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江苏扶贫实录·亲历篇 | 不忘初心播撒梦想
2020-10-21 14:4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盛君  
1
听新闻

2016~2020年,我被派到贾汪区紫庄镇临运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四年来,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党的富民中国梦播撒进每一位村民的心田。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紧密依靠群众,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发展村公益事业,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使临运村由一个省贫困村变成一个美丽宜居的先进村、明星村。

描绘强村梦

临运村地处紫庄镇西南5公里,南临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20余人,790余户,党员77人,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82户,172人,2016年被列为省级经济薄弱村。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该从何处入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尽快掌握村里基本情况,2016年,我来到临运村后,坚持每天入村到户,深入村居小巷,查看基础设施状况;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种植情况、养殖业发展情况;入户走访,唠家常、讲政策、算收入、理路子,认真对全村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摸底。认真倾听贫困群众的意愿,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想发展什么,想在哪个方面得到政策扶持,把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摸准摸实,一条条记录清楚。经过细致周密的调研,我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完成了《贫困户月收入登记表》和《驻村帮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报告。我召开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会,统一思想,共同制定《贫困户帮扶脱贫情况表》和《临运村四年帮扶规划》,绘制了一幅脱贫致富的美好蓝图。

开拓富民梦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乡村经济必须因地制宜、因利乘便。我和村干部研究后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本村临河临港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临运村港口原为村集体所有,但现在承包给个人,规模较小,环保设施较差,往往不能正常经营。如果港口不做大,不建设成规范化港口,以后可能就会被取缔。我和港口承包人分析现状,现在可以抓住脱贫攻坚这个机会建设成规范标准的港口,承包人打消了顾虑,愿意投资按标准建设港口。但新的更大的困难随之而来:港口要拓展,港口内原有的坟场要迁移出去,港口的部分场地属于经济开发区徐庄村的土地,需要协调整合过来。

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对迁坟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为做好迁坟工作,我们反复召开动员会,挨家挨户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做到以情感人,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村中有位贾老汉,固执地认为迁坟会破坏祖上风水,死活不愿意。于是,我和党员干部三番五次前往贾老汉家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他同意迁坟为止。我要求党员、村组干部及亲属作出表率,带头进行迁坟。其他群众看在眼里,纷纷表示:党员干部都迁了,还有啥好说的?再说,迁坟扩港也是为了大家伙自个,赶紧迁吧。

为把经济开发区徐庄村的部分场地整合过来,我和村书记李为良一起反复找徐庄村的领导协商、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最终把徐庄村的部分场地整合到村港口。新建了钢结构防尘大棚,场地面积新增60余亩,并且通过了各部门的验收。竣工当天,村民自发地聚集到港口,兴高采烈地燃放起鞭炮,敲起了锣鼓。现在村港口能正常运营,每年的租金由10万元增加到25万元,为村集体增加了一大笔可观的收入。

为用好扶贫项目资金,我多方咨询、调研、寻求收益好的项目,获知建设户外广告牌(高炮)收益最好,但是审批很难。确定好这个项目后,我立即了解流程,逐个办理手续。首先到区市容管理局沟通,天天找分管的科室、分管的领导汇报、争取,然后马不停蹄地到规划局、园林局和建设点位的属地政府办理所需的手续。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们终于争取到在徐贾快速通道两侧建2个户外广告牌的指标。通过招标投资37万元建成,并以每年10万元的租金进行了出租。

根据当地制作香包、佩戴香包的文化风俗,由我牵头,多方奔走之下,注册成立了“真旺香包专业合作社”,引导低收入农户加入合作社,参与经营、制作香包,每人每月能增加收入500~150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2~3万元的集体收入。现在“真旺香包专业合作社”的香包成了临运村的一张靓丽名片。

托起家庭梦

村集体经济上来了,村民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但对全村建档登记的82个贫困户来说,要实现脱贫的梦想还远远不够。“脱贫路上不能落下一户家庭”,这是脱贫的要求,也是我的使命。“我担任了临运村的驻村帮扶工作,我就是临运村的一员,我跟你们就是一家人。”在临运村的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我这样对村民们说。

