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青岛几名刚复工的员工突然出现高热等症状,凌晨到医院就诊时,经拍片观察,排除了新冠肺炎。而罪魁祸首,竟然是单位里的“消毒水”。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01 案例回顾
3月1日凌晨1点左右,山东青岛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接到某医院急诊科电话:青岛市某区发现数例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的患者。血液检查结果中多项指标升高,急需排查是否为疑似新冠肺炎聚集性病例。
经过进一步了解,这些患者刚从外地返回青岛复工。前一天下午,清洁办公场所之后出现不适。
经过一系列排查,基本排除新冠肺炎可能。考虑是患者吸入有害物质所致。
02 调查结果
经调查反馈,几人都吸入了高氯性气体,造成呼吸道尤其是肺脏腐蚀性损伤。
原来,他们在清洁办公场所时,不慎将含84消毒液的污水与冲洗厕所的洁厕灵混合,两种液体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有害气体大量排放。几名患者吸入有害气体后,造成肺部灼伤,其症状、体征非常像新冠肺炎。
青岛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孙运波说,如果吸入有毒气体时间较长,或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如白肺甚至窒息死亡。
由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几名患者的水肿已经吸收,呼吸困难得到救治,烧也退了,观察休息后,就准备重返工作岗位。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各大企业重视清洁消毒,这很好。但要注意消毒液的特点,浓度过高对人体有害,两种消毒液混合使用,会产生毒气甚至危害生命。
消毒剂的品类多种多样,
防疫期间,
一定要明确使用方法,谨慎使用!
同时标注清晰,以免误食!
切莫麻痹大意,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这些防疫期间的特别案例,值得大家警惕!
1个村22人误食消毒片中毒
据湖北黄梅县黄梅镇人民政府通报:2月28日9时30分左右,黄梅镇向窑村一组村民14户22人误食镇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的二氧化氯环境消毒片(俗称“泡腾片”),剂量1粒/人,所幸目前22人经治疗已无大碍。经查,系工作人员衔接不畅,最后经办人没有弄清楚消毒片的正确使用方法,导致村民误服。
3岁幼儿,将高锰酸钾当可乐
近日,湖北房县一名3岁幼儿,将家中的高锰酸钾当可乐喝了,导致口腔严重烧伤。万幸,在当地民警的帮助下,孩子被及时送往医院获得救治,最终脱离危险。
消毒剂使用官方指南,请收好!
素材来源:综合半岛都市报、环球网、健康中国、央视新闻、每日安全生产等
编辑:李澍
审核:马亚东
校对:蔡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