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黄石第34天|朱伯金日记:药囊在肩医者无疆,问诊释疑再尽绵薄
2020-03-16 22:1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玉琴  
1
听新闻

护目镜后我看不清你的眼,防护服下我辨不出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驰援黄石的“逆行天团”。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310名医护人员正在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战斗一线,一个背影都亲切,只言片语亦动听,他们时时刻刻牵动着全省8000万人民的心。新华日报和交汇点客户端《黄石第N天》纪实栏目同步上线,将全程跟踪记录这些可敬可爱的“江苏身影”,分享“战报”、分担焦虑,共同迎接战“疫”胜利的曙光。

记录人:朱伯金 海安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海安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援大冶市人民医院

3月16日星期一晴

灵乡是大冶市的一个山区小镇,是我从大冶市人民医院出发后的首站,大约有近两个小时的山路行程。车一晃荡,疲惫也就铺天盖地蔓延而来,等再次睁眼,已然抵达。

一下车,暖阳挟带着漫山遍野的新绿,扑面而来。从医院冷森的白色来到眼前这盎然的绿色,我竟然顿生隔世的恍惚。屈指数来,我已在大冶工作30多天。随着这里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人“双清零”,按照新的部署,江苏省援鄂医疗队大冶分队成为全国首批进社区、下基层的队伍。作为其中一员,我愿再尽绵薄,给已经走出冬寒的人们再送一份春意。此行也成就了我这个千里之外的平原客与灵乡小镇的邂逅。

山水再美,留待他日。在地方医务人员的陪同下,我们拾级而上,穿行于丛林之间,挨家挨户,问诊释疑。灵乡的山路高低起伏,崎岖难行,有些地方甚至无路可行,只能在房前屋后找寻落脚的地方。

宋纪胜是当地一名肝癌晚期患者,因为惮于疫情的肆虐,他已好久未去医院就诊。听闻此事,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去探望。到他家需要步行半个小时,我们走得汗湿衣背。见到卧床不起的老人,我们立即着手给他体检,深入评估病情,并给同行的当地医务人员提出建议,落实了老人的后期诊疗方案。整个过程紧凑而严谨。老人乡音很重,告别时,我从他不断重复的“谢谢”和重重的握手之中,感受到他朴实真挚的谢意。

我们去的第二个地方,是比灵乡更远的金牛镇。

作为水乡人,我见惯了广袤无垠的田野和直来直往的马路,这次蜿蜒行走在丘陵山脉之中,便觉得每一个弯角都会带来一道令人惊赞的风景,想不到南鄂地区竟有这么一份如诗如画的靓丽。

金牛镇整体相对平坦开阔,镇上楼宇鳞次栉比。我们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问询,周而复始地查验,不厌其烦地讲解。在这里,我遇到了95岁高龄的刘秀旺老人。听说江苏的医生来千里送医,她早早地就坐在小院里静候。老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心衰等多种疾病,我们详细询问病史,为她测量血压、听诊,并免费赠送了药品。临走时,我们跟她细说了后期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并祝她福寿安康,老人频频点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几天的巡访送诊工作,总体是忙中有序,紧而不乱。除了今天刚去的两个小镇,此前,我们还去了大冶市第二人民医院,会诊了支气管扩张伴咯血、胸腔积液、肺癌、肺孢子菌肺炎等多例疑难重症,并对医院后期的防疫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我们以专业技能展示了江苏医疗队的风貌,也赢得了当地同仁们的好评。

今天,我们的白衣小分队跋涉在灵乡和金牛的绿色葱茏中时,我忽然想起古代那些肩负药囊、行医四方的使徒行者,他们以山川河岳为背景,用自己的医技救助贫厄,其中不乏扁鹊、华佗这样的名医。在这段抗击疫情的艰难岁月里,我和我的同行们,每一步前行只为一份初心,每一粒汗珠只为一方安宁。期待鸟语啁啾、山河无恙、人流如潮的那一天。

整理 交汇点记者 刘玉琴

标签:
责编:苗津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