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江苏扶贫实录·亲历篇 | 让物质扶贫和教育扶贫齐头并进
2020-10-27 07:5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潘云峰  
1
听新闻

2016年2月25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天我来到淮阴区西宋集镇戴梨园村,正式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第一书记”生涯。虽然我来自农村,但重新回到农村的生活却还是让我异常震撼:开裂的砖墙,堆满废物的院子,鳏寡的老农,甚至还有智残儿童。那天我意识到,“精准扶贫”,既是一项庄重的政治任务,又是一份沉甸甸的道德责任!

帮扶背景和出路

和所有省定经济薄弱村一样,戴梨园村面临的问题一样不少:道路崎岖坎坷,渠道不通水,因病因残致贫者难以依靠常规力量帮扶,农村空心化严重。有一件事情,我可以记一辈子:在我第一天进村看望贫困户的过程中,一个先天智残的孩子笑呵呵的给我端凳子,给我递上干巴巴的橘子时,我落泪了。我想起了我的孩子,他可以在大城市里安逸的生活,那生活在如此贫困农村中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在哪里?他们又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学校的帮扶资金是有限的,但村民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素愿望却是如此强烈。如何在有限的帮扶资金下完成精准帮扶的任务?省委既然派驻高校的同志下来扶贫,那就肯定是看重了高校的优势。高校的优势在哪?在于智力,在于技术,在于人文。扶贫先扶智。脱离绝对贫困较为容易,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可以把最贫困的那些人给兜起来,但要是想小康、想富裕,依靠农村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那是不可行的。钥匙在哪里?我认为,钥匙在下一代,钥匙在村里那些眼巴巴看着我的儿童的眼睛里。

为此,我思考了很久,最终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确定了“从有限资源要效益、以科教优势造特色”的帮扶思路,一方面紧抓“人均6000元、村集体经济18万”不放松,另一方面依靠高等院校独有的科教和文化优势,在村民面貌、文明帮扶等方面开展工作,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齐头并进。

积极改善村基础设施

戴梨园村内有水泥路,但石子路和土路也不少。一到下雨天,水泥路和水泥路之间的断头路开始泥泞不堪。针对这种情况,河海大学提供资金打通断头路。而针对一事一议道路,需要沿路百姓出部分资金方可展开,而需要修建的道路附近的村民都是贫困户,难以再出资金。河海大学以有限的资金撬动起道路的修建,以补助的形式补足资金缺口。路通了,老百姓和政府的心也就随之连通了。

在“村村亮工程”启动时,戴梨园村依靠河海大学和帮扶兄弟单位,在村内关键道路和较为危险地段共点亮了30余盏太阳能路灯,亮灯时间在晚上6到11点。路灯点亮时,老百姓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晚上经常可以看到农村妇女在路灯下跳广场舞。这也给了我工作启示:贫困地区老百姓可能并不像我们想像中那样,他们对美好生活和文明生活的期待只多不少,只不过欠缺条件而已。

想方设法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和个人收入

2016年度,针对村内有人养草鸡销路不畅情况,在市帮扶队员的帮助下,村部成立禽蛋贸易公司,采取村集体和村民合作方式,村民出货源,村部负责代销,千方百计寻找买方,以年销2000盒草鸡蛋计,村集体经济收益达4万元。

2017年度,以村集体为主体单位承包土地100余亩,种植小花生和大豆等经济作物,预计年底可以增加收入2万余元;河海大学出资7万元试点养牛,进一步提高了村集体收入。在村民增收上,以村土地流转为主要方式,按每亩800元给农户,一方面可以增加村民收入,一方面让农民脱离土地出去打工赚钱。经过土地的积极流转,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紧密依靠后方优势,开展文明共建活动

村民对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河海大学的科教和文化优势显著,同时作为全国文明单位也担负了“城乡结对、文明共建”的任务。将共建点放在扶贫点,对提高扶贫点百姓生活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河海大学和戴梨园村签订文明共建协议,以每年10万,连续帮扶三年的标准开展帮扶。

为了提高村民法制观念、构建文明村风,河海大学印刷并分发通俗法律读本、道德讲义等;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科学教育水平,印制育儿、教育及高等院校的宣传手册;为引导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制作广场舞光盘。并帮助完善文体活动设施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捐赠乒乓球桌、图书、文具、书本、电脑、电视和办公桌椅等。

下一辈才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真正生力军。培养跳出农门的学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学校积极组织大学生,特别是淮安本地及附近生源的学生,开展“走进乡村、走进贫困村”的暑期实践活动,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业帮扶。在2017年7月份,我积极引进河海大学大学生艺术团走进乡镇进行艺术展演。在艺术展演中,有一个小姑娘悄悄地让她的父亲问我,可否要一件大学生哥哥姐姐的演出T恤,她想以后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上大学,也给别人表演;听了她的请求,我们都很感动,我觉得这个艺术表演没有白做,它已经在农村的留守二代心中扎下了改变命运浅浅却又坚韧的根!

但这还不够。还需要培水施肥,还需要把根扎得更深!对农村的孩子来说,需要让他们知道天外还有天,需要让他们跳出穷地方去读书,需要让他们最终可以反哺自己的家乡!我想,这是否也是另一种扶贫?教育和人文扶贫,似春雨,润物细无声,却又能在秋季收获沉甸甸的果实。

(作者:潘云峰 河海大学2016-2017年度省委驻淮阴区帮扶工作队队员) 

标签:帮扶;河海大学;淮阴区
责编:吕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