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脱贫致富促发展,情系百姓解民忧——我的脱贫攻坚故事
2020-09-30 08:51:00  来源:泗阳县帮扶工作队  
1
听新闻

脱贫攻坚,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千万扶贫人,一往无前

我的前沿阵壕里

号角已响起,这是胜利的宣誓与荣光

杨工村,这个让人牵挂的苏北小村里

村容村貌,喜换新装

创新扶智,志气昂扬

产业扶贫,亮点纷呈

民生文化,幸福攀升

回首过往,感怀良多

从茫然无措到侃侃而谈

从莽撞前行到长空放晴

我与杨工村共同成长,收获良多

每一片繁华似锦都经历了百转心结

每一户脱贫致富都凝炼成扶贫故事……

访察经济民生、编制发展思路、亲身推动每个帮扶项目、参加村里工作协调会、贫困户家中寒暄、疫情防控时的站点值勤...对于曾经工作两年的杨工村,我一直有着浓浓的深情和美好回忆。

2018年4月,我经由江苏联通选派,参加省委驻泗阳县帮扶工作队,到省定经济薄弱村——临河镇杨工村任职驻村第一书记。在帮扶工作队、江苏联通省分公司、地方乡镇的领导关怀下,杨工村顺利完成集体经济和建档立卡农户年收入两个硬性脱贫指标,如期实现脱贫摘帽。今年初,江苏联通欣喜地收到来自村里的感谢信和锦旗。“脱贫致富促发展,情系百姓解民忧”,现时的杨工村,低收入户就业便利,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医疗卫生、文化广场、乡情记忆馆、道路路灯等社会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完成,杨工村多个层面都已发生了喜人变化。

旧村部变新村部,基层干部有活力

抓好党建促脱贫,是很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宝贵经验,大到边区市县、小到贫困村镇,都有很多的成功范例。由此可见,党建工作对于脱贫攻坚战的积极作用。“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这句话对杨工村也非常贴切。

进驻之初的杨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甚至不足万元,农业产业单一,停留在原始的一稻一麦阶段,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到晚村里一片沉寂,788户人家中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就占了159户。。。对于杨工村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找过乡镇领导寻找答案,他们给了我相对准确的诊断和建议。我曾经为了找创新找思路,带着村干部走出去,到外地一些先进村去学习,学习支部建设、村居治理和致富产业项目,也曾经参加村里的一些问题协调会,力争工作更接地气。奔着早日脱贫摘帽的目标,我和村里干部多次座谈,一起盘家底算细账,迅速明确了杨工村“党建强村、产业富村、文化兴村、人才旺村、服务治村”的“五村”发展思路,村里也把全年集体增收项目分解到月,挂墙推进。

为迅速展开杨工村的扶贫工作,江苏联通与宿迁联通第一党支部与杨工村党支部率先展开党建结对,通过共建工作,使支部之间的经验优势有机结合、党建资源有效整合,努力构建“资源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在江苏联通省分公司的关心下,为杨工村组织了专项“党建设施共建的捐赠活动”,帮助建设和完善支部办公环境,前后捐赠了七十副会议室桌椅、以及空调、电脑等物资,并对会议室和办公室进行全面装修。这些活动使杨工村部内外形象焕然一新。村书记樊章国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党建结对,带给我们杨工村可不仅是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杨工的干部们精气神明显提升,更加团结上进,让我们更有信心了,村干部们心往一处想,拧成了一股绳。”

无花果变致富果,集体增收见实效

8月,是无花果陆续开始成熟的季节,杨工村古黄河边上的果蔬园里,果香四溢。村民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无花果;在一个个无花果大棚里,来往的游客开心地品尝无花果,享受着农家采摘乐趣和乡村特有的宁静。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这是我和村里的共识,我把发展产业和村集体增收作为迫切提升任务,集中各方资源打造能稳定造血的产业项目。

杨工村充分利用杨工村古黄河沿岸这一特色资源,结合空间治理和集体经济发展需要,筹建占地3万平方米的生态农业果蔬园扶贫项目。为了确保项目产生收益,使帮扶资金的效益最大化,我与村干部多方联系,成功洽谈某承租大户栽种经营,在考察了上下游产业链后,选择无花果等瓜果作为主要栽植作物。果蔬园为杨工村等附近村民每年带来上百人的增收就业,还注册了“尚尚农场”销售品牌,走上更加长远的发展道路。在此项目带动下,沿古黄河一线已建设完成碧根果育苗区、特种水生蔬菜种植区、垂钓休闲区、精品桃果示范区,打造出五区一体的、规模达到310亩的沿河农业观光带,产值预估在500万以上,为农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样板作用,也为地方经济做出有力贡献。

