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扶贫实录·亲历篇 | 用心用情用力干好扶贫工作
2020-10-21 14: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焦思权  
1
听新闻

2009年9月,组织任命我为徐州市扶贫办副主任,从此开启了我的扶贫之路。这一走就是11年,期间2012~2013年,我又带领市派帮扶工作队到铜山区开展帮扶,两年基层经验也为我指导面上扶贫工作打下较好基础。本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大学学的农业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三农工作,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组织让我分管扶贫工作,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特别是赶上全国脱贫攻坚战,不仅全程参与脱贫攻坚战,还有幸与困难群众一起分享了脱贫攻坚战收官的成果与喜悦。在11年的扶贫工作中,我即当指导员,又当战斗员,一直将扶贫工作视作己任,以“从事扶贫就是做善事”的心态,带着感情,用真心实意,尽心尽力抓好自己热爱的扶贫事业。

11年扶贫工作,经历了全省脱贫攻坚、脱贫奔小康、脱贫致富奔小康等三项工程的全过程,深深体会到三项工程之间相辅相成、递进发展、逐级提升的紧密关系,见证了脱贫标准由2500元提升到4000元,再达到6000元的伟大进程。回顾11年的扶贫之路,感慨良多,其中的艰难困苦、曲折迂回和喜悦欣慰时时萦绕在心头,不吐不快,下面整理记录下来,以示纪念。

2009年,我刚到任市扶贫办副主任之时,正赶上江苏省实施全省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的第二年。按照省委要求,按每人每天生活费不低于1美元的国际标准(折人民币约2500元),确定了作为苏北人口大市徐州的脱贫攻坚任务,即经过3至5年的努力,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组织实施“百万农民”脱贫攻坚工程,提出“五年任务四年完成”的奋斗目标。

到任后,带领市扶贫办的同仁重点抓了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狠抓产业扶贫,大力实施产业化帮扶项目。全市利用省财政奖补资金236亿元,实施产业化帮扶项目853个,带动212万贫困人口脱贫。二是狠抓扶贫小额贷款发放。为此,我先后两次带领扶贫办同志到沭阳、河南等地学习考察,制定小额贷款发放激励政策,对率先发放过1亿元的县给予2万元奖励,并在丰县召开小额贷款发放现场会,推进扶贫小额贷款发放。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当年全市发放扶贫小额贷款实现65亿元,同比增长4倍。三是狠抓扶贫资金互助社试点。为解决经济薄弱村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投入不足问题,我们创新性开展成立扶贫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解决经济薄弱村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问题。2010~2011年,先后建成106个扶贫资金互助社,占全省的近一半,扶贫互助资金达5500多万元。四是狠抓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贫困家庭1人就业全家脱贫。为此,我们抓住全市认定的109个扶贫培训定点机构,开办548期培训班,共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30525人,实现转移就业29399人,转移就业率9631%,有力有效通过转移就业实现脱贫。五是狠抓村集体经济增收。用好省财政对经济薄弱村每村补助4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加强检查、监督,保证扶贫项目资金落到实处。全市落实3520万元,实施了435个整村推进项目,项目建成并发挥很好的效益。全市共组织500家企业参与帮扶,帮扶到位资金1852万元,实施帮扶项目346个,有效促进了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

经过4年不懈奋斗,到2011年底,9919万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19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逐步达到“八有”,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涌现了新沂明甫村、铜山台上村、沛县草庙村、丰县穆楼村等一批脱贫先进村。

