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扶贫实录·亲历篇 | 回望第二故乡情系灌河百姓
2020-10-21 13:4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蔡踊泓  
1
听新闻

2016年2月25日,一个再也平凡不过的日子,但对于我们江苏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队员而言,它是特殊的,也是终身难忘的。就是这一天,大家肩负着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和期望,从钟山脚下、从太湖之畔、从黄海之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使命,相聚在灌南这个既陌生又充满期待和希望的热土,至此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扶贫工作,并肩奋斗了700多个日日夜夜,谱写了灌南扶贫事业和个人生涯的一部难忘诗篇。时至今日,再次回望“第二故乡”,曾经工作和生活的画面清晰浮现在眼前,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我们驻灌南工作队是2016-2017年度全省12支省委驻县(区)帮扶工作队之一。自1992年起,省委、省政府选派驻县(区)帮扶工作队到苏北经济薄弱县(区)开展帮扶。2016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的关键之年,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承上启下之年,是全省决战决胜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攻坚之年,也是“五方挂钩”关系调整充实、开展新一轮帮扶的第一年,新组建和选派的驻县(区)帮扶工作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驻灌南工作队有24家后方单位,其中19家单位共派出21名队员,我把后方单位通俗地概括为“12358”,即1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派出1人),2个科研院所(中国电科28研究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派出2人),3个苏南县市区(昆山市、太仓市、苏州姑苏区,共派出4人),5家省级机关(省委办公厅、省扶贫办、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海事局、新闻出版广电局,共派出5人),8家省部属企业(省交通控股、凤凰出版传媒、中国人寿财险江苏分公司、恒泰保险、省沿海开发集团、省海企集团、钟山宾馆集团、金陵饭店集团,共派出9人);队员的年龄结构通俗地概况为“588”,即“60后”5人,“70后”8人,“80后”8人,年龄最小的29岁,最大的56岁。

两年中,我们坚持在灌南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后方单位大力支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用心、用情、用力”指示要求和省领导的嘱托,不忘初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稳步推进,两年共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超亿元,在2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施的148个帮扶项目建成落地,并依靠产业项目的强力带动和长久支撑,有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漫灌”到“滴灌”、“阶段性”到“可持续”的转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凸显,为灌南“十三五”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兑现了“为灌南人民谋幸福就是我们的目标,争取灌南人民的获得感就是我们的成就感”的庄严承诺,彰显了“进了灌南门就是灌南人”的浓厚情怀。

有了“金刚钻”才能揽住“瓷器活”

进驻伊始,摆在我面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如何尽快让队员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上来,尽快熟悉县情、镇情、村情、民情,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实现由机关的角色、城市的角色、过去的角色到基层的角色、农村的角色、“第一书记”角色的转变。2016年6月7日,时任省委书记李强到灌南县省定经济薄弱村调研时要求“驻村帮扶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村里实际,扑下身子与村里一起谋划出更多脱贫致富的思路举措来”,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是融入大局抓学习。进驻灌南第一次工作见面会上,我向大家提出了“在岗、在行、在状态”的工作要求。两年中定期召开月度工作例会,将安排部署业务工作与学习教育相结合,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等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省市县有关重要会议精神。同时组织队员参加县委中心组学习会、党代会、人代会等重大会议活动,帮助队员了解大局、胸怀大局、服务大局。邀请县委农工部、县扶贫办、基层工作典型到会介绍工作经验做法,分享心得体会。通过举办封闭式学习班,邀请苏南致富典型做辅导、苏北优秀村支书当老师、县扶贫条线干部讲政策,接受扶贫开发思想教育,学习工作思路理念、政策法规、经验做法。二是思想教育促认识。组织全体队员赴周恩来纪念馆、赣榆区抗日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重温入党誓词。邀请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全国重大典型张云泉作报告,认真学习他始终关心群众疾苦,情系百姓冷暖,以赤子之心和满腔热忱,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境界。2016年8月4日,我带领全体队员登船出海上开山岛参观“夫妻哨所”,聆听时代楷模王继才讲述30年如一日的守岛故事,学习他们守岛卫国的先进事迹,队员们深受感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在现场交流中,我鼓励大家“要在驻县帮扶实践中坚持树立一面旗帜、胸怀一种精神、锤炼一支队伍、干出一流成果。”这样一系列党日活动教育,大家思想上受到了洗礼,精神上受到了鼓舞,为把帮扶工作做细、做好、做实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是外出考察学经验。两年中根据工作需要分阶段组织队员赴徐州、宿迁、淮安、盐城等周边市县区考察帮扶工作,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拓展工作视野。同时区分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学习考察。期间,我专门带领扶贫办、镇村干部、帮扶队员到盐城亭湖区考察江苏乾宝牧业规模化、标准化湖羊养殖的经验做法,为推动实施港嘴村标准化羊场项目取得第一手资料。四是进村入户摸底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先识贫”。掌握实情、摸清底数是实现扶贫工作“精准度”的关键所在。根据工作队统一部署,队员们参加完市县欢迎会后即刻开赴乡镇,进驻挂钩帮扶村,开始了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的调查摸底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走遍了所有低收入农户,访遍了各村致富能人和老党员,摸排了村办企业、合作社经营情况,还逐步学会了当地方言,习惯了乡村水土,弄通了乡俗民情,做到了“三清”(村情民情清、致贫原因清、发展思路清)、“五熟”(脸熟、人熟、路熟、田熟、账熟),成为进村“狗不咬”、找人“不问路”的“第一书记”,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谆谆教诲。