在摸排核实的基础上,村委对所有贫困户认真落实各类补助和精准帮扶资金项目的分红,同时安排一些人员在村里干杂工等来增加收入。对一些特别困难户,采取走访送慰问金、慰问物资、由党员代表包户落实分户老人的子女赡养费等多种形式进行帮扶。对贫困户来说,不能仅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我和相关人员磋商之后,从村内党员及群众中选出致富能手、技术能手对全村82户低收入农户建立一一结对帮扶机制,联系有关单位开展双提升培训,对低收入农户及子女进行技能培训和安排就业帮扶。

郭红玲是临运村的贫困户。几年前,郭红玲的丈夫因病去世,一双儿女都在上学。我了解情况后,介绍她去附近的厂里打工,她家的经济情况才有所改善。但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段时间工厂停工了,光靠每年的扶贫项目分红不够生活,她发了愁。春节期间我到她家中走访慰问时,郭红玲提出,能不能再帮着介绍份工作?我想到了前两年建设的扶贫项目“真旺香包专业合作社”,立即联系相关专家,能不能开发中草药香包,以合作社为依托,带动村里低收入农户就业?经过努力,很快订单有了,郭红玲的“新饭碗”捧上了。记者前来采访,问道:“郭大姐,新工作怎么样?收入还可以吗?”她欣喜地说:“还不错,香包每个卖6元,每天制作10~15个,一个月下来有2000元左右,也不耽误家务和照顾家人。多亏了盛书记啊!”现在香包社有二三十人,都是村里的低收入群体。稳定的订单带来稳定的收入,有效防止了他们返贫。

村民贾斗争的妻子身患慢性病,小女儿还在上学,一家三口的重担都压在这个50来岁的中年汉子肩上。两年前,他跟着别人干装卸、到建筑队打零工,摘帽后收入也总不稳定,脸上总是带着愁容。密切关注这家经济状况的我,先在村里为他们安排了临时性公益岗位过渡。夫妻俩就在家门口干保洁,每人一天40元,每月总共增收2000多元。临运村云集港口复工复产,我获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找到港口负责人,经过协调,给贾斗争安排了一份装卸工的工作,帮助他走上了新岗位。如今,他每月能有4000~5000元的稳定收入。生活好了,人也精神了,一次见面,他拉着我的手笑呵呵地说:“真得谢谢你啊,盛书记,我有奔头了!”

创造幸福梦

扶贫工作不仅仅要提升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要着眼他们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只有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同步丰富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乡村脱贫,创造村民的幸福梦。

驻村临运村的四年里,我多方筹谋,为村里争取了项目和资金,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667平方。先后投入近75万元建成3个居民休闲广场、3个标准水冲厕所、1个标准篮球场和村里文化墙。对村下水道进行维修、新建1000余米,修路8000余平方。发动群众对弥陀禅寺山上的杂树进行清理,建了“党员林”;对村庄的臭汪塘进行清淤治理,对村庄进行绿化,栽种女贞树500余棵、竹柳500余棵、石兰球200余株、100余棵香樟树。原先脏乱的乡村,变成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意画卷。我还协调港口承担村民一半的水费和本村60岁以上老人和低收入农户的洗澡票,为本村60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险,提供安全、健康保障。

四年间,临运村建好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村史馆,建立了农家书屋;设立乡贤会,开展了临运村“好儿媳”“好婆婆”“优秀党员”“爱心企业家”“五好村民”“书香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开展“道德讲堂”讲座,成立了临运村乐鼓队、舞蹈队,并参加了区、镇比赛;协调开展文化下乡、送戏到村活动,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如今村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村民的广场舞跳了起来,干群关系融洽,民风淳朴文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四年的扶贫工作,我付出很多,收获更多。我深深地感到,工作的成绩源于党的领导,个人的幸福源于群众的幸福。《人民日报》《江苏学习强国》《徐州日报》先后对我的扶贫事迹进行了报道,这既是对我的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工作的激励——不忘初心,追梦前行。

(作者:盛君 江苏省贾汪中等专业学校) 

标签:初心;梦想;港口
责编:吕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