在脱贫攻坚工程完成基础上,2012年起,我市又启动实施了脱贫奔小康工程,要求到2015年底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为实现目标任务,我和市扶贫办的全体同志一起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更加注重精准扶贫。在上一轮开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按照精准扶贫要求,2013年初,对全市上年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开展了“回头看”,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18798户、新进16249户。同时,做好低收入农户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和帮扶项目“三落实”工作,全面发放帮扶联系卡,明确帮扶责任人,做到“一户不漏”“一户一人”“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确保每一个低收入农户都有人帮、有人带、有具体脱贫措施。2015年上半年,我市又实行“点穴式”精准帮扶,对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68万低收入人口,采取一户一策的办法,促其尽快增加收入;对无劳动能力的84万低收入人口,由政府兜底,凡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并按照每月380元的新标准执行。二是更加注重资金投入。在落实省财政奖补资金的基础上,通过发放小额贷款、成立扶贫资金互助社,加大扶贫投入。4年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近9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5亿元、有30余万低收入农户受益。三是更加注重挂钩帮扶。组织了两届市委帮扶工作队,安排了50名市派、289名县派工作队员和94家市级、507家县级后方挂钩单位开展帮扶工作。落实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制度,各县(市)、铜山区、贾汪区41位县领导包挂45个经济薄弱村。4年来,94家市后方挂钩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5266万元,实施帮扶项目568个。四是更加注重片区帮扶。组织实施黄墩湖滞洪区和黄河故道沿线扶贫开发,突出抓好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形成扶贫开发与片区发展互动互促的良好格局。

经过4年来的努力,全市人均年收入低于4000元的279万户、877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359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基本实现新“八有”目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新沂练马村、睢宁高党村、铜山大曹庄等一批贫困村建成了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和省级美丽乡村。

2016~2020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十三五”期间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这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我市有丰县、睢宁县2个省级重点贫困县,丰县湖西片区1个省级重点帮扶片区,269个经济薄弱村,2628万户、6822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数均占全省1/4左右,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在这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付出了不懈努力,做到了四个前所未有: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多次到省级重点贫困县、重点帮扶片区、经济薄弱村调研指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四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二是资金投入之多前所未有。市级财政每年投入扶贫专项资金均在8000万元以上,一年的投入比上一轮四年投入总数还多,4年累计市级扶贫专项投入居苏北5市之首。三是帮扶举措之实前所未有。在村集体增收上,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55亿元,大力发展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市县镇三级财政共投入21亿元,三年为269个经济薄弱村建成了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的功能齐全的村综合服务中心。在低收入农户增收上,落实十大举措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累计投入精准扶贫资金54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多亿元,实施“一户一策”,切实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步伐。“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兜底保障到位。至2019年,低保户人均年收入达到6780元,全市纳入低保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四是创新举措之多前所未有。4年来,全市创新实施了“关于加强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医疗保障的意见”(2017年获市创新奖)、“发展‘六型经济’促进经济薄弱村集体持续增收意见”(2018年获市创新奖)、“徐州市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工作方案”“实施搬迁扶贫促进集体增收”(睢宁县)、“推进电商扶贫‘沙集模式’”(睢宁县)、“打造‘扶贫产业园+低收入农户+扶贫小额贷款’模式,助力农户增收”(睢宁县)、“打造“阳光扶贫+”监管平台实现全方位监督监管”(2019年获省扶办组织创新奖、获市创新奖)等10多项帮扶政策,形成了一批有创新、有成效、可复制、可借鉴的“徐州特色”做法。

经过4年的努力,到2019年底,全市2405万户、6202万人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到1146392元;269个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平均达到501万元;丰且、睢宁两重点县如期摘帽;湖西片区整体面貌明显变化,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提前一年完成任务。连续3年全市累计脱贫率和经济薄弱村达标率均位居全省第一,连续3年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一,连续4年在全省扶贫工作考核中位居前列,连续3年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连续3年获得全市机关创新奖项。沛县后六段村、铜山左庄村、丰县岳庄、睢宁杜湖村、新沂五营村、邳州蒲王村、贾汪曹庄等一批低收入村变成集体增收先进村。

11年的扶贫工作做下来,我深深地体会到,党的正确领导为扶贫掌舵领航,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雄厚的资金支持是做好扶贫工作的根本保障,帮扶人员的满腔爱心和无私奉献是圆满完成扶贫目标任务的不竭动力,各类扶贫工作创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不断动能。我愿意做个默默奉献的扶贫人,更愿意做一个扶贫失业者,做到无贫可扶为止!

(作者:焦思权 徐州市扶贫办) 

标签:扶贫工作;帮扶;扶贫
责编:吕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