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是新时代对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提出了全新要求。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发展到2019年的60.60%,平均每年以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农村人口城镇化,彻底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合理高效利用了农村土地,解决了困扰农民多年的医疗、教育等等社会保障问题,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不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也带来了一系列管理和治理问题。近几年来,城市交通拥挤、供水不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全周期管理是指管理城市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直到退出等环节的信息与过程,关系到政府、市民、城市设计者、供应商、城市维护人员等各利益相关者,涉及到主观与客观、要求与实现、具体与抽象、局部与整体、动态与静态等各个系统,每一步都要求做到坚持系统思维,将管理维度与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建立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全周期管理体制和机制,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点状管理现象。
城市全周期管理是一种科学化管理。不仅城市管理立法、城市规划建设要科学化,而且城市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机制、城市管理执法都要科学化。这次疫情,不少城市第一时间制定法律法规,为更好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我国设区市都有了立法权,各地要按照科学合理、有操作性,能“管用”的原则,科学立法;要坚持需求导向,把满足市民群众合理的需求,作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城管行政执法效能,满足市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的需求。
城市全周期管理是一种精细化管理。“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伴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要求。这次抗疫,许多城市实行属地防控、社区防控,不断细化群防群控精准度。各地要对标国际一流,完善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推动建立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体系,使城市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同时,抓好精细标准规范的实施。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分解量化,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强化监督,确保执行有力。当然,精细化管理不能失去城市个性化特色,个性化是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全周期管理是一种智能化管理。这次防控疫情工作中,不少城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进一步减轻社区工作者负担。目前,新一代物联网、车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智慧化基础设施。大数据改变传统城市治理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实现精细化治理开辟新途径。我们要运用各种大数并借助于它的智慧水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前沿应用,对城市实施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城市建设管理千头万绪。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以“绣花功夫”做好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就一定能让城市建设管理不断提质、提速、提品、提效,持续提高现代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