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北滨海县古黄河边的高亢地区,坐落着陆集村。长期以来,村内基础设施落后,低收入农户众多,该村被定为2016-2017年度新一轮的省定经济薄弱村。沿友海路向东,穿过村内成片的小麦和玉米地,在低矮的砖瓦房中,有两间破旧的小瓦房。每次从这路过,杂草丛生的样子让我以为这是个废弃的房子,直到有一天,我作为扶贫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经历第一次强降水之后,才知道这里竟然是我村一户低收入农户依旧居住的唯一的家!
陆集村农户居住分散,长期以来农田道路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地处省城南京的我,没想到和陆集村有了两年的渊源……刚刚驻村的时候,我很震惊,从来没想过,在我们江苏还有这么贫困的地方。村里低矮的老屋、泥泞不堪的村道、以及满村的老人和小孩,无不冲击着我的心。这一刻,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让村民们的日子好起来。鲁迅在《生命之路》一文中写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想方设法尽快融入村里,融入到村干部中去,融入到村民中间。为了尽快了解情况,我与镇里、村内干部充分接触、交流和沟通。把上级的要求、村镇的需求和我后方单位的要求一并兼顾,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帮扶意向。为了深入了解情况,我不但与镇里和村里的各级干部多方交流,很多时候我在不惊动村干部的情况下,直接走到田间地头,走到村民身边,了解百姓的迫切需求。沟通中,我克服了语言障碍,渐渐听懂了方言,也会用少量的滨海话和农户拉起家常,农户都感到我很亲切。通过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向老百姓介绍国家的扶贫政策以及扶贫工作的具体情况,一一记录老百姓的诉求以及对村干部的意见,渐渐我对陆集村不再那么陌生,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他们其中一员……这不,村里低收入农户杨华家,就是我一直放在心上的一家。
这次连续的强降雨,造成田地出现多处涝情。就在前不久,罕见的龙卷风在相邻的阜宁县肆虐,多个村庄灾损严重。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现状,更加磨炼了我们的意志,人民群众的安危牵动着我们的心。在给村干部们分配完排涝任务后,大家分头行动起来。陆书记和我查看了几处排涝设施后,趟着泥泞的雨水赶到那座瓦房门口。雨水打在杨树叶上沙沙作响,我上前敲门,陆书记赶紧拉住我说“别敲了,门不牢!”陆书记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这时我才发现,这门破得根本锁不住!内屋走出来一个小伙子,约莫30来岁,身材矮小,头部歪斜,破旧的衣裤上满是泥土。陆书记告诉我,他叫杨华,患有先天性脑部残疾,虽有一定自理能力,但智力低下,故一直单身。其母早在30多年之前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其父于2003年患病去世,现与其年迈的叔叔相依为命,在我村低收入农户中也是特别困难的。
我打量了一下这两间瓦房,面积大约有40平方,小瓦房十分简陋,屋内昏暗潮湿,屋顶和墙壁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缝隙,雨水顺着红砖缝隙流淌到墙角。窗户糊着花花绿绿的道林纸,风一刮呼哧呼哧地响。屋里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地面是泥土地,高低不平,以致于破旧的小板凳一时无法找到可以放稳的位置……
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0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村里迎来了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的后方单位——省人社厅党委一行,在访贫问苦期间,我把他们带到杨华家。当了解到杨华的家境并目睹危房的状况时,众人无不忧心忡忡。再次维修仍不能解决问题,然而推倒重建则需要一笔较大的资金,这对于一个没有集体收入的经济薄弱村来说,村委在资金方面是无能为力的。随即,省人社厅党委与陆集村党支部的对口帮扶计划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经过商议,省人社厅党委决定将积极动员后方力量,筹集重建杨华新瓦房的帮扶资金。大家一致认为,天渐渐凉了,事不宜迟,一定要赶在入冬之前改变杨华家的现状。
秋风飒飒带来丝丝寒意,社会的关爱却似暖流沁入人心。经省人社厅党委筹集的帮扶资金火速到位,2016年11月9日早上,随着挖掘机的一声轰鸣,该户的危房重建工程顺利开工。经过半个多月的加紧施工,在原址上,一座崭新的瓦房呈现在眼前。金色的大门,明亮的窗户,厚实的墙壁,平整的地面……门前的院子还新铺上了水泥地面,显得格外宽阔。村干部们忙里忙外,用帮扶单位的慰问金给新屋添置了新床等家具……杨华从此告别了破旧的房屋,翻开了他人生新的一页!
春节前的一天,当我路过杨华家,杨华兴冲冲地从新瓦房里迎出来,一把拉住我的衣襟,嘴里说着含糊其词的话,我明白,那是让我去屋里坐坐。从崭新的床铺下,杨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份《党群连心卡》,上面记录着干部的走访情况。杨华捧着这份卡片,心头的喜悦与感激难以言表。正如《党群连心卡》上所写:“党心民心,心心相印,大事小事,事事关心。”在党的关怀下,如今,杨华不但居住条件有了根本改善,还力所能及地养了几头黑山羊,通过在村里的合作社打工而自食其力……再次见到他,附近的村民会围拢上来搭讪说:杨华家房子盖得“雪滑”(滨海方言,很好的意思)喽,就差娶个媳妇了!
冬日里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杨华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杨华的家解决了,但是我们陆集村的家在哪里呢?
长期以来陆集村一直没有村部及党群活动中心,村民办事议事都没有一个固定场所。村里的一切室内活动都是在陆书记家一楼不足60平方的厅内进行。厅内摞着不少塑料凳,提供给村民们开会时使用。墙上则贴着一幅幅字迹模糊的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给村里新建村部及党群活动中心,我和村干部又一起背着干粮跑审批、要资金、画图纸、选位置……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终于确定了施工方案,在建筑材料上涨的不利情况下,顶住了一切压力,终于克服了困难,将新村部建成。为了能给村集体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我们还争取到了村部屋顶光伏项目。此外,还争取资金新建成了5000多平方农贸市场和200多平方的村卫生所。
(作者:陈勋亚 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执行会计师,2016-2017年度江苏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