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未接触扶贫工作之前,我对脱贫攻坚了解很少。我所看到的是电视新闻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部署安排,所听到的是“建档立卡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字眼,所了解的只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直到我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来到了宿城区屠园乡,被安排在乡扶贫办,对扶贫工作从陌生到熟悉,从摸不着头脑到熟练应对各项工作,从对脱贫攻坚了解甚少到真正参与其中,收获颇多,感触颇多。
屠园乡,经济基础薄弱,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成子湖片区,距离宿迁市区40千米,在宿城区、泗阳县、泗洪县三个区县的交汇处,属于重点扶贫区域,全乡辖11个行政村(居),其中省定经济薄弱村3个,宿城区区定经济薄弱村1个。“十三五”期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42户9802人。
精细调研
刚来之时,我在想这个乡的贫困人口怎么比隔壁一个区的贫困人口还多呢,工作要怎样开展?老百姓又怎样脱贫?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接手了这份工作。都说万事开头难,面对上级部门所要的材料和数据,有些我连名词都不知道,更别提如何上报了,我不得不向我的领导请教。分管我的主任对我说:“你刚来,具体的业务工作不着急,先用几天的时间来熟悉我们乡这些年的扶贫工作进展和整体规划,再到各个村庄看一看。”就这样,我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跟着主任走访了11个村(居)支部,了解到这2542户的分布和组成,在过去3年的时间里已经脱贫的有1958户,剩下的584户就是2019年的脱贫目标。随后我又去了解精准扶贫的工作流程:低收入农户的新增、脱贫、清退和返贫,执行“两公告、两比对、四公示”程序(申报公告、脱贫公告、数据比对、入户人工比对、村级评议公示、乡级审核公示、县级确认公示、异议复核公示);脱贫的标准是一稳定两不愁三保障(人均纯收入稳定达到6000元,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住房安全有保障),经过五签字五确认(识别人签字确认、农户签字确认、帮扶人签字确认、检查验收人员签字确认、农户签字确认同意销账)。第一个星期的工作就是了解扶贫上的专业名词,摸清薄弱村和贫困户的底数。没想到扶贫上的专业名词术语有很多,精准脱贫流程这么周全,可见国家这些年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其本身的重要性。
精心走访
记得入户走访的第一次,恰巧赶上中秋节,按照扶贫走访的工作任务,每个人都要前往结对帮扶的低收入农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和政策宣讲。因为我是第一次入户走访慰问,去之前我与村干部联系,了解我所帮扶的这几家的情况。我了解到其中一户家中有2个小孩,另一户一家全部都到上海去了。于是我利用午休时间购买了一些牛奶、米油和月饼,准备下午下村去走访。没想到,下午到那之后,两家都扑了空,只好联系小组长帮我问问情况。当时我就在想,以后还会经常来,我一定要掌握他们的联系方式,来之前要先沟通一下,不能贸然前往。没过一会,有一户人家回来,是个老奶奶,带着2个孩子。“奶奶,您好,我姓朱,是咱们乡里的工作人员,也是最新结对帮扶您家的帮扶人,初次见面,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这是我与我的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的第一次见面场景。奶奶赶紧接下我手中的物品,对我说着感谢的话,并央着我坐下来聊天。凭借着曾经当过村官的经验,很快我与奶奶热络地聊起来。通过与她聊天,我知道老奶奶一家总共5口人,儿子和儿媳都在上海打工,她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就在家带孙子和孙女上学。之前因为家中老伴生病,所以造成了贫困。我向其宣传了相关惠民政策,没想到奶奶自己都能说出一点,原来这些政策这几年他们一直都在享受,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慢慢记住了一些。当我问及她现在生活和以前的变化时,她很欣慰地告诉我:“共产党好啊,关心老百姓,大家的日子比过去都好很多,好多也都住进了楼房,医疗保险政府给缴的,家里孩子上学还有扶贫助学金,这在过去想都没想过……”我很骄傲也很自豪,这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受,说明扶贫政策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精准帮扶
常常有亲朋和周围的人问我:“扶贫都干了些什么,这些年扶贫真的有效果吗?”别的不说,就我们宿迁本地的扶贫惠民政策就已经涵盖了医疗保障、残疾照护、教育扶贫、因灾保障、养老待遇、金融扶持、民政救助、减免补贴等八大项20条。这些都是真真切切推行了几年的政策,不是政府一时的兴起,也不是作秀的手段,这是对老百姓切切实实的帮助。现在无论什么时候下村,贫困户自己随便都能数出家中所享受的几条政策,医疗保险代缴,扶贫助学补助,水电补贴减免等等。
安居方能乐业,住房问题是民生重大问题之一,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尤其影响着低收入贫困户家庭的生活。近两年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苏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牵涉面广,推进过程中矛盾多,社会关注度高,事关群众根本利益。在脱贫标准里清楚地写着“两不愁三保障”之一是住房保障,绝不能因为拆迁搬迁,而让他们无处可去,无家可归。在这一方面,屠园乡党委政府做得尤为突出。目前屠园乡建设的古山河社区、荷香园项目已经成为市级示范项目,已吸引4200余户农户入住,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约900余户,除了本地的农户,甚至还有其他县区的农户,人口集聚效应已经初见规模。
我们扶贫干部不仅要对本地的基本情况、人文风俗有所了解,更要清楚地了解每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收支情况、致贫原因。针对每户贫困户,扶贫干部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时刻站在贫困户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再以帮扶干部的身份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对于想要拆迁需要搬迁的贫困户来说,重点是要能“搬得出”,还得“稳得住、能致富”。为此,屠园乡注重开拓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门路,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设立环境卫生、道路维护、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直接吸纳低收入户就业。在建的光明美丽牧场项目,将投资12亿元,整体建成万亩蔬菜、莲藕、优质稻米等多元化种植、养殖基地,不仅仅提供了8000亩土地流转渠道,更提供了200个就业岗位。
扶贫开发以来,屠园乡最大的改变,是搬迁扶贫带来的变化。从前的这里落后贫穷,农户的房子基本都是破旧的,2000年乡村小路还很狭窄难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很差。随着这些年扶贫+搬迁政策的引导,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以及各届乡党委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农户慢慢搬进新居,群众的住房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硬化的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使得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极大改善。如今5个自然村的合并,更使得大社区呈现出一片“路通到家门口,户住上小洋房”的全新面貌。越来越多的建档立卡户也搭上了搬迁的机会,搬进了社区,改善了住房条件。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果,给更多的群众带来了满意度和幸福感,使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作者:朱洁 宿迁市宿城区屠园乡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