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魏统田,1966年8月出生,高中毕业后在当地乡镇企业工作,199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东坝街道和睦涧村党总支书记兼高淳区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我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立足本村实际,以清晰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成立了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创建了南京市著名品牌——“和睦涧”有机大米。探索了“以田入股、农户变股东”的发展模式,让村民与合作社实现共赢。建成有机水稻生产基地2600亩,仓储、烘干、加工、培训中心及产品陈列室、农机库房3600多平方米。2015年,我获评“江苏省吴仁宝式优秀村支书”;2017年,获得“江苏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我也有幸被乡亲们称为“有机大米书记”。
我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齐心合力投身新时期党的“乡村振兴”伟业中,坚持强村富民、创新发展理念。十年时间,把一个40年前方圆百里穷出名的丘陵山村,建设成了如今十里八村人夸人赞的富饶村庄;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村集体经济由2010年前的30万元增长至347万元。和睦涧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优美村”,市、区“美丽乡村先进村”;连续四年进入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连续六年获区“强基工程达标村”荣誉。
凝聚共识,抱团建社
十年前,当我接过镇党委交给的这幅沉甸甸的担子后,立刻想到了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老书记在那样艰苦的年代,勇立潮头,大刀阔斧搞改革,坚韧不拔办企业,那种气魄和精神,使我感佩不已。而今自己也成了一个行政村的领头人,内心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向吴仁宝书记学习,永远心系乡村百姓,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尽快强村致富。恰时正值党中央号召农村各级党组织要大力加强“乡村振兴”建设。于是我信心百倍,设立了一个小目标,即在本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面积栽种优质水稻,制成珍珠般的有机大米(和睦涧牌)供应社会,并在村上组建一个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
民谚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我始终认为,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大米,既强村富民,更利国利民。我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考虑问题,包括如今村支书在强村富民、发展村级经济的选择路径上,都要顺应民心,从民生幸福指数出发。
和睦涧村“大包干”(即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已经实行了40年,农户经营农田一直是“单干独作”的旧方式。我意识到必须尽快改变经营方式,这就需要依靠党员干部不断引导启发。因此,我设想的小目标就是农户们“以田入股,农户变股东”,从“单干独作”转变为集约经营、规模发展,既能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亦能使村级经济力量快速提升,农户收入快速倍增。可惜,这样“一举多得”的生产模式,在我担任支书后第一次召开的全体党员大会上,并没有形成共识。有少数党员干部或安于现状,或怀有疑虑。那时的我不畏所难,为解决这些思想疙瘩,不分昼夜,走村串户,权衡对比,访民问计,一而再、再而三地酝酿推敲,逐步破除了“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的守成意识,破除了极少数人“顺水淌、望天收(稻)”式的自然增长思想,破除了“粗放、低效”搞经营的思维方式。经过我较长时间、不间断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各方面的思想工作,于翌年春耕大生产时,由村委牵头,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形式新建了“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村“两委”一班人形成共识,通力合作,几年中合作社流转农户稻田面积4300亩,先行建成有机大米基地2662亩。经营方式的改变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200多名村民的角色始从农民转变成了产业工人。入股农户455户参与合作社分红220万元,户均分到红利4835元,农民从此开始富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00万元,年利润150余万元,而且逐年提升。2014年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合作社,已连续两年被省市评为“五好合作社”。
产业带动,强村富民
我始终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创新发展理念,为让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户。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近几年一直探索实行流转聘用、服务协作,签订单合同等方式打造村民与合作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一“命运共同体”,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新机制。2014年8月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协调下,我村即在镇区投资1500万元新建银墅商厦和11000平方米标准厂房,还建了1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建成后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另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合理借助外力,2013年即有4家企业在本村注册,纳税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在“产业联盟、合作共享”上开拓经营,逐步形成为以分工协作为前提,经济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即组织一体化、生产订单化、技术标准化、经营集体化、服务全程化、效益扩大化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
