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跟着总书记看江苏④丨一江清水向北流,枢纽“江都”是源头
2020-11-19 13: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图片/新华社

11月13日下午,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江都水利枢纽建设运行等情况。习近平感慨地说:“南水北调,我很关心,这也是国之大事。(我国)水是北缺南丰,所以一定要科学调剂。但是不能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措施以后,北方地区就随意用水,这是不行的。我们现在都是要以水定市、以水定业。所以南水北调与我们的就地节水要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两手都要同时抓。”

鸟瞰江都水利枢纽 郁兴摄

江都水利枢纽地处江都市境内,位于京杭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水道的交汇处。工程始建于1961年,至1977年建成。它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龙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具有抽江北送、自流引江、抽排涝水、分泄洪水、余水发电、保障航运、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其中,江都抽水站共装机33台套,设计流量400立方米/秒,现装机容量5.58万千瓦、流量508立方米/秒,为我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被誉为“江淮明珠”。

该工程2001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2年被评为“中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管理处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级水管单位”等50多项荣誉,是全国水利行业的标杆和窗口单位,可谓功勋卓著,明珠闪亮,厚泽远扬。

江都水利枢纽的建设背景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程1000多公里。淮河流域地跨五省,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但是千百年来,淮河河道被黄河反复侵夺,大量泥沙淤泥使淮河入海出路受阻,导致淮河水系紊乱,成为长江的支流。排水不畅或水无出路,造成了“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局面。淮河两岸是受洪水危害最重的区域,也是历史最为跌宕的区域。据历史文献统计,公元前252年~公元1948年的2200年中,淮河流域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27次。

历史上黄河改道示意图

1949年夏,淮河流域水灾严重,堤防多处决口。1950年汛期,淮河流域又遭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国家为此开展了救灾和淮河治理工作。1951年5月15日,毛泽东在授予治淮委员会等单位的锦旗上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1951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1950年,政务院(国务院前身)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上、中、下游按不同情况实施蓄泄兼筹的方针,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第一个大工程拉开了帷幕。紧接着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于1961年12月破土动工。

江都水利枢纽四站

江都水利枢纽的北面是芒稻河和新通扬运河,芒稻河直通长江,新通扬运河则直通里下河腹地,与苏北河网联通,两条河流连接处设有东、西两座闸。当雨量较大时,东闸开启,抽水站就可以通过通扬运河,把北边多余的水抽到长江内;而当雨量减少,天气干旱时,西闸开放,便可将长江水送到北边去。如此,江淮两川从此跨流域互调,并通过8级提水站,将水直送徐淮地区和洪泽湖畔的安徽毗邻地区,直接灌溉360多万亩农田。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闸道分布图

江都水利枢纽运营后,在治理淮河、造福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水系紊乱得以整治,河水不再泛滥,往昔桀骜的河水在水利工程的引导下,变得俯首帖耳,服务于农田灌溉。

我国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安装和管理的大型泵站群,从规划布局、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堪称江苏和全国治水的典范。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布置示意图

江都水利枢纽1961年开工、1963年建成了第一抽水站,接着又兴建了二、三、四站及其配套工程。历时17年,到1977年3月,一个拥有远东最大排灌能力,能灌、能排、能发电、能航运的综合水利枢纽在世界东方巍然出现。

1980年5月,江都水利枢纽工程,除新通扬运河段和三阳河续建工程以及江都西闸加固工程外,整个工程基本完成。枢纽的配套建筑物有运盐闸、芒稻闸和船闸、江都西闸及东闸、送水闸、邵仙闸洞、五里窑船闸、宜陵闸及船闸、江都船闸、宜陵北闸、宜陵地下涵洞等13座建筑物。

1994年至1999年,一站、二站先后进行更新改造,使得江都抽水站在总装机台数不变的条件下,容量扩大到5.3万千瓦,最大抽水能力达到508.2立方米/秒。水泵从叶轮直径1.54米、流量8立方米/秒到叶轮直径3.1米、流量30立方米/秒,配套电动机功率从800千瓦发展到3000千瓦。

2005年12月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对江都站实施改造。

江都水利枢纽雄姿

目前,江都水利枢纽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闸、3座套闸、2座涵洞、2条鱼道及输配电、引河工程组成。其中位于入江水道上的5座节制闸,以万福闸最大,共有65孔,是迄今为止,闸孔最多的闸口。

淮河入江水道万福闸 缪宜江摄

江都水利枢纽共拥有33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5.58万千瓦,总抽水能力为508.2立方米/秒。一天一夜的抽水量,如果注入深宽各一米的渠道,可绕地球赤道1.09周。

50多年来,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共抽江水北送1200亿立方米,排涝水350亿立方米,自流引江水东送1100亿立方米,泄洪9000亿立方米,覆盖保障苏中、苏北7市50县(市、区)6.3万平方千米、300万公顷耕地、4000万人口,为苏北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

