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扶贫工作侧记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2018年,我再次受命,到金湖县扶贫,一直至今。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回想跨越20年的扶贫历程,那一幕幕工作的场景,一件件落地的实事,一幅幅乡村巨变的画面,又清晰地浮现在我脑海中。
往昔篇之新手报到
2000年,作为一名毕业一年半的大学生,或许因为生于农村又长于农村,获悉单位有扶贫任务后,我找到领导主动请缨。事隔多年却恍如昨日,报到那天市科协两位主席亲自把我送到扶贫工作驻扎地——涟水县陈师乡乡政府,映入眼帘的是两排低矮的民房,还有围墙外脏的几乎下不了脚的旱厕。
当天报到的除了我还有扶贫工作队正副队长,三人在乡政府食堂吃完晚饭到附近散步,望着四下漆黑黑的一片,听到乡野的晚风吹动菜田发出的沙沙声,那个申请扶贫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24岁小姑娘突然感到了害怕,小声地问,现在还有回城的车吗?队长们笑着说,小姑娘害怕了?这个时候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有回城的车,你安心住下吧。那一刻,我想哭的心都有!随后一年的扶贫让我体会到当时、当地极为不便的交通。每次我周一早上从市区汽车总站坐大巴车到涟水县城,再从县城车站坐中巴车到陈师乡,最后迈双腿走到扶贫村,那条通往官路村的黄泥路晴天还好,有风的日子灰尘漫天,雨天则泥泞不堪,单趟大概要两个多小时。如果想节约时间,周末回城的时候可以半道从中巴车上下来,站到国道边拦截回城的大巴车,但是风险较大,你可能拦不到车,也可能拦到的是一辆黑车,也更可能会遇到几个流氓小混混开着一辆破黄虫(注:当时淮安出租车的别称),不怀好意地极力想拉你上车。
往昔篇之调查研究
官路村在陈师乡乡政府东北边,除了乡政府前面一条柏油马路外,其他通往各村以及各村之间的都是黄泥路,晴天还好,雨天一身泥。当时的村集体收入为零,村干部工资的发放、办公经费的支付以及民生设施的修建都通过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当时村集体经济已负债几十万元。走到官路村村委会,你会觉得疑惑,外表看那就是一座经久废弃的破仓库,但门一侧却挂着陈师乡官路村村委会的大木牌。走进去,办公桌椅更是破烂不堪,我想象不出当时的村干部是如何坚持在这么简陋的环境里工作,所以有时候我更喜欢去村干部家交流工作。村民家大部分是简陋的瓦房,还有一些低矮的草房,个别村民家条件稍微好点,两层小楼,但屋内空荡荡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内外墙面均未涂抹石灰水泥,看起来不但没有江南水乡青砖黛瓦的诗意,却更多了一丝贫困带来的凄凉。村民们农闲之余除了打麻将基本无事可做。在接下来的调查走访中,我发现该村居然还有几户非常贫困急需等米下锅的村民。
往昔篇之扶贫成就
当时市科协经费也非常紧张,1997-1999年先后购买赠送了扶贫村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台放映机、一套广播设备,放映机供村民娱乐,以提高精神生活,广播设备则用于村委会工作,市科协能用于扶贫的经费已所剩无几。针对村实际情况及市里扶贫工作要求,我确定了扶贫工作重点,并设法筹措经费。首先是修路,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那条晴天满天灰,雨天一身泥的路严重制约了官路村的经济发展,我主动联系当时负责整个涟水县扶贫的交通局,积极争取资金扶持,终于为官路村申请到2万元专项经费,并于年底前铺设了一条通往陈师乡乡政府的柏油马路。其次是兴修水利,农村以农田水利为主,当时官路村水利设施不全,需要从低处把水抽上来灌溉农田。我又多方联系,最后从市水利局申请到2万元专项资金,为该村修缮了水利站,解决了农田灌溉难题。第三是为村民修缮屋顶,当时该村有十户村民还住着低矮的草房,遇到下雨天屋内就四处漏雨,我不顾有孕在身多次奔走,在民政局成功申请了1万元经费用于房屋屋顶修缮,让农民不再为雨天屋顶到处漏水而发愁。第四积极发动单位全体员工捐款,募集资金2000多元,为农户购买了春耕的化肥,更为等米下锅的贫困户送去大米等生活必需品。
那一年年底,我个人获得市委市政府“2000年度扶贫先进个人”称号,我想那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积极工作的肯定,更是党和政府对农村扶贫工作大量投入的肯定。
现代篇之扶贫新貌
或许多年没下乡,当车辆顺着柏油马路畅通无阻的驶入金湖县金北街道新桥村村委会大院后,我不禁呆住了。村委会的办公场所是一座漂亮的两层小楼,书记室、人武部、会议室、医务室等一应俱全,不豪华但大气,这是二十年前乡政府都不具备的。村里通往各家各户的则是4米多宽的水泥路,容得下两辆车交汇而过。放眼望去四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四合院。随便走进一家农户院落,您可以看到屋内窗明几净,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厨房的自来水龙头则标志着该村的村民已经全部饮上了卫生水。邬桥村沈书记介绍(2019-2020年市科协帮扶村由新桥村调整为邬桥村),近年来该村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村集体5000多亩土地流转给几个大户,土地流转服务费、标准化厂房租金及土地承包金等17万元构成村集体全年收入,但仍属低收入村。不少村民在淮安市区或金湖县城或金北街道购买了商品房,留下来的基本属于老弱病残、孤寡老人。宅基地规划重整后,该村的集中居住小区紧靠县城,正在建设中。
