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通铁路南通西站是集铁路、地铁、快速通道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图为昨日拍摄的沪通铁路南通西站施工现场。 许丛军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今年,我省计划完成1576亿元交通工程建设投资目标,其中有4条铁路要建成通车,江苏高铁网即将被全面“盘活”。连日来,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省在建6条铁路全面复工。
“盐通”“沪通”
确保完成年度计划
盐通铁路北连徐盐高铁,南连沪通铁路和南沿江铁路,建成后将成为徐州与上海之间继京沪高铁之后又一条快速通道,按计划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
3月1日,记者来到盐通铁路项目左线南通西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箱梁架设作业。
“目前,项目部共到位管理和作业人员425人,现场拥有大型机械36台,所有工点全部复工,施工人员采取24小时轮班作业方式,确保年度计划全部完成。”中铁二十四局盐通铁路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铁栋介绍,项目部正通过点对点包车接送等方式,稳步推进作业人员返岗复工,近期计划到位作业人员700余人。
沪通铁路是一条连接上海与南通的客货共线高速铁路,建成后将与宁启铁路、盐通铁路、青盐铁路形成无缝对接。沪通铁路一期将于今年建成通车。
3月1日,沪通铁路跨长江大桥项目现场,300多名工人正在进行29号墩水上平台拆除、塔内电梯及爬梯安装、主桥风屏障安装、33号墩伸缩缝胶带安装等施工。
“项目部利用有限的人员,一边做好疫情防控,一边全力抢抓工程进度。”中铁大桥局沪通长江大桥HTQ-2标二分部安质部长方文昇介绍,最近正在分批组织返程人员自驾或包车返回工地,复工人员进场后将统一进行隔离,确保健康再上岗。
作为沪通铁路、通苏嘉铁路和南沿江铁路“三线合一”的交汇站点,张家港高铁枢纽站站房主体结构现已完成。中铁十局沪通铁路张家港站项目部负责人说,项目部留守及返工人员已到岗242人,近期一直在组织人员陆续返工,后面工期不变。
“连徐”“连镇”
全力把时间抢回来
连徐高铁,东起连云港,西至徐州,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陇海新通道,拉近连云港、徐州与陆桥沿线内陆城市的时空距离,按计划今年建成通车。
3月2日上午,连徐高铁连云港特大桥施工现场,60余名工人戴着口罩、安全帽,正在进行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现场钻机轰鸣,数百方混凝土有序浇筑在预制模板上。
“受疫情影响,本该2月1日全面复工的各个工点,直到2月21日才开始陆续复工,接下来我们将加快组织人员进场,加大机械设备投入,争取把丢掉的工期抢回来。”中铁四局连徐高铁项目指挥长杨曦介绍,目前连徐高铁正线连续梁已全部合龙,架梁任务全部结束,桥梁下部主体结构也接近尾声,不久将进入线上施工大干阶段。
“截至3月2日,我们正式进场的施工人员超过500人,其余分批返岗的人员正在进行隔离观察,结束隔离后就能立即转化为生产力。”杨曦说。
连淮扬镇铁路位于江苏南北纵向中轴线上,连通苏北、苏中、苏南地区,连淮段已于去年开通运营,全线将于今年建成通车。
3月2日,记者走访中铁二十四局连镇铁路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到,目前大港高架站剩余4跨站台梁已完成支架搭设,正在进行预压作业,镇江联络线墩身等下部结构施工稳步推进,镇江站改桩板结构施工已成功打下一根桩基。项目负责人汪天龙介绍,下一步项目部将积极与地方协调作业人员复工事项,陆续启动栅栏、电缆槽、绿化等附属施工,全力推进剩余工程施工进程。
“南沿江”“宁淮”
有条不紊按期推进
南沿江城际铁路是江苏又一条东西向快速交通走廊,2018年10月正式开工。
2月29日,南沿江城际铁路项目跨304县道特大桥连续梁施工现场,工人们分散在不同区域进行作业,有的正在绑扎钢筋,有的进行管线埋设施工,一切井然有序。
“自1月20日开工以来,目前跨304县道特大桥、汤加边村特大桥、路基、涵洞等工点已陆续复工,进场管理和作业人员368人,还有27名工人正在按要求进行隔离,人员设备基本满足施工要求。”中铁二十四局南沿江城际铁路项目二分部项目经理陶雷告诉记者,到3月2日,项目部施工产能已恢复至七成以上,后续还有大批工人陆续返岗复工。
宁淮城际铁路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南京和淮安两地间可实现约1小时直线到达。
“2020年全年计划完成投资9157万元。”宁淮铁路先行段项目总工程师许松源介绍,3月2日,施工场地已整平,按工期,4月到6月进行钻孔桩施工,7月到10月份进行桩基、承台和连续梁施工,11月到12月主要进行连续梁施工。
江苏省铁路办统计,全省在建铁路项目应到施工人员40135人,截至3月2日实到施工人员27088人。省铁路办副主任朱培德介绍,目前,连徐、南沿江、沪通铁路一期、盐通、连淮扬镇铁路淮镇段、宁淮等6个在建项目54个标段已全部复工。
“目前,交通重大项目复工力度达到预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表示,目前正按照“投资目标不变、开工交工项目不变、进度质量安全要求不变”的要求,加快计划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年内计划开工的58个重大交通项目尽早落地见效。 本报记者 梅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