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晚8:30,武汉市第一医院病房内,当70岁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血液通过导引管进入ECMO(人工心肺)的一瞬间,5位医护人员的心定了下来,奋战了一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这是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在武汉的首例ECMO手术。全程指挥这场手术的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省人民医院领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说,患者血液通过ECMO进行氧合后流回患者身体,将对老人双肺功能恢复产生关键作用。
ECMO手术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最后武器”,也是针对最危重患者的治疗方式。此次进行ECMO手术的患者是一位70岁的老人,两肺弥漫性病变,前期已经上了8天有创呼吸机,但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没有得到改善。“老人生命垂危,在综合老人各项条件后,在国家卫健委专家组评估后,我们决定为患者启用ECMO进行治疗。”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专家组组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主任医师齐栩说。
但这里的病房环境,其实并不适合做用ECMO手术。“决定使用ECMO治疗后,我们发现临时改造的病房里,只有氧气接头,没有空气接头,而氧气、空气是保证ECMO正常运行的基础。”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队员、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处工程师李洋说,为此他提出改造呼吸机的外置空气压缩机的方案,将呼吸机的空气气源改接出来给ECMO设备使用。
“我对呼吸机的空气压缩机迅速做了紧急处理,改造了转接头,连接ECMO后,成功解决了ECMO的空气气源问题。”李洋说,为保证设备运转正常,在手术前,他必须先行进入病房反复检查ECMO的运行状况。
“危急时刻,ECMO可以帮患者渡过难关,等患者肺部功能逐渐恢复后,再脱掉ECMO。”江苏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乔莉说,省人民医院ECMO体外生命支持中心已经成立7年,去年一年就做了102例ECMO手术,目前ECMO手术在院内已是常态化救治。
“这5位医护人员都是这个领域相当成熟的医生,每年都要做上百台ECMO手术,最快一台ECMO手术只需要11分钟。”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队员、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刘世江说。
但这台手术,足足做了接近40分钟。主要难点是前方没有可视化导引设备,医生只能靠经验来判断血管走向。“穿刺就是盲穿,而且戴上三层手套后,几乎没有触感。”刘云说,这位病人的基础条件不是很好,年纪比较大,有动脉硬化情况,更增加了穿刺和插管难度。
穿刺和插管是ECMO手术的关键步骤,要先后在患者右股静脉、右侧颈内静脉两处进行穿刺,将导引钢丝穿入静脉,再将引流管插入体内,最后将上下两根引流管与ECMO机器连接,ECMO替代患者的肺功能,血液通过ECMO进行氧合循环。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的医护管控尤为关键。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队员、省人民医院援武汉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宋瑾表示,对于经过ECMO手术的患者,护理需求量很大,ECMO报警或者是出血等并发症也有可能发生,每班至少需要排2名护士才能确保机器正常运转以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及时处理,“我们现在排了两个方阵来全力保障,6个班次24小时不间断观察以保证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
新华报业赴武汉采访组记者
王世停 王子杰 王 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