璇家在东台市杨沈村,过年期间紧急安排医务工作者去前线,她没安排上,处于待命状态。小侯说,“普外科的小姐妹韩晓玉报名到了一线,她大年三十下了大夜班,回家看了下父母,大年初一就到了医院感染楼。”小侯说,一线的同事除了工作时间也是被隔离的,她经常问候一下平安,“开始真有点无能为力的感觉,看朋友们都在医院奋战,我有点干着急。”
“虽然很想跟大家并肩作战,但我也不能添乱,在家也能发挥特长。”侯晓璇想到,闲不下来的自己,可以辅助作一些防疫宣传。
“大年三十晚上,作为村妇女主任,妈妈没看春晚一直在统计返乡人员的情况。”侯晓璇说,村和镇虽然只是一个小小单元,但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每天村里有两个人定期值班,定期了解人员流动和其他情况。镇政府有车过来给大家宣传防疫知识。
“我们医务人员会收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一些文件,包括治疗措施,防范措施,我就负责村里广播这一块,把自己知道的最新知识告诉大家。”侯晓璇还是村里的“谣言粉碎机”,对于一些谣言她会打上大红的叉叉,发到群里。
“回到苏州后是回到本职岗位上了,虽然也许暂时去不了一线,但也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小侯说,她的哥哥周峰是苏州科技城医院超声科副主任,他从过年到现在一直在医院工作。“哥哥写下了一封请愿书。他说,2003年非典肆虐时,他还是一个医学生无法请战,十七年的今天,愿为战胜新疫情到最需要他的一线去。”小侯说,这份请愿书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身边的人都在做平凡的事情,但都带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记者 杨频萍 张宣 王甜 叶真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