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江苏扶贫实录·亲历篇 | 精准扶贫路上的无悔青春
2020-10-21 13:5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超  
1
听新闻

2016、2017这两年,我从苏南投身苏北,从城市扎根农村,担任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党委委员、张店镇小圈村“第一书记”,全力做好省定经济薄弱村挂钩帮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心用情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我时刻铭记于心、努力践之于行,真正把扶贫当事业,将事业融情怀,以情怀求实效,用脱贫实绩兑现自己“带着感情来,不带遗憾走”的青春承诺。当年作为“第一书记”代表,我在全省五方挂钩会议上的表态发言,至今仍清晰记得:“使命的光荣更加坚定我前进的步伐,任务的艰巨更加明晰我担负的责任,全新的挑战更加燃起我昂扬的斗志!灌南扶贫2年,我跨过了人生的三十岁,我愿意将这三十而立的最美年华,奉献给脱贫攻坚的最美事业,努力留下一份硕果累累的最美回忆!”是的,我愿意,我无悔!这段精准扶贫的难忘岁月,已成为我一生回味的宝贵财富。

“小村庄有大舞台”——坚守实干担当,书写青春答卷

记得初到小圈村的时候,面对这个陌生的苏北农村,听着不太好懂的灌南方言,我陷入沉思:村庄面貌落后,村部设施破旧,村内产业缺乏,村干部斗志不高,村集体资产匮乏,村民老弱病残居多,村内矛盾问题复杂,困难似乎比之前想象得还要多得多。村民们也有疑惑:一个来自大城市的连韭菜和麦子都分不清的年轻干部,能带领咱脱贫致富吗?诚然,对我而言,农村工作是陌生的,扶贫工作更是陌生的,没有概念,没有经验。

但,我没有胆怯、没有畏缩!我用加倍的努力和成倍的付出去学习、去思考、去对接资源、去寻访对策,我用真诚、真情、真心去走村入户、去宣传发动、去团结凝聚、去落实落地。面对艰苦环境和困难挑战,我反而像一块遇水的海绵,尽全力吸收着农村广阔天地的滋养水分。往往一天下来,两腿像灌了铅似的,有时嗓子也哑了,但鞋底、裤腿上的泥土,让村民们对我有了更多亲近和信任,我用实干、实绩、实效,不仅在扶贫工作中“留痕”,更要在村民们心中“留痕”。

后来好多村民都跟我讲过,“王书记,要不是眼见为实,我们怎么也不敢相信,小圈村能有这么大的变化,能做成这些个产业项目。感谢你们工作队,通过实实在在的扶贫项目,让我们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2年时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省委帮扶工作队坚强领导下,在苏州姑苏区和社会各界倾力支持下,我团结带领小圈村坚持科学规划,实施“以村部为点的便民服务提档升级工程、以中心路为线的基础设施综合改造工程、以产业圈为面的特色产业培育工程”点线面结合立体式扶贫,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高效农业、加工制作、光伏发电、农机合作、农村电商”5大产业项目,建立“产业带创业,创业促就业,就业保增收”小圈村长效脱贫机制。2017年底小圈村实现脱贫136户、443人,村集体年收入近60万元,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由一个“落后村、贫困村”转变为一个“先进村、特色村”,村基层组织不断夯实,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风民风持续向好,产业发展取得突破,富民强村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小岗位有大责任”——坚持智志双扶,展现青春作为

记得那是2016年7月,我组织邀请姑苏区“守护天使”专业社会组织的医护志愿者们来到小圈村,进行了3天公益医疗服务,特别针对卧床病残贫困户开展入户双增能服务。小圈村13组的相老伯60多岁,因为中风导致半瘫已经2年多了,子女平时外出打工,家中只留老伴照顾。专业医护志愿者进村入户,为相老伯做健康体检和康复推拿,手把手教他老伴护理方法。当问到他舒不舒服时,他努力发出“嗯嗯”声音,不停点着头,眼角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老伴激动地连连说道“你们真是好心人呐,我们这把老骨头还有医生能上门来看来教,太感谢了,感谢小圈村来了第一书记!”这句朴素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我。我顿时更加明显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我一定要为小圈村多做点再多做点实事!

