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灌云:执笔“创新”书写社会救助温情答卷
2021-04-08 16:08:00  来源:灌云县委办公室  作者:方成  
1
听新闻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道防线,事关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贫。近年来,灌云县通过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参与低保核查,积极探索社会救助服务方式改革创新,提高了救助对象认定专业化水平,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温度的救助服务,有效解决基层社会救助力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效率和质量。近日,该县“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实践及权责划分”救助模式,被省民政厅表彰为2020年度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也是全市唯一入围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案例。

一是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厚植创新土壤做“加法”。

一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全面的政府购买服务法律体系,由县民政局和财政局联合出台《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实施办法》,围绕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定义、指导思想、原则、主体、条件、范围、形式、程序、部门职责、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系统要求,明确培育发展民办公共服务机构、稳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政策性意见,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依据,推动政策的连续性和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完善落实配套政策,以制度规范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流程和标准,为我县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和社会组织承接社会救助服务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为购买社会服务提供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将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从福彩公益金、专项工作经费中统筹安排,投入专项经费40万元,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聘请社会化专业力量推动入户调查工作。严格准入资格,要求参加招投标的第三方机构必须是取得政府购买服务资格的社会组织;规范准入方式,按照规范的招投标程序组织实施,核查任务以“任务单”形式书面下达,签字承诺,限时完成,并定期开展考核与抽查。2020年5月,通过公开招标,县民政局与灌云县益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合同。

二是精准做好社会救助,优化创新服务做“减法”。

一方面社会救助精准开展。结合2020年度复审和专项治理工作,在全县随机抽取了96个村4867户7504人,将第三方工作人员组成9个核查组(2人1组),按照“一看、二问、三查、一走访”的程序详细了解家庭收入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情况,并填写《入户调查督查评价表》。“一看”,即看低保对象居住环境、居住条件;“二问”,即问家庭成员构成及赡养人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消费支出;“三查”,即查户口性质、家庭收入、财产状况;“一走访”,即核查组通过向正在享受保障待遇的城乡低保对象的邻里及村干部等知情人士了解情况,对群众反映可能不符合保障政策的对象重点排查。另一方面困难群体精准救助。根据调查结果将低保家庭成员按照五种情况进行精准分类:一是家庭成员中有重病、重残人员并且收入基本无变化的共1912户,占比39.28%;二是短期内收入变化不大的共850户,占比17.46%;三是收入来源不固定、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1097户,占比22.54%;四是家庭收入在低保的1-2倍之间的共667户,占比13.7%;五是家庭情况已好转,家庭收入高于低保标准2倍或家庭财产不符合低保规定的共341户,占比7.01%。根据分类落实缓退渐退机制,在脱贫攻坚期内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但在低保标准2倍以内的,给予6个月的渐退期;对渐退对象实行单独管理,渐退期间,低保对象的低保金和其他优惠政策不变。对于拟清退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再次由各镇街民政部门核实并通知全部通知到户,对核查结果有异议的低保家庭逐一复核,确保困难群体精准救助率100%。

三是加强机构人才培育,激发创新活力做“乘法”。

一方面加快社会组织培育。针对我县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组织数量不足、能力不够等制约服务购买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主动改变观念,创新思维,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更大的政策空间,投入更多的资源,创造更好的平台培育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为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社工人才培养。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县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普及社会工作知识、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培育发展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和实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等多方面提出社工人才建设推进措施,通过一次性奖励提高社会工作者学习积极性,同时强化教育保障,连续五年举办社会工作者培训班,邀请淮阴师范学院等社会工作专家教授授课,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组织社工参加连云港市“候鸟展翅”社工训练营、“全科社工”培训班等培训班,培养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极大提高社会组织社会救助服务递送能力。

四是严格考核评估监督,保障创新成效做“除法”。

一方面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需求,明确招投标程序、合同签订与履行、信息公开等方面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委托第三方对项目购买服务进行年度评估,第三方机构通过听取项目汇报、实地观察、相关方访谈等形式,对项目运营管理、项目产出与成效、财务管理、创新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项目的实施效益,推动项目在落实过程中注重成效。另一方面健全多元监督体系。按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合同要求,对专业服务过程、任务完成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建立由购买方、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织的综合评审机制,及时组织对已完成购买服务项目的结项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到位。同时明确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中各主体的监督责任,积极鼓励政府、第三方机构、社会公众及媒体等担负起监督责任。

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推进,进一步理顺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共治的渠道机制,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协同化,形成社会救助服务的合力,有效提高了社会救助服务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

一是社会救助服务质量有效提高。一方面是低保核查服务更加精准。政府购买低保核查服务通过以点带面,在全县全面推广,取得显著成效,自开展以来,共新增低保对象1138户2544人、退出1369户2069人,社会对购买低保核查工作满意率达100%;另一方面是困难群众救助更加及时。调整社会救助资金发放周期,将由按季发放调整为按月发放,解决了资金发放周期过长给困难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今年2月份,全县共为15318户24715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932.73万元、为9210名生活困难残疾发放生活补贴263.8万元、为6041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50万元,累计发放各项社会救助金1423.3万元,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二是基层政务服务效能有效提升。一方面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灌云县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打破了以往“建机构、核编制、养人办事”的模式,既不占用基层人员编制,又可以破解基层人员不足的困境,创新服务供给模式,通过购买服务以提升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其标准化、科学化的评价考核制度和动态的激励机制也极大提高社会救助的实施效果,推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组织的发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使得社会救助领域的社会组织获得更重要的地位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也能够促进社会工作方面人才的发展,今年灌云县通过全国社工考试人数达69人,比上年增长86%,创历史新高,全县持证社会工作者专业人才达到251名,持证人数在全市名列榜首。一大批既年轻又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在全县各个社会组织中发挥他们计算机、法律等专业领域的特长,弥补基层政府在运用计算机在数据采集、分析、统计、社会调查等方面的短板,科学高效的提供数据分析结果,及时用于指导实践工作,有效提升社会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三是干群低保评定矛盾有效化解。一方面是打通信息壁垒。灌云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评估城乡低保对象,有效消除群众对乡村干部主导评定低保的偏见,第三方评估机构运用入户调查、邻里走访、数据分析、等手段,有效解决了“人情保”“ 关系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促使保障对象更加精准,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另一方面是保证评估准确。最大限度杜绝了乡村干部在评定低保过程中因手段落后导致的信息掌握不精准和存在人为因素及个人感情色彩等情况,对家庭困难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透明,既有效化解了干群的对立关系,也充分把村干部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做好相关配合工作,有效提高社会救助服务的供给能力。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