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白天都在外务工,有什么事都是小张和村里一帮人帮着张罗着。”年逾八十的周昌稳口中的“小张”,就是江苏省海安市胡集街道谭港村党总支书记张勇。
近年来,张勇把为民谋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抢抓工业园区扩展带来的发展机遇,该村98%的农户通过拆迁住进了花园式集中居住区,谭港村两委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招商引资,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如今的谭港村早已成为响当当的“明星村”。
聚集产业,打造农民致富路
“千条理,万条理,发展才是硬道理。”10多年前,谭港村是纯农业村,产业结构单一,外出打工、在家养殖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年村营收入仅13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不到万元。2007年以来,张勇带着村“两委”紧紧抓住工业园区扩展带来的新机遇,把80%的土地拿出来支持园区和项目建设,换来该村2600多名村民对接社会养老保障。今年86岁的金宝义老人逢人便讲:“我们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怎么也没想到,我和老伴种了一辈子田,现在每月还有退休工资领取,让我们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现在工作就在家门口,工资待遇也不低,关键是还能照应到家了。”说起现在的工作,在场从事食堂承包的村民夏惠华笑得合不拢嘴,他所在的企业江苏弘盛新材料是工业园区落户在谭港村的一家成长型企业。2019年,该企业开票销售达35亿元。长期以来,谭港村坚持以产兴业、以产富民,为项目落户提供“店小二”式服务,成功保障项目快建快开。随着一批优质重大项目的落户,村里不少人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并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零售等行业的繁荣,不少村民摇身一变,成了“小老板”,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目前,谭港村辖区内共建成亿元企业20多家,2019年工业总产值达到90多亿元。
聚焦脱贫,当好群众贴心人
作为谭港村的“一把手”,张勇一直以心系群众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为贫困户办实事、解难题,帮助他们自身造血,争取早日实现脱贫。
5月10日一早,张勇来到村民周昌根家,拉着他的手闲话家常,询问他与家属近来的生活起居和身体状况。建档立卡贫困户周昌根今年50岁,家里有两个正在上学的未成年孩子和残疾妻子。周昌根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在外务工。张勇一方面协调孩子读书的小学、幼儿园减免部分费用;另一方面,联系附近企业、饭店安排这对残疾夫妇打点零工以贴补家用。周昌根激动地说:“张书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家有什么困难,他总第一时间赶到帮助解决。”
多年来,张勇用大爱为贫困群众撑起一片艳阳天。2015年12月,他倡议率先成立村级慈善工作站,发动村民和爱心企业等捐助爱心基金30多万元。目前,这个“家门口的慈善工作站”拥有爱心基金100多万元,累计助困600多人次,发放爱心款40多万元。2019年,张勇也荣获“江苏省扶贫济困奖”。
聚合民心,涵育谭港文艺魂
“破陋习,树新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魂’,必须以此促成观念转变、素质提升。”张勇坦言,谭港村极为重视文化的体验,丰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为其量身定做文化建设方案,提升文体活动点、文化展示工程、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等文化基础项目,发展广场文化、乡土文化、节庆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
谭港村率先打造3个村级百姓大舞台,5处农民健身广场,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积极发挥文艺志愿者的带动作用,结合地域文化和百姓喜好,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好人好事等主题进行文艺宣传,让主流价值、优秀文化潜移默化地滋润百姓心田。确保导向正确,变“普通话”为“地方话”,确保所演节目群众听得懂、宣传重点群众易理解、演出形式群众乐参与,寓学于乐、寓教于学。创作《党的十九大开创新时代》《扶贫创业奔小康》《四对老伴宣讲党的十九大》等文艺作品,多次外出宣传展演,至今已开展文艺演出300余场。
“以前,村子里的人放下农活,除了打牌就少有其他活动,邻里纠纷也多。现在大伙空余时间跳舞、唱歌、看书,还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生活充实和谐多了!”谈起现在的生活,谭港村的广场舞爱好者总是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