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南水北调”工程以长江为起点,规划建设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输水干线,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调水北上,穿越淮河、黄河、海河三大流域,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构成中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格局,形成中国的大水网,基本可以安全、经济地解决北方缺水地区的需水和供水矛盾。

江苏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东线工程是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北延伸,从江都附近的三江营处引水,以京杭运河为输水干线,串联调蓄湖泊,逐级提水北送,解决苏北地区的农业缺水问题,补充鲁西南、鲁北和河北东南部部分农业用水以及天津市的部分城市用水。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2005年12月22日,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江都站改造工程开工。2013年5月30日,东线江苏段试通水成功。2013年10月19日,东线工程全线试运行。江都水利枢纽自此开始,负责从长江下游干流提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翻水北送,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开始得到缓解。

近年来,为确保“一江清水北送”,扬州着力开展输水廊道生态保护涵养工作,在调水源头区域划定340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推进生态湿地恢复、林网建设,有效服务了南水北调工程,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生态福利。

习近平考察江都水利枢纽新华社图

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东线工程启动之前面临的治水任务极其艰巨,几乎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国务院制定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后,为了落实该规划,保证工程水质在通水之前达到规划要求,江苏省把治污问题作为重点,完善了调水水质的保障机制。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江都水利枢纽全貌 缪宜江摄

江都水利枢纽雄姿

由省环保厅统筹负责境内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水质保障的监督管理;省交通厅做好运河航运保障和危化品禁运监督管理;省住建厅抓好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运行监管,从体制上保障治污工作的有序展开。同时实施规划了一批深化治污项目,包括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工程、污水自理厂管网配套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网建设,同时对沿线治污重点行业进行升级改造,减少COD和氨氮排放量,以及设立水产品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集中区,对养殖区废污水进行专项治理。治污工程总投资达到了59.2亿元。

为适应输水需求,江都站实施了进一步改造,减少排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入干河的污水总量,将江都污水处理厂尾水输送至长江,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水质。工程建设标准按日输送4万吨规模设计,管道工程和提升泵站的工程等别为Ⅱ等,穿江堤顶管的工程等别为Ⅱ等。至2008年12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7250万元。

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龙头工程

苏北地区雨量虽然比较丰沛,但是在时空上、地区间分布极不平衡,南丰北枯,年际变化很大,缺水比较严重。经过反复调查论证,1958年省水利厅编制《江苏省水利规划》,提出“扎根长江,江水北调,引江济淮”。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江水北调”工程建设。

“江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提水北送,使京杭运河沿线及里下河地区66.7万公顷农田有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淮北地区73.3万公顷农田实现了旱改水。同时,在抗旱排涝中也发挥了显著效益,如1978年大旱,1~8月份降雨量比常年少60%~70%,淮河长期断流,湖库干涸,长江水位比同期正常水位低1米,江都站开机270天,抽江水63亿立方米,连同里下河自流引江水48亿立方米,共达111亿立方米,相当于洪泽湖正常蓄水量的4倍,补给了苏北大部分地区用水,同时江水还过淮河,向淮北补水10亿立方米,使得苏北在大旱之年夺得了丰收。

江都引江水利枢纽工程

“江水北调”工程实施后,苏北地区的农业结构从以种植业为主向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城市建设和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得到了保障;江水、淮水不断送达,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为港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完善“江水北调”工程体系的同时,又先后建成以江都、高港、常熟枢纽为龙头的“江水东引”工程体系。江都水利枢纽作为“江水东引”调水工程主要枢纽工程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江都东闸1978~2008年累计引江水量达732亿立方米。典型干旱年1978年、1982年、1994年、1995年,年引江水量分别达48.7亿立方米、44.7亿立方米、31.4亿立方米、28.6亿立方米。1978~2008年,江都东闸、高港节制闸两闸合计引江水量达914亿立方米,有力地保证了里下河地区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航运、水生态维护及冲淤保港等用水需求。

源头石碑 黄强摄

在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江都水利枢纽始终注重把握水脉,依托水利枢纽工程,持续打造源头中心区、万福归江文化园、邵仙运河文化园、宜陵生态文化园等“一区三园”水景观;始终坚持融合江淮文化、运河文化、扬州地域文化,保持建筑历史特征和时代特色,综合功能性、文化性和美学性,体现水利工程功能、效益、质量、安全、美观的统一。

现在的江都水利枢纽水清岸绿,风光旖旎,风景区龙柏挺拔,如同绿色的火焰,蓬勃生机;丹桂飘香,500米的银杏大道,一片金黄……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绿荫成林,花木茂盛,清风徐来,鸟语花香。(省志办)

江都水利枢纽近景 郁兴摄
五福桥夕照 黄强摄

秋日黄金大道 郁兴摄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