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园”“叮当河”等一个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是苏北灌云这座小城标志之一。2020年春天,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队长吴新华和24名队员带着组织的重托,肩负神圣的使命,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初心,来到灌云进行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从此,工作队和当地干群一道,同吃一锅饭,共举一杆旗,共商脱贫攻坚良策,同绘灌水云山美景,短短一年时间得到百姓的充分认可,纷纷竖起大拇指,用当地方言“这些大青年,绝对”说出了他们赞誉的心声。
吹响“冲锋号”,展现“新面貌”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关键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为此,全体队员与镇村干部一道进行入户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与农户坐在一条板凳上聊家常,掰着手指算收入,有的队员由于初来乍到,对当地方言听不懂,就在村干部的“翻译”下开展工作,有的农户上班时间不在家,队员们就利用中午和晚上入户了解情况。在走村串户、联系群众中增感情接地气,挨村挨户走访调研,原生态听取民意,零距离了解民生。经过一个月的集中式摸底,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方,对全县5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24个队员帮扶村做到问清、厘清、算清村集体和低收入户家底。此外,“村集体收入”和“建档立卡户收入”是判断脱贫攻坚成功与否的核心指标。针对低收入村、脱贫不稳定户和易致贫边缘户,工作队还进行实时查、月月报、挂图作战的动态监测管理,利用每周全体队员例会,通报实时收入情况,全面统筹工作队、县、镇(街)村力量及时研究解决增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累计召开调研座谈会240余场次、走访低收入户2100余户次,帮扶队员对村情民意、发展“短板”、帮扶政策一清二楚,对贫困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信息心知肚明,对“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胸有成竹。与此同时,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群众感情进一步升温,帮扶目标进一步明确。
撒开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靠什么来提升?低收入户不返贫,靠什么不返贫?答案是靠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很快,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产业、立足实情编制帮扶项目,协调县项目评审专家,通过“三上三下”项目报审机制,初步确定批复2020-2021年度帮扶项目87个,计划总投资7269.99万元,其中帮扶资金4748.89万元。其中,产业项目33个,投资6106.4万元;民生项目54个,投资1163.59万元。为加强项目管理,专门成立项目督查组,采取时时查、月月报、季监督、年考核的办法,同时计划通过临时党委委员牵头组内查、项目产业组牵头跨组查、队部统筹重点查、适时聘请专业人员帮助查,对帮扶项目实行全方位立体式监管;队员们像24颗闪亮的星星镶嵌在所在的结对帮扶村,今年已年近6旬的驻东王集镇兴春村第一书记司伟占,已经连续四届驻村帮扶,他带领村“两委”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种植优质水稻取得了丰收,壮大村集体可持续收入,灌云电视台以“七年帮扶路、一片为民情”进行专题报道。来自省苏豪股份集团的苏豪小伙王冬,曾经当过兵的他有一种不服输的干劲,正在所帮扶村杨集镇通榆村发展100亩蚕桑养殖,为此,他协调近90万元,多次对接苏豪下属丝绸实业公司、东台富安茧丝绸公司进行合作,与村集体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统一收购,签订《蚕桑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对驻点村生产的蚕茧收购制定保护价,有效带动低收入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桑苗已全部栽植到位,来年将产生效益。同时,其他队员在各自的帮扶村也遍地开花,南岗镇两名帮扶队员的西瓜、洋葱、花生,伊山镇帮扶队员种植的草莓、红薯都取得较好的效益,有的帮扶队员被群众亲切的称为“西瓜书记”和“大米书记”。队员们顾大局,讲奉献,全队最小的90后队员潘登,新婚第二天就返回村里,站到自己的帮扶岗位上。在做好产业项目的同时,不忘民生项目的实施,侍庄街道沈庄村、图河镇马屯村的光伏路灯,小伊镇张葛村的文化广场等一批基础设施已建成达效,造福当地百姓。
做成件件事,赢得百姓心
以坚守开山岛32年的“人民楷模”王继才为榜样,开展党建帮扶,以共建促党建,以党建促帮扶。截至目前,共有省政协办公厅、省农业农村厅等10家后方单位共计19个党组织与帮扶村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很多队员为所在村党支部购买了党章党徽党旗等党建物品,开展“党课上起来、党徽戴起来、党员形象树起来”的活动。消费帮扶。利用帮扶资金投资成立的灌云电商馆,通过京东、苏宁易购等多家主流电商平台开展消费帮扶,与省农业农村厅、卫健委等多家后方单位建立长期供销合作关系,入驻以来,在克服疫情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完成销售额近200万元。累计参加了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府扶贫办等单位牵头举办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展示展销会5场次。特别是9月11日至13日,省农业农村厅给予大力支持的在宁举办的灌云县脱贫攻坚成果展暨农特产品展销会,全县13个镇街和200多家企业参加,参展名特优产品多达580余种,展会期间,线上、线下共计销售额达800余万元。健康帮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联合县仁济医院等部门单位,在本届定点帮扶村展开义诊活动进行健康帮扶,受到所在村群众的交口称赞。教育帮扶。后方单位中国药科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走进灌云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省政协委员爱心助学,共捐助善款、食品、图书及学习用品15万余元,此外,省农业农村厅、江苏核电还向部分帮扶所在村捐赠了价值17万元的会议桌椅、办公电脑等设备。慰问帮扶。截至目前,后方单位和工作队共慰问困难户235户,发放慰问金6.78万元,各种实物折价13.21万元。其中工作队集中慰问困难户143户,发放慰问金4.29万元、慰问品折价2.86万元。
既要干得棒,又要讲的好
工作队进驻伊始,及时成立宣传报道组,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进行会稿审稿,探讨交流各自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以《灌云帮扶》微信公众号和《灌云帮扶简报》为练笔平台,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切实把队员在帮扶一线的风采展示出来,把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巩固提升的感人事迹报道出来。为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让本来只会写“萝卜条”“豆腐块”的“业余选手”变成相对“专业型选手”。一方面,工作队定期邀请媒体记者老师走进工作队,为全体队员传经送宝,讲解新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另一方面,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及时与灌云宣传部门等同志交流研讨,共同提高稿件质量。质量是稿件的生命。为提高帮扶稿件的质量,单独建立审稿校稿微信群,队员稿件写好校对无误后,发给本组组长修改,再由组长发至党委委员和组长微信群,大家集体核对,提出意见建议,最后由队长再审核把关,重要稿件由队长亲自把关。深入宣传帮扶先进典型是带动帮扶工作的重要抓手。因此注重把镜头对准优秀队员沾满泥土的脚上,笔墨重彩到自强不息的低收入群众身上。先后宣传连续四届扎根农村的司伟占、“第一书记种瓜记”的丁先锋、“吴赵第一瓜贩”陈冬雷等队员的先进事迹,收到良好的效果。(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