开对“药方”才能拔掉“穷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准扶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帮扶期间,我们突出一切工作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下的工作思想和举措。我们既强调“低头做事”的苦干作风,也引导大家要有“抬头看路”的工作思维,注重工作理念、思路的总结提炼,实现与帮扶实践的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系列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调研中形成了“四跟四走”的帮扶工作思路。针对以往“资金使用失当、能人难起作用、摆脱贫困找不到出路”的现状,我们与乡村干部一道,认真调查,反复研究,逐步形成了“四跟四走”的帮扶思路,即“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真正实现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目标。二是在实践中形成了“五个两手抓”的帮扶指导思想。针对扶贫中常常出现乡村不同步、领域不平衡、顾此失彼等问题,我们在帮扶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强村与富民两手抓、扶贫与扶志两手抓、扶持健康与扶持教育两手抓、点线面结合与一二三产融合两手抓、惠民实事与乡风引领两手抓”的指导思想,努力推动实现“强村与富民同步发展、乡镇与村庄整体发展、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目标。三是在推动项目建设中形成了可持续、可复制的“六个结合”帮扶工作机制。按照“总体规划、顶层设计、产业主导、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工作路径,在帮扶项目的论证、规划、设计、实施、运营、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探索总结,逐步形成了“与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相结合、与挂钩后方单位资源相结合、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与乡镇工业集中区相结合、与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相结合、与有关配套政策相结合”的帮扶工作机制,努力推动实现全县“一盘棋”、乡村“一张网”项目建设的整体格局。

我们探索形成的一系列经验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时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樊金龙在2017年8月28日灌南工作队汇报材料上批示“工作队创新方式,扶贫成效务实,值得总结推广。”时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陈建刚2017年8月27日批示“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组织有力,管理有方,工作有思路,扶贫有成效,队伍有凝聚力,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时任连云港市委书记杨省世2017年11月15日批示“自去年初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进驻我市以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产业帮扶机制,有力助推了全市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成效有目共睹,经验弥足珍贵。”

用“绣花”功夫抓好产业帮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我们始终把帮扶项目建设摆在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位置,以“六个结合”凸显帮扶工作的“精准度”,大力发展产业帮扶项目,以牵住村集体经济增收的“牛鼻子”,实现扶贫项目的可持续、规范化、长效性的发展目标,提升村集体经济增长活力。

