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武汉新冠肺炎需救治患者数量的减少,根据国家卫健委统一安排,4月15日前,所有援鄂医疗队撤离,但还有一支20人的专家团队,作为国家专家督导组将留守武汉,攻坚最后的“重症堡垒”。这个督导组成员包括国家专家组8位专家、江苏省人民医院的7名专家,以及北京协和医院的5名专家。其中,国家专家组中有3位来自江苏,加上江苏省人民医院的7名专家,这20人“留守天团”中江苏大牛共有10位,占据了半壁江山!
邱海波: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1月19日奉命出征武汉,两个多月来,邱海波教授始终奋战在最前线,发现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以其精湛的医术拉回“挣扎在悬崖边上”的重症患者;提议专家下沉、增设重症收治医院、全国重症驰援、创建方舱医院……目前,邱海波教授驻守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这一重症定点医院,奋力攻坚最后的“重症堡垒”。
郑瑞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他已经在武汉奋战2个多月,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一切可能多救治一个病人的生命。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最幸福的就是看到了武汉的重生,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潘纯: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1月26日,他“单骑”赴武汉,至今一直坚守在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每天早上8点前,便来到医院开始查房,对重症病人进行呼吸功能的评估,为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他没有周末的概念,24小时处于作战状态。重症医生就是要到最危险的地方,“病人危在旦夕,时间紧迫。气管插管,我上!”一次次在危急时刻,他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全力抢救每一位重症患者。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战疫前线保住了,后方才安全。
齐栩: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医疗组组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2月14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全面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医疗队从下午四点进场,到晚上十点接收病人,短短几个小时,就将61张床位全部收满。61位患者病情有轻有重,其中危重患者不在少数。2月15日,他和医疗组的专家成员对所有的病人进行了整体查房会诊。根据病情梳理了所有患者,将轻症病人归于普通病房,将危重症患者,归于到重症病房进行加强管理。
左祥荣: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队长、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2月27日,身着防护服,左祥荣一手举片子,一手拿着病历的照片在朋友圈“疯传”,患者更是把他比作方舱医院内的“自由男神”。面对突如其来的称赞,左祥荣说:“作为一名医生,我早就习惯了同行们平时兢兢业业,需要时冲锋陷阵,‘非典’如是,汶川如是,‘新冠’还是。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还是一种担当,我更愿意成为一名为健康、为人民而战的勇士。”
张萍: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市第一医院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ICU主任医师。面对新冠肺炎这一新型病毒,他们会及时追踪学术前沿研究成果,用到实践中来。张萍说:“在救治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医疗队发现,有研究报道患者肺部切面上有黏液性的分泌物,这提醒我们临床治疗中要提高警惕,同时可以考虑适当做一些雾化,以及使用一些黏液分解剂,使得黏液更容易排出,从而改善血氧饱和度。”
陈旭锋: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2月5日,陈旭锋带领救援队,参与了武汉第一家方舱医院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后又“转战”武汉体育中心,用不到24小时的惊人速度筹建好方舱医院并收治病人。在方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江苏医疗队在完成基础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方舱医院更高效、迅捷、安全的运行,开创了方舱医院“江苏方案”:提出了区域化、信息化、社区化的方舱医院管理体系。将方舱内部按照床位划分成6个区,设有专职医生及护士长统一管理。同时主动发展每个区的党员患者成立“临时医护患一体化党小组”协助管理,调动了患者的主人翁精神。陈旭锋说:“我们把方舱内部分为几个区,每个区都有专职的医生和护士长管理,相当于一个‘顶层设计’。”
李金海: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ICU副主任医师。3月30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7楼重症监护病房内,李金海在护士协助下,通过超声引导为一位危重患者实施颈内静脉深静脉置管治疗,得到了国家专家组李六亿教授等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在此之前,他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的创新技术——“改良经皮锥形扩张气管切开手术”,仅用56秒,就顺利为一位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老年患者打开了生命“通道”。李金海表示:“作为医生,无论何时,我们都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特别是现在,正是我们和死神掰手腕的关键时候,挽救患者生命,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褚敏娟、刘辉,江苏省人民医院ICU主管护师。护士在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当中,为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付出了很多专业的努力,在重症方面更是如此。重症病人不仅治疗任务很重,护理的负担也很重,很多病人不能自理,他们戴着的机器、管路又为基础护理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机械通气的患者还要通过俯卧位通气来提高氧合,也增加了护理的负荷。同时,护士也给重症患者特别渴望的心理支持、沟通,让他们能够体会到一种爱的力量。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