不仅“守护天使”来了,“光明巴士”也来了!姑苏区“光明巴士”专业社会组织从灌南县服务到张店镇,从贫困村服务到张店小学和敬老院。在小圈村,很多老人活了一辈子都没做过眼科检查,面对眼底镜就像西洋镜,紧张之余是从心里感到温暖,因为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扶贫带来的关心和帮助。对眼科义诊筛查出来的斜弱视贫困患儿,我多次往返苏州和灌南,专门对接爱心基金会,为这些患儿提供赴苏州全免费手术治疗的机会。“王书记,谢谢你!你帮我孙子治好眼睛,改变了他的人生,也改变了我们家的命运啊!”受助孩子的奶奶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眼中满是高兴的泪花。是啊,孩子眼睛的光明可能影响他一辈子的光明,孩子一辈子的光明可能影响他一家子的光明!

我深深体会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重要性。2年时间,我努力创新基层党建形式,激发党员活力,夯实组织基础,提升小圈村“两委”战斗力和凝聚力,将小圈村由一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村转变为一个全市党建示范村。带领村里新建党群服务中心、互联网律所扶贫服务站、小圈村史展示馆、百姓大舞台、小圈好人榜和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等惠民服务设施,针对留守老人、病残家庭、留守儿童、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积极开展“大学生牵手小圈村”主题党日活动、“法律服务进村、志愿服务入户”活动、“暑期爱心助学支教”“推动精准扶贫、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村晚”“少年笃志行、浓浓帮扶情——灌南县张店小学优秀学子赴苏州姑苏区浸濡式教学体验”等特色惠民服务项目,共计服务2400多人次。

“小积累有大成长”——坚韧实践磨砺,锤炼青春本领

以前在城市生活的我,对天气并不怎么关注,最多是天冷天热,添衣减衣,下雨下雪,带伞打伞。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后,“天气冷暖”时刻感知在心头,因为“天气冷暖”关乎“百姓冷暖”、关乎扶贫收益。对于果蔬种植项目,下雨怕涝,天热怕旱,台风冰雹,担心大棚!我基本每天都去地里看看,这些扶贫基地的蔬菜,就像自己养育的孩子一样。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却又担心下雨霜冻会影响工期和质量。2016年的冬天是个暖冬,对于小圈村部改造、电商服务中心和标准厂房建设施工比较有利,我的心情就很好。但后来知道,暖冬会增加病虫害几率,我又开始了担心。心情这种波浪曲线,倒不是患得患失、杞人忧天,也不是阴晴不定、喜怒无常,而是用心投入后,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牵挂!哪怕在结束帮扶、回到苏州以后,曾经帮扶的村庄已成为心头始终挂念的地方,最欣喜听闻村里又增收了、村庄又发展了。

对于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相伴的家人,奔赴异地扶贫的“第一书记”们,说不上“舍小家为大家”那么崇高,但至少对于家庭的照顾的确少了很多,尤其是夜深人静忙完工作的时候,对于家人的思念和牵挂总是那么真实。记得当年,我们工作队中,有队员的孩子还在喃喃学语,只能通过远程视频多看他几眼;有队员的孩子正好是中考的关键时候,只能精神陪伴和心里支持为主;有队员的孩子在跌断腿后,只能是妈妈或爷爷背着上学;有队员的孩子在梦里喊着“爸爸,爸爸”,醒来却在书信中坚定地写下“扶贫吧!爸爸!”我的女儿当时才2周岁多,小宝贝知道爸爸那天可能回来的话,总会变得特别兴奋,那一天不知道要问多少遍“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啊!”心中虽然有愧疚,但我从没后悔过,因为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就要有人去战斗,青年更该带头去冲锋,哪怕是牺牲!

精准扶贫责任重大,精准脱贫事关民生,脱贫攻坚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承诺。脱贫攻坚的征途注定不会一路顺风,在小圈村扶贫的日子,让我深深地懂得了:有问题不怕,关键是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不回避;有压力不怕,关键是会想办法化压力为动力,不退缩;当你解决了困难,克服了压力,你会发现你成长了,哪怕是一点点,但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我想这个过程就是对青春最好的磨砺和锤炼,付出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努力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曾经所有的考验和坎坷,可能就是我们未来回首时的沿途美好风景!

精准扶贫路上,青春无悔!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必胜!

(作者:王超 共青团苏州市委员会副书记(挂职),2016-2017年度省委驻灌南帮扶工作队员)

标签:村庄;舞台;答卷
责编:吕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