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扶贫实录·亲历篇 | 让全村人脱贫是我的责任
2020-10-21 14:4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杨先楼  
1
听新闻

白墙,褐瓦;小桥,流水;凉亭,花园;如今的徐庄村整洁靓丽的村容村貌、民风淳朴的和谐小院,让你很难想象这里原来是个苏北偏僻的贫困村。每当我漫步在村庄内,看着如今徐庄村的老乡们走上了小康路,我打心眼里高兴,回想起几年前扶贫脱贫的辛苦,感到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我到徐庄村扶贫,任徐庄村党总支书记已有12个年头了,曾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和省脱贫致富奖等荣誉。徐庄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经济薄弱村,“一无山,二无滩,更没有规模企业”,除了土地,再没有其他资源可利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50户。如何让村里人真正脱贫致富,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萦绕在我心中,令我寝食难安。

村里大多数人就守着一亩三分田,以前很少有人出去打工,赶上收成不好,连温饱都保证不了。要让他们能真正富起来,就得把他们从捆得死死的一亩三分地中解放出来。在我看来,徐庄村的大片土地紧靠县道两侧,交通便利,很适宜搞大面积统一种植,而这恰恰也能给原先被“困”在土地上的村民“松绑”。

股田制,让村民从土地“松绑”

看准时机,说干就干。从2015年开始,我便在徐庄村大力推行股田制。但是长期靠田吃饭的老百姓觉着失去了土地心里不踏实,极力反对,尤其是贫困户,认为地都被征走了,以后吃什么?第一次开动员大会,股田制动议就受到了群众的质疑。群众代表徐守伦当场就让我下不了台,他说,“先楼书记啊,你是个好书记,自从干了书记啊,也一直为我们老百姓干实事,但是这地我可不同意收走啊,这地征走了,你们这收成不好,我们吃什么啊?”“爷们,你放心,咱签合同,大家土地由村委会组织种田能手统一种植,每亩付给你们农户500斤小麦、500斤水稻的收入,约1200元,你们不要粮食,就按当时物价给你们折现。比原来你们分散出租,每亩多收入1000元左右”。”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并没有让百姓们放心。“书记啊,不是我们不相信你,只是我们实在不敢拿这个来做赌注啊!”干了这么多年的书记,第一次让我尝到了会议失败的滋味。

当晚,我辗转反侧的睡不着,挫败感弥漫心中。“不行!我要去说服他们,土地流转了,才能解放村民的双手,才能让他们更有时间和精力外出务工,增加更多的收入。”我给自已打气。天不亮我便召集村支两委人员开会,成立工作小组,由两个人一组入户下队,到老百姓家中一一商谈,苦口婆心的讲明实行股田制的好处,挨个解除老百姓心中的困惑和不安。

我们首先来到村里低保户徐先启5口人的家中,两位老人年老多病,儿子因车祸去世,儿媳离家出走,3个孙子还在上学。“大爷,你这家里承包11亩地,你们也无劳力耕种啊,土地收入与邻居相比差了一大截啊,土地流转了你这一年就收入13200元呢,再加上低保补助,就可以彻底脱贫了啊”。通过解释、讨论、引导等方式我们终于给徐先启做通了思想工作。一个月的时间,我带领村支两委干部采取“白+黑,5+2”的工作模式,吃住在村内,上门给百姓做工作,并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但是不少村民仍然认为“农民没有了土地吃啥喝啥?”这样下去不行,我组织村支两委带领党员群众代表去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参观后,不少村民思想渐渐有了转变。村民杨永举常年在外搞水电安装,家中12亩地无人种植,只能出租给邻居种,每亩的租金只有200元,通过股田制改革,杨永举单租地一年的收入就增加了12万元,同时也解决了外出挣钱无法种地的后顾之忧。当年就有1000余亩土地实现流转。2016年,凌庄自然村又有700亩土地完成流转,徐庄村3000亩土地终于加入股田制行列。不但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而且有效增加了粮食产量和村集体收入。

再培训,让村民拥有一技之长

经过一年的努力,徐庄村50户贫困户已有39户脱贫,剩余的11户,时常让我夜不能寐。怎样才能让这些村民尽快脱贫,我一直在多方找寻解决的办法。徐庄村除了3000亩耕地,还有近3000亩苗圃。每年起树,为了保证存活率,村民都得买稻草绳包裹树桩。我经过一番市场考察发现,稻草绳原料易得,自家种的地里就有,销路不愁,本村的苗圃就是现成的市场,而且投资小,一台稻草绳加工机只要900元,操作也不繁琐,即使是老弱病残也能进行编织,一年的纯收入在15万元左右。看到希望后,我让村里出钱购置了20台稻草机,免费送给11户贫困户加工稻草绳。后期,村里又购置了一批免费赠送给贫困户,并免费提供编绳所需的稻草。村民刘玉才说,“杨书记,你真是有眼光,没想到这不起眼的稻草绳,居然成了俺的致富绳!”

扶贫必先扶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在外打工能拿到更好的薪水,我主动与开发区劳动服务部门联系,委托有培训资质的机构来村里开办免费的培训班。从2016年开始,烹饪小吃培训班、育婴师和月嫂培训班、电工班、电脑技术等培训班在徐庄村红红火火地连续开办了十余期,500名村民参加了培训,其中24人在我帮助下已经自主创业。他们的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比无技能人员收入足足高出2000元。

办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在基层干了这么多年,我深知只有变“输血”为“造血”,才能真正激发致富的内生动力。我带领村组干部瞄准产业效益提升,倾力打造特优高效种植、特种绿色蔬菜和特色生态休闲“三特”产业,推出了以“正本农业”为先导的品牌农业,建起了扶贫产业大棚。项目总占地面积100亩,投资360万元,建设大砖墙无支柱结构温室蔬菜大棚40栋。项目完成后,与正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技术管理合作关系,采取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管理成本、统一回收产品的模式,惠及全村以及周边的贫困户。通过两年的努力,全村50户贫困户终于全部脱贫。2020年是脱贫的收官之年,这一年我还将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已脱贫的贫困户重新返贫,采取加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措施。

我们深爱着徐庄村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既然生于斯,长于斯,就应有所担当、有所付出。如果可以,我将在有限的生命里,始终助力脱贫攻坚,为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不息……

(作者:杨先楼 徐庄镇人民政府) 

标签:脱贫;徐庄村;田制
责编:吕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