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扶贫路上的光
2020-12-01 09:1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贫困”一词说起来离我挺远的。作为一名“90后”,我们成长历程中,不说锦衣玉食,但至少也是衣食无忧的。从小我对“扶贫”的概念其实是缺乏的,仅仅是定期不定期的捐款、捐衣服还在时刻提醒我们,祖国有个地方叫西部,那里有很多“希望小学”,里面,有很多课本都买不起的孩子……

直到大二那一年,我才真正切身感受到贫困的存在。晚自习的教室,辅导员宣布投票选取助学金发放对象。班长在黑板上默默写下了十几位贫困同学的贫困状况,全班同学盲选投票。我眼睁睁看着黑板上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文字,完全不敢把它们跟身边自信阳光的同学们联系起来。我的同学们有很多来自中西部,有不少是山区来的,我不得不告诉自己,出现在黑板上的这些都是事实。我从未像这样如此认真地投过一次票,生怕应该拿补贴的同学错过了我的一票。投到最后,我的双眼竟然有点湿润,人对身边的人,尤其容易有代入感。

由于保密原则,助学金具体发给了谁,我们都不是很清楚,直到临近毕业的那天全班聚餐。有位同学喝多了一点,借着酒劲对我们全桌说:还记得大二的助学金么,感谢大家选择了投我,如果没有这笔钱,我可能很难继续完成学业。说完向我们深鞠一躬。他叫俊杰,四川大凉山人,我入川四年,已经完全了解大凉山的贫困是多么绝望。俊杰是好样的,他不仅拿了助学金,还靠自身成绩拿了国家奖学金,我知道,不管他找什么工作,他的家庭,不会再继续贫困下去了。

2016年冬天,我工作的第二年。我市以三级联动的形式掀开了“大走访大落实新风行动”的序幕。我被抽调到市大走访大落实办公室,同时也接到了去西来镇郁家村走访的任务。那段时间我们披星戴月、经霜沐雨,走入田间地头,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用一张张“党群连心卡”敲开了老百姓的心门。走访中,我看到了许多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困难家庭,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走访中遇到一位大叔,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大叔目光木讷,穿着邋遢,当我们问到有没有孩子,孩子在哪上学啊。大叔说:上了南京理工大学。我们刚想恭喜,大叔又补充了一句:已经出车祸死了。相顾无言,我们走了,看着大叔落寞的背影,我们知道这个人已经失去了希望,内心五味杂陈。

走访中遇到这样一个特困户,妻子患心脏病和精神病,为了给妻子治病,家中负债累累。而就在一年前一个安静的睡梦里,妻子还是离开了。只留下一个年过半百的他,拖着每况愈下的身体,靠着微薄的打工工资,辛苦供养85岁的高血压老父亲和正在读书的小女儿。漏雨的屋顶、发霉的谷物、残破的家具、凉薄的被褥,无不捶打着我们的泪腺,牵动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他的女儿玲玲是个懂事的让人心疼的女孩子,成绩优秀,生活独立有主见,她告诉我们,她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一位老师。她指向斑驳的白皮墙上密密麻麻的奖状,兴奋的说到 “今年,我又拿到了奖状!”而她的新年愿望仅仅是有一张自己的书桌。为了这家困难户,我们走访小组没少奔波。跑企业,跑学校,跑民政部门。我们的组长自掏腰包为玲玲购买了崭新的书桌、台灯和书本。那天,窗外很冷,室内很暖。我们把书桌和慰问金送到了玲玲家。她的父亲紧握着慰问金热泪盈眶的望着我们,嘴里是道不尽的感谢。有了这新书桌,玲玲在以后无数个学习的夜晚,在温暖的灯光下便不再孤单。一张书桌,就是一份希望。一盏台灯,点燃一缕光亮。一本书籍,助推一个梦想。希望之光,在这一刻默默点亮。

