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徐州讯(记者 张扬 彭颂珂 摄像 张耀文)江苏睢宁,是一个被互联网改变的地方。依托“互联网+”,睢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扶贫减贫、带动就业,从“沙集模式”走向“睢宁经验”,书写了脱贫攻坚的“睢宁样本”。
据统计,2017年,睢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16亿元, 网商总数达 3.2万人,网店总量超过4万个,网商企业和个体营业执照数量突破 1.1万家,电商产业带动从业人数达21万余人,电商让睢宁实现了人才振兴、产业兴旺、生活富裕。
农民触网
小网店汇聚大力量
位于睢宁县东部的沙集镇东风村,是徐州的东大门,也曾是远近闻名的“破烂村”。不具资源优势、没有特色产业,“沿河烧砖瓦,全村收破烂”,是曾经的写照。
2006年初,东风村三个青年农民在网上注册网店,从经营小电子产品开始,逐渐发展到销售、生产家具,生意越做越好,一传十十传百,一股“网店热”在沙集兴起。
农民有气魄,政府有胆识。察觉到电商在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后,沙集镇党委政府积极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触网创业,产业模式逐渐从单一的网络销售,逐渐发展成集设计研发、加工、销售、客服、运营等为一体的公司化运作模式,电商成为村民增收的第一动力。
沙集镇党委书记杨帆介绍,“电子商务激发了村民的创业热情,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一半以上的沙集人在从事与电商相关的工作,许多家庭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脱贫增收。”
搭建平台
电商开辟扶贫新路径
沙集电商的星星之火,很快在睢宁形成了燎原之势。高作镇、梁集镇、桃园镇、魏集真的等纷纷加入“网商大军”,在睢宁形成县域东部简约家具、西南部小饰品、北部特色农产品、中部传统店铺与网店结合的“四大电商片区”。
电商的飞速发展拉近了村民与市场间的距离,也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了更切实的抓手。睢宁县发挥电商产业优势,聚焦低收入群体,通过开展党员精准包挂、电商企业精准帮扶等形式,用先富带动后富,实现低收入户的精准脱贫,走出了一条电商产业扶贫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45岁的东风村民王一勤过去是村里的困难户,一家6口人仅依靠他的一个豆腐摊点赚钱。看着身边的村民一个个通过经营网店生活蒸蒸日上,王一勤急在心里。
“2016年的时候,村里安排我去县里上网商培训班,结合我的实际情况请电商大户给我指导创业方向。后来我开了一个制作小型板材家具的店,还承包了一个物流快递点,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今年双十一,王一勤小店的销量再创新高,一家人帮着打包货物,忙并快乐。
为了帮助更多贫困实现开店创业的梦想,睢宁县委县政府积培育“小布网”等本土电商平台,整合优质农产品资源,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方式,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
“一些贫困户在经营网店时,往往面临不懂店铺装修、不会文案撰写、不熟发货流程等实际困难,我们通过协助建档立卡户开办网店的形式,为其匹配有需求的客户,产生网店流量,从而带来销量。”小布网副总裁唐三元介绍,截至目前,网站已帮助睢宁地区9000多户贫困居民在线上开店创业。
智引未来
帮扶创业促振兴
在睢宁县委书记贾兴民看来,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农村电商的兴起,为睢宁精准扶贫找到了切入口,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电商扶贫之路。而政府要做的,是守护这股力量,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千方百计助力农民增收。”
创“富”必先增“智”。今年以来,睢宁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摸底排查,将适合电商培训的人员纳入电商扶贫培训名录,开展常态化电商培训。对贫困户开设网店的给予技术、设备、货源等支持,帮助选定电商创业项目、开设网店、联系货源、推广营销。跟踪贫困户电商就业创业进展和需求,及时对接后续服务。
对有电商就业意愿的贫困户,由所在地区电商办帮助联系推荐工作岗位,劳动增收。
谈成就,数字或许是枯燥的,但却很有说服力。
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睢宁县通过电商直接或间接帮助5500多户、近20000人成功脱贫。这其中,10%的贫困户通过电商创业成功致富,70%的贫困户通过在电商企业就业实现增收,20%的贫困户通过为电商企业供应农产品、土地租赁等方式顺利脱贫。
另一方面,为了给已经通过电商成功致富的带头人们持续“充电”,睢宁在电子商务产业园内设立人才孵化基地示范点,着力加强电商科技人才培训,开办“电商沙龙”,定期邀请国内电商产业专家来睢为当地企业家交流解惑,为电商企业发展之名方面。
电子商务所搭建的创业创新平台,提高了农民依靠自身力量改变现状的信心和能力,开拓了扶贫工作的新领域。未来,睢宁将继续加大电商扶贫力度,让更多贫困农民走上致富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