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家教小故事】 “孤独”的力量
2020-09-11 19:51:00  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者:张楷 钱新明  
1
听新闻

【编者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了树立良好家风,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策划推出家教小故事系列。这些故事作者各异,有父母、有孩子,还有事件经历者;视角有别,或谈习惯培养,或谈行为养成,或谈民主家风。我们相信,这些情感真实、感受真切的小故事,其散发出的育人魅力,定会让你有所思、有所得。

从小到大,与其他父母的“贴身抚养”不同,我的父亲一直致力于让我成为一位“孤独的漫步者”。

首先,是时间上的“孤独”。与其他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停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兴趣班不同,我的父亲一直给我“孤独”支配自己课余时间的机会。在这样与自己的独处时间中,我爱上了文学,喜欢上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喜欢上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把栏杆拍遍”的豪情,喜欢上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荒诞之中描绘社会阴暗面的老辣。在这样的“独处时间中”,我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重视自己的价值。

其次,父亲喜欢给我空间上的“孤独”。小时候去溱湖,乘船来到湖心岛,父亲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走开。我一开始慌乱、恐惧,可当我渐渐沉醉于那一两只划破暗紫天空的白鸥,那一湖像被撒上金粉的波光,我收起渴望群居的本性,将整个身体融化在紫红色的晚霞之下。没有人为的干扰,人与自然贴的更近,我也有更多机会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关系。我开始学会用心尊重这世间的每一个生命,而这些都是父亲留给我的“孤独”的空间所赐予我的宝贵财富。

最重要的是,父亲一直教育我要学会精神上的“孤独”。“这世上总有些事你不想去管,总有些话你不想去听。”胡适之先生的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描绘了当今人际交往的困局。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想法被表达,或者说去说服其他人信服自己的观点,可人生而不同,从小接受的教育环境也不一样,在看法上难免有分歧。这时就要学会精神上的孤独,给自己的精神世界开拓一片自留地。

当我对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的评价与所谓的标准答案有歧义时,父亲会鼓励我主动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我庆幸能有这样一位父亲,陪伴而又不失自由,引导而又不是放手,让我学会如何孤独地活着。(图/钱新明)

标签:
责编:袁中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