2017年春节春节,我们跑完了所有困难户,为他们送上来自“大走访大落实新风行动”的专项慰问金,肩上扛起一袋袋米面粮油亲自送到五保户的手中。在走访办,我们精心梳理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确保所有问题都落到实处,每个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怀和帮助。

2017年,我入职市科技局。这一年冬天,我市阳光扶贫计划启动,我也被安排了一家扶贫对象。户主名叫叶松伯,年轻时当过兵,为共和国扛过枪,作为这样一位老战士、老英雄的帮扶人员,我感到很荣幸,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使命感。叶爷爷年级大了,罹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每天光吃药就需要不少钱,属于因病致贫。恰逢叶爷爷的儿子失业,使得本就风雨飘摇的家雪上加霜。孙子还在上初中,以后怎么办,哪里有钱继续读书,爷爷每次讲到这个都唉声叹气。

扶贫每季度一次,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送点慰问金,甚至只是去了解一下情况。这些其实对一个陷入困境的家庭毫无作用。好在最终我们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成果,在多方努力下,我们给叶爷爷的儿子找到了一份操作工的工作,一切都好了起来。再次去叶爷爷家,爷爷正在看孙子叶冯写作业,叶冯见我们来了,腼腆一笑,忙给我们端凳子。爷爷说,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政府又给自己发了健康扶贫保险,儿子有工作,孙子的学业也不担心了。“我们这样的,已经一只脚踏进棺材里了,就盼着后代能活出个人样来。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你们。”叶爷爷说着哽咽了。我们纷纷安慰道:“您老是共和国的英雄,您不仅活出了人样,更是活成了我们的榜样。”

离开时,叶冯出了送送我们,村里的干部拍着他的肩,语重心长地说道:“要好好孝敬爷爷,好好读书,报效国家。”看着这位稚嫩的初中生,我眼中仿佛看到一束光,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这个家的希望。我不紧又想起了那年冬天的玲玲,和回归了大山的俊杰……

毕业后,俊杰考取了四川省委选调生,并主动要求调回大凉山,做一名踏实肯干的基层干部。作为全班唯二进入体制内工作的我们,我一直和他保持着微信联系。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已经是大凉山山区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靖江和大凉山,相距2000公里,扶贫形势也是天差地别,跟他们相比,我们这的贫困户简直算是奔小康了。俊杰跟我说,大凉山最可怕的不是贫困,是没有希望。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山沟沟里,本来就没啥收入,还要生一堆孩子。大山里没有工作,没有机遇,什么也没有。俊杰说,我们唯一能给他们的,只有希望,我们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学。说着,我仿佛感觉到了他说这话时的骄傲。

《流浪地球》里朵朵说“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放在扶贫路上,也一样适用。治贫先治愚。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就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古人就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俊杰是大凉山靠读书走出来的人,如今又扎根了大山,而他的扎根大山,是为了让跟多孩子能走出大山,这样的人让我非常佩服,我不得不把他定义为高尚的人,这是这千千万高尚的基层扶贫人员的牺牲和奉献,给了千千万贫困人员脱困的勇气和希望。

叶冯成绩不错,虽然没有顶尖,但考上高中,再考个差不多的大学应该没问题,这个家越来越好了。2019年,江苏省实现200万人脱贫。此时这200万在我面前就不再只是个数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像叶爷爷家一样,越来越好的家庭,一个个逐渐走出泥潭,拥抱希望的家庭。此刻,我们的所有工作都是值得的,在中国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史诗中,我们能贡献一点力量,也算是十分幸运的了。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在不久前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的制度,我们的国家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陷入困境的人和家庭。这点,与国外,甚至很多发达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的贫民窟里的人和流浪汉,活得毫无尊严和希望。而我们,是给所有人以希望,对于极度贫困的人,我们也会拉上一把。

扶贫路上,仍旧充满了坎坷和困难,但前方如晨曦般的那束光,就是希望。(靖江市科学技术局 丁煜)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