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教育扶贫时强调指出: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苏美达公司一直以来视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该公司不仅向全国数十所乡村学校捐赠自主品牌校服和教育类书籍,还通过设立线上线下“故事田”儿童哲学公益课堂、帮助建立“希望小学”等各种帮扶举措,向各地贫困家庭学生、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深情关爱,传递着央企员工的友情和期待。
作为泗阳县“五方挂钩”帮扶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对接帮扶的是坐落在泗阳县东北角的庄圩乡淮河村,公司派出的扶贫干部、驻淮河村“第一书记”汪又宁同志上任伊始便注意到一个现象,淮河村虽发展滞后,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全乡7个村居中排倒数第一,但该村却不乏勤奋好学的学子。他了解到这样几个数据,目前全村的中学在读学生为90人,近三年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为42人,今年考入高校的学子中低收入家庭占比43%。这几个数据触发了汪又宁同志的一个想法:能否在淮河村设立一个“优秀学子奖励计划”?以鼓励更多勤奋学习的学生考入高等学府,帮助更多品学兼优的孩子实现他们的大学梦,尤其对贫困家庭学生而言,可以帮其减轻学费负担,助其完成学业,以优异成绩回报家乡,感恩社会。此想法经充分沟通,很快便得到后方单位和乡村领导的肯定和赞许,决定将其作为一项“文明共建”项目,列入今年八月苏美达与淮河村签订的“城乡结对,文明共建”协议中。
协议内容主要包括:为进一步激发淮河村学子求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发奋成才,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双方共同设立“优秀学子奖励计划”,主要对户籍地在淮河村的家庭子女考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子实行奖励。奖励标准为普通二本以上本科院校的奖励500元/人,普通高校研究生的奖励800元/人,对考入985和211等名校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一次性奖励3000元,对考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学子,一次性奖励5000元。协议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监督措施。至此,淮河村“优秀学子奖励计划”正式出台。
这一创新之举,立即在全村乃至全乡引起强烈反响,很快便家喻户晓,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村里还不失时机地举办了“淮河村优秀学子助学金发放仪式暨学习心得交流会”,会上学子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大家畅所欲言,共话成长求学之路,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不少学生家长以各种方式向村“两委”反馈,有学生表示将改掉不良学习习惯,多读书,读好书;还有学生表示将珍惜美好时光,发奋努力,争取获得好成绩,拿到助学金;更多的学生表示一定不辜负苏美达公司和父老乡亲的期盼,珍惜时间和机遇,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振兴的有用之才。
目前,依据该奖励计划,淮河村已向14名2020年考入各类高校的优秀学子颁发了助学金。其中有两位考入知名学府的学生给汪又宁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名叫傅姗的同学,得知苏美达扶贫干部要来她家走访,早早地就站在离她家不远的路口等候,虽家境贫困,但在教师父亲的熏陶下,她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这次拿到5000元助学金的她兴奋不已,表示会更加刻苦学习,争取成为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才。另一位名叫张晨的同学,属淮河村低收入贫困家庭,父母离异,他和爷爷、奶奶及父亲住在一起,爷爷患食道癌,父亲患脑瘤,家庭十分困难,他不但要完成学习任务,还要挑起家庭生活的担子,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求学之路,他懂得,只有学好本领,才能改变贫困现状,可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次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问他对获得助学金的感想,他高兴地说:“能获得助学金,说明大家对我是认可的,但更多的是对我的信任和期待,我一定持之以恒,学成后回来建设家乡,不让乡亲们失望。”
在改变淮河村的落后面貌,在助力淮河村教育扶贫、帮助该村优秀学子探索真知圆梦大学的求学路上,汪又宁感慨道,设立“优秀学子奖励计划”这一文明共建项目无疑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这仅仅是个开始,苏美达携手淮河村为乡村教育振兴还可以做的更多、更好......
(省委驻泗阳县帮扶工作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