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海医生团队为患者创新开展改良经皮锥形扩张气管切开术
暖风几许,春意渐浓。然而,对于坚守在湖北武汉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疗队员们来说,眼下正是全力以赴决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刺阶段,他们还无暇感受明媚的春天。随着多批患者相继出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已成为疫情的最终“决战区”,而接手决战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队员们早已抱定不胜不归的信念,以硬核担当坚守奋战,向最艰巨的任务发起冲锋。
接手重任,转战“火线病区”
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湖北武汉医疗队208名队员在出色完成武汉市第一医院危重症救治任务后,又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转战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2月13日起就奋战在武汉,几乎从未休息过一天;另有8名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员更是从2月4日起就投入了战斗,与大部队“会师”后,他们的战“疫”目标直指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危重症病区。
3月23日上午,医疗队首批26位“白衣战士”进驻金银潭医院危重症病区,与新冠病毒展开较量。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共有3个危重症ICU病区,按照国家卫健委安排,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队接管其中三分之二病区、共42张病床。在这里,医疗队208名重症监护领域顶尖医疗专家和护理精兵,集中力量救治武汉金银潭医院80%左右的危重患者。为啃下“硬骨头”,医疗队还成立了气管插管、气管镜等15个突击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4月6日,随着其他驰援金银潭医院的“省队”陆续完成任务撤离,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队成为坚守到最后的“战队”,秉承 “重症患者不清零,我们不撤退”的原则,医疗队接管了金银潭医院全部的危重症患者。连日来,医疗队员在队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教授的带领下,奋力续写着一个个生命奇迹。
连续两跪,为抢救生命争分夺秒
3月26日是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转战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第三天。当日下午,一名80多岁的老年病患痰液堆积在气道和口咽部,呼吸困难,需立即做呼吸支持。六重症病区医疗小组组长、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ICU副主任医师韩艺当机立断,立刻跪在床头,为患者开展辅助呼吸,经及时救治,老人几分钟后转危为安。3月27日,韩艺查房时,发现一位老年病患机械通气效果不佳,通气阻力大,气管分泌物多,即刻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由于无法在站立状态下完成操作,她直接跪在患者床头操作纤支镜检查。足足半小时过去,在对支气管内充分灌洗、清除分泌物后,老人各项生命体征稳步回升,终于化险为夷。
千钧一发,56秒施治力挽生命
3月29日,在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里,一名气管插管同时合并全身多处血栓的老年患者血气值中二氧化碳骤然升高。发现这一情况后,医疗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李金海副主任医师在医疗队员、麻醉科刘世江医师与急诊医学中心吴昊医师协同下,根据老人的特殊情况,创新性地采用“改良经皮锥形扩张气管切开术”紧急施救,从穿刺到置管成功,仅用时56秒,老人得救了!据介绍,这种“改良经皮锥形扩张气管切开术”是李金海副主任医师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的创新技术,也是他的一项“拿手绝活”。这种手术方式既避免了传统方法较大的手术创伤,也避免了术后出血和气管软骨骨折等问题。
多科协作,3分钟合力攻克手术难关
4月3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金银潭医疗队通过前后方远程联动、多学科协作,成功对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实施高位食管支架置入术,这是疫情期间武汉首例对新冠肺炎合并食管气管瘘患者实施的食管支架置入术。江苏医疗队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田野为一名61岁女性患者做消化内镜检查时发现,该患者食道共有两处瘘口,瘘口处粘膜充血水肿,并且与气管相通,如不及时堵上,可能危及生命。经过与后方多学科专家反复讨论、设计手术方案,由田野带领的手术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历时3分钟成功为患者开展了食管支架置入。
精心救治,85岁老人康复出院
今年85岁、身患高血压多年的余奶奶在2月13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她除了有新冠肺炎、高血压外,还存在着多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队高度重视,精心救治,反复研究方案,在管床主任李金海等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通过科学调整抗生素控制感染、循序渐进减少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逐渐调整呼吸机模式等治疗,老人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向好。根据老人病情,医疗队为其开展了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积极控制肺部感染的同时加强全身营养支持,4月5日,老人顺利康复出院。
在这场对抗疫情的决战中,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队屡建战功、屡克难关。在转战武汉金银潭医院之前的誓师大会上,全体队员在请战书上郑重签名。“抗疫攻坚,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在随后的数个日夜里,队员们与疫魔较量,为生命守护,截至4月6日,金银潭收治在院的重症患者已有15人出院,17人好转。队员们用实际行动和战果,展现了决战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信心与决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战“疫”答卷。 刘 畅 周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