我担任村支书这些年来,一直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似广阔天地里一匹飞速奔驰的战马,在鲜红的党旗引领下,开足马力,向前、向前。曾经多种场合对党员、干部们说“不求创新,不办实事,就是对村民们不负责任”。共产党人在“乡村振兴”伟业中就应像党的一匹战马,永不停蹄,舍我其谁,跑好一程又一程;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风貌为乡村建设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面对过去,我们都是“乘凉者”;面对未来,我们都是“栽树人”。市委在召开的十四届六次全会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和睦涧村的地理位置正好毗邻北部桠溪国际慢城,我敏锐地看到,区委、区政府在探索慢城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已取得明显成效后,继续在全域践行“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拓展美丽经济发展空间。我认为一定要在这几年里抓住良机,在区、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策马扬鞭,乘势而上,深入挖掘“美丽资源”的产业附加值,更大力度配合区、镇政府积极发展大旅游、大健康等绿色产业,不断拓展和睦涧“美丽经济”的发展路径。到2019年,已借助“一村一品”建设和特色田园乡村片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建成30亩火龙果基地和100亩早园竹基地,全力抓好村级经济的持续发展。
持续投入,加码民生
在村集体经济有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我意识到,必须要持续加大惠民工程建设,尤其重点抓住了南京市统筹城乡发展先导试点村的这一契机,组织安排撤并何家、高家、丁家、草庙头四个自然村,整治土地10380亩,拆迁农户256户;在东坝集镇统一规划拆迁安置房11幢,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已平衡安置农户256户。拆迁的农户非常满意,有许多村民夸奖我:“魏书记不但是四方五邻夸的‘有机大米’书记,还是我们乔迁新居村民们的福书记。”听到这些表扬的话,我不敢有半点懈怠,更加认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
在抓好“乡村振兴”事业上,我带领“两委”党员干部持续提升民生福祉。近年,村级共投资600多万元用于村级环境整治。新建公厕28座,垃圾箱29个,果壳箱46个,污水处理厂7个,停车场22个;户厕改造758个,填埋露天粪坑全覆盖;村庄绿化植树22500株;铺设污水管网18200米,接入636户;安装太阳能路灯210盏。2010年投入200多万元将全村自来水及电网再次改造,解决了全村村民用水用电的问题。
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以来,我身先表率,立足村情,开拓思路,大力发展水稻果林等产业。种植有机大米,使村集体收入五年翻了十一倍,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530元。村里组建了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职业农民、鼓励创新创业等方式,使村民们增收多元化。现在和睦涧的村民,更加信心百倍跟着村党总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与全市150余万勤劳朴实的农民一道向高水平全面小康大步迈进。
与此同时,为了夯实村级经济基础,充分发挥党建优势。我们党(总)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统一活动日”“两委”成员坐班值班、“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带领广大党员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在村党总支下辖的三个党支部内部采用了“党建+”发展新模式,打造出一支“信念坚定有素质、致富发展有本领、服务群众有热情”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2018年,还公开选拔4名年轻党员到村委、合作社等一线岗位上进行锻炼,实施“薪火相传”结对行动,“两委”班子成员“传帮带”。在创建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之初就成立的合作社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组织村里有威信的老党员、老干部、中小学教师、退伍军人和村民代表开展“五员一推”活动,邀请他们在村里村外做党的政策宣传员(重点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村情村意联络员、民生保障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以此推动新时期“乡村振兴”建设。几年来,在全村还陆续开展了“共产党员户”挂牌亮身份,组织推出了“党员示范户”“党员种植户”“党员营销标兵”,形成了“班子”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良好局面。除了基础性建设外,还把“党建+扶贫”——优化脱贫措施摆上议事日程。2016年和睦涧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70户,其中低保户66户,一般户4户,低收入人口103人。村里将70户低收入家庭都入股合作社,将扶持资金变股金,每年参与分红。三年来低收入农户共分红994万元,户均增收1420元。2016年脱贫28户39人,2017年脱贫39户61人,2018年脱贫3户3人,全部实现脱贫。
我担任村支书十年来,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建设的投入力度。2018年,组织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赴华西村及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对标找差;继续打造西山坳、东山坳高级美丽乡村,李家坝区级美丽乡村;建成西丁路、和芜路3800米长的林荫大道;进行连片整治,新增太阳能路灯102盏,公厕、停车场、健身广场以及李家坝土地整治设施配套;连续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使全村70户低收入户全部脱贫。如今,和睦涧村已成为一个焕然一新、村容整洁,处处鸟语花香,更加富饶安康、温馨幸福的美丽家园。
(作者:魏统田 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和睦涧村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