产业项目要多点开花,才能使贫困村长效脱贫。通过引入省委驻泗阳县帮扶工作队和江苏联通的帮扶资金,杨工村顺利完成了家门口就业厂房的购置和租赁项目,厂房面积达9000平方米,引入了新能源生物燃料企业稳定运营,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增收10余万元,村里还拿出一半收益分配给了急需帮扶的贫困户手中,惠及贫困户达400余人。

废水塘变村广场,村民生活更幸福

驻村之前,杨工村因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活动场所匮乏的问题,村民基本没有业余文化活动,到晚就是各归各家,一片沉寂。村民文化广场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建成的,为了让村民有更好的获得感、幸福感。经过走访,我发现在村卫生室前有一片荒草丛生的废地,沿边是一条黝黑的水塘。填塘垫土建广场,既符合空间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也能为村民提供文化活动聚集场地,这是一举多得的美事儿。广场的建设意见得到了江苏联通党委的关心支持,为了高质量的建设广场,江苏联通还专门增加拨付25万元给予援建。

当广场建设项目批复下来后,我作为工程“新手”快速充电,学经验、学图纸、学设计、学规划、学造价,学到后来也粗通一二,逢到土建和苗木话题,侃侃而谈,俨然也是一个小“工程师”。我跑遍了工程公司等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做预算、跑立项和各种手续,样样参与,样样操心。为了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单单一份造价预算表,我就反复修了七稿。

工作虽然辛苦,我却并不孤单,广场建设开始后,就吸引了太多的村民聚集议论:“臧书记,这广场是做什么用的,有健身器材吧?”“臧书记,这舞台能请人来唱戏么,能让我们用么?”“这可是村里的大实事,我们早晚都能跳广场舞了,我们都想着盼着多少年了!”在施工间歇里,我也乐于和村民谈心,这可是熟悉村情民生的好机会。

建成后的联通文化广场,集健身休闲、舞台演出、卫生和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得到村民群众交口称赞。现时早晚人群不断,已成为附近村民的热点和生活习惯。

老村部变乡情馆,文化扶贫有亮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飞速提升,在精神文明层面也逐渐有了新动向、新需求。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就是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创新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和迫切要求。

从这个角度考虑,江苏联通党委书记方一明和党委委员虞军同志调研后指出,广场建设好了,还要运营好管理好,要更多丰富广场的功能。时任宿迁联通党委书记宋成军也提出,建设一个全新的文化载体,利用身后有50多年历史的废弃老村部,修旧如旧,保留原有风貌,挖掘地方文化,收集具有时代特征的旧物资物件,把它建成一个乡情馆,让村民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这就是乡情馆建设的意义所在。

单有想法可不行,重要的是如何落地,我在此之前并没有任何建设和文化工作经验,我利用半年时间,逐一克服了规划、成本、施工、美化、文字、展品收集等实际困难,从发动村干部到走村入户访谈收集资料,从连续多夜的文字材料到广告公司和施工现场,样样亲力亲为。建成后的乡情记忆馆内浓缩了杨工村自身的历史延革、名人往事、乡贤能人、特色产业、农耕记忆、民国旧事、村规民约、生活风俗、匠师精神、民间文化等内容。乡情馆共收集古旧文化展品300余件,其中我个人收集就达百余件,乡情馆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乡镇领导和县里文化工作站人员的高度赞扬。项目仅用4万元,就完成了外界估价30万的综合性场馆建设。

现时的杨工村,经济民生各个层面早已旧貌换新颜,新建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全新的党群服务中心,明亮的会议室和桌椅,低收入户扩增就业渠道,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稳定,医疗卫生、文化广场、健身娱乐、道路路灯等社会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完成,我所经历的帮扶故事,如同千万个扶贫人一样,正在为贫困村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稳步进发做出应用的一份贡献!

省委驻泗阳县帮扶工作队队员、江苏联通派驻红星村驻村第一书记 臧博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