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伊镇位于灌云县城北11公里处,全镇辖19个行政村,总面积84.2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人,域内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是江苏省第三、苏北第一大国际机场,计划2021年正式起飞投入运营。目前全镇新一轮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869户、4823人,全镇低收入户于2019年底全面实现脱贫。全镇省定经济簿弱村3个,分别为盐西、大孙、后场,分别于2016年、2017年、2018年达到新“八有”标准。市定经济薄弱村为小伊村,于2019年达到新“八有”标准。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新一届省委帮扶工作队员进驻我镇低收入村张葛村和河西村。十三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政协等单位的全力帮扶下,小伊镇以“三严三精三明确”凝聚脱贫攻坚合力,与机场运营同步放飞梦想实现小康。
严加把关、精准识别,明确“扶持谁”。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按照“扶真贫、真扶贫”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政协等单位的全力帮扶下,小伊镇大力倡导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制定了全镇党员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实施方案和遍访贫困户访谈问卷,组织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实现户户见面、全员排查,真正对贫困对象底数清、结构明。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严格筛选、精心组织,明确“怎么扶”。对低收入户进行入户调查,认真做好“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分析,拿出实际可行的帮扶措施,低收入户如果脱贫就必须要符合“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对照建档立卡信息系统、贫困户家庭情况,进一步核实生产条件、生活条件等信息。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不断增强造血能力。自2016年以来,在省政协及其他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自加压力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一产。远赴浙江等地进行了为期6天的小龙虾养殖技术学习调研,实地面对面地考察探讨养殖经验,全镇藕虾共作基地扩展到30000亩,龙虾年产量达600万斤,年效益达1.5亿元,带动劳动力就业3000余人。扩面提速二产。2016年利用扶贫资金148万元,建成农产品晾晒棚4600平方米,可用于浅水藕等农产品深加工,带动20余名低收入户就业,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2017年利用省扶贫资金110万元与第三方合作,在镇工业园区建成3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带动30余名低收入户就业,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2018年利用省政协和帮扶工作队帮扶资金230万元,在镇工业集中区新建1700平方米扶贫厂房,带动周边20余户低收入户就业,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5万元。推动繁荣三产。利用产业扶贫资金200万元,支持4个农业生态园建设,带动周边低收入户200余人就业,每户每年增收6000元。通过扶贫开发综合扶持,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开展免费创业培训,鼓励自行创业,并提供5万元以下免息贷款,支持创业致富带头人在贫困村创办企业。对于残疾、五保户等特困群众兜底保障,为其办理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对孤寡老人,实现集中供养。
严明责任、精确落实,明确“谁来扶”。“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就必须把精准脱贫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政绩,将精准扶贫的责任牢牢记在心上、紧紧拿在手上、实实在在落在行动上。小伊镇243名帮扶责任人对全镇低收入户实行一对多包保,三套班和部门负责人对村实行包片定村,进村入户,面对面摸情况、找问题、解难题,真正做到联手帮扶促致富,联心服务促发展。镇党委、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通报扶贫情况,对相关责任人的走访情况、产业扶贫项目的建设进度、扶贫资金的运转情况等进行严格督查,对帮扶不力的责任人及时问责,推动脱贫工作由“输血式”“粗放式”“被动式”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转变,不断提升脱贫工作的质量和效益。(灌云县小伊镇 刘先仙 任礼华 殷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