现代篇之再建新功
如今需要扶的“贫”,在我看来已经不是20年前的“贫”了,如何充分利用科协科技工作者众多的优势帮助村民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品质;如何利用我们掌握的国家优惠政策帮助那些患重病乃至残疾的老人、儿童争取补助;如何帮助那些流转土地的承包大户们提高种养殖技术;如何通过产业扶贫来增加村集体收入成为我扶贫的工作重点。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膳食不合理成为村民致病的主要原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两年我组织心脑血管科、肿瘤科、内分泌科等数十名有着30年以上丰富实践经验的临床学科著名老专家志愿者先后到金湖县金北卫生院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对市科协帮扶的特困村民提供药品及免费检查服务,其他就诊的村民实行药费打折优惠服务。同时我还邀请了市营养学会专家志愿者为村民们开展“饮食与健康”等系列科普讲座,指导他们如何通过合理膳食、改变生活方式来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为了提高种养殖大户技术水平,我推动市科协在邬桥村建设“农村科普e站”,稳步实施推进“互联网+科普扶贫”项目。“农村科普e站”通过PC端、APP、微信、精准科普推送系统、中科云媒等,面向农村居民,开展科技推广与服务、农村创新创业、购销服务,以及健康生活、科普文化活动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科普服务。
除了充分利用“农村科普e站”这种新型的具有科协特色的线上科技工具帮助当地农民掌握先进农业知识、增加销售渠道外,我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帮助当地种养殖大户提高种养殖科技水平。在帮扶期间不定期地邀请水稻小麦种植、水产养殖专家志愿者到该村为他们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王立华积极支持工作,在今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亲自陪同我邀请的农业专家志愿者来到李洪军等种植大户的田头,现场解答他们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随后我又组织该村种养殖大户赴淮安市农科所育种基地、淮安市现代渔业产业园等农业示范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与专家志愿者就技术难题及新品种进行沟通交流。此类活动极大地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种养殖知识。
多种形式的精准科技扶贫,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科学素质,改变了该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加了农民收入,对正在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增添助力。邬桥村部分种养殖大户把学到的实用技术用于实践、教学或宣传,有力地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间接经济收益达50余万元。
针对帮扶村人均年收入不到6000元的十户村民,我每季度组织科协副科级以上干部上门开展“阳光扶贫”结对走访慰问活动,送去一点点礼品,带上浓浓的问候,我们每次都像走亲访友一样热情地拉着他们聊生活、话家常,发现困难后积极想办法解决。知道贫困户张佐建家有两个脑瘫儿后,我积极联系市民政局、县民政局“儿童关爱处”相关负责人,了解各种政策,努力为他们争取各项补助。
目前,310亩饲养区的生猪养殖项目落户邬桥村,建成后出圈生猪30万头,未来我将推动科协通过技术支撑的方式做好产业扶贫工作。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娄勤俭书记在《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高水平全面小康最根本的是要看群众的获得感,特别是要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我将牢记党中央及娄勤俭书记的嘱托,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帮助贫困村及贫困村民,为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顾李云 淮安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