两年间,在全县共实施了4大类15个分项148个到村项目,总投入超亿元。一是与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相结合的项目。调研中我们发现灌南在粮食生产产业链中存在短板,特别是粮食加工仓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形成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我们在全县2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配套建成了9个粮食烘干中心、9个农机合作社。这些项目多数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收益。新安镇宋集村粮食烘干中心项目选址在一堆坟地上,帮扶队员与镇村干部吃住在工地,“天晴连夜干,下雨不停工”,从坟基搬迁到建成投产,仅仅用了28天时间,创造了“新安速度”。三口镇何庄村支部书记周军是一名致富带头人,他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斗争,赶在秋收之前完成了烘干中心建设,创造了运营23天利润23万的奇迹。二是与后方单位资源相结合的项目。挂钩帮扶最大的资源和力量在后方单位,每一个帮扶队员后面是巨大的政策、市场、资金、科技、人才等资源,充分调动后方单位力量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通过充分利用省海企集团外贸资源,在北陈集镇尹荡村扩建“订单式”帽业加工厂,为企业提供出口订单,提高了销路,扩大了生产,增加了就业,当年交税100万以上,解决就业100人左右,实现了促进村集体增收与带动低收入农户致富的双丰收。通过苏州姑苏区对接的蔬菜研究所技术力量,打造张店镇小圈村优质蔬菜果品种植基地,对接苏州大型蔬菜供应商,形成了产销合作长效机制,保企业生产,保农民增收。我们还利用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对接中国电科28研究所先进科技资源建立小学科技课堂,发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业务优势申请并获批全省水美乡村建设项目。三是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的项目。扶贫开发要善于抢抓政策红利,大胆发展新兴产业,补齐环保、互联网+农业领域的发展短板。我们在全县2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布点9个屋顶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后年收益160万左右。在张店镇小圈村建成电商产业园,通过能人大户引领带动,运用互联网+模式,形成“前边是店、后边是厂”“点线面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互联网+打通农村特色产业“最后一公里”。在电商产业带动下,小圈村实现了“三个五”目标,即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带动本地就业岗位突破500个、电商产业园销售总额突破5000万元的喜人成绩,小圈村先后获评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文明村等多项省级荣誉,在全国率先建成首个村级网上律师事务所。四是与乡镇工业集中区相结合的项目。精准扶贫关键是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实现与地方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善于嫁接与整合,在原有基础上做大做强,促进镇村经济与扶贫产业联动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包括灌南在内的苏北地区乡镇企业正在迅速发展,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厂房租赁业务连带而生。我们通过制定“先招引企业,再立项建设厂房”的工作机制,在百禄中小企业园新建5200平方米“量身订做”的标准化厂房,通过招引企业租金,为两个经济薄弱村(嵇桥、盆窑)每年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解决当地60多个低收入农户就业。同时,在新集镇、田楼镇工业集中区布局了相应的产业项目,实现联动发展。五是与传统种植养殖业相结合。灌南是农业大县,农业产业覆盖更多的低收入农户,因此做好农业产业帮扶这篇文章是本届工作队的重中之重。我们充分利用省财政增加村集体经济试点资金,在2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布局成立了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流转6400亩土地,种植优质稻米,发展稻米特色产业,并通过帮扶队员打开销路,一季销售优质大米150多吨。帮扶队员通过学习借鉴苏南模式,高起点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不仅壮大了扶贫产业,同时为灌南农业发展新模式积累了有益经验,找到了样本,探索了路子。结合沂河淌片区区位优势和环境资源,在北陈集镇港嘴村实施工厂化、标准化养羊项目,探索“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同时,根据全省农业产业政策指向,发展稻蟹、稻虾混合种养项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收。六是与有关行业部门配套政策相结合。只有抓住政策红利才能实现更大发展,要善于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扶贫政策转化为发展优势。我们充分利用银行贷款扶贫政策,在全县建设到户光伏1000余户,每户每年增加3000元左右经济效益。还利用粮食系统争取当地仓储库容的扶持政策,在百禄镇推进“镇局合办”投资兴建18万吨国家粮库,解决当地粮食库容不足问题,又为经济薄弱村找到经济收益渠道。

扶贫必扶志,治贫先治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为此,我们确立了扶贫脱贫与扶志扶智两手抓、扶持健康与扶持教育两手抓工作方针,在抓产业帮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通过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与灌南老百姓一起努力,找“贫根”拔“穷根”,兑现我们“为灌南人民谋幸福就是我们的目标,争取灌南人民的获得感就是我们的成就感”的责任与使命。一是关爱留守儿童,播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星星火种。先后协调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高校,组织大学生到农村一线,通过“大小学生手拉手”开展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举办“推动精准扶贫,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文艺“村晚”,陪伴留守儿童度过别样的暑期生活,让他们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激发孩子们奋发图强、励志成才的远大理想,以期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二是开展捐资助学,改善经济薄弱村办学条件。省委办公厅在灌南县6所学校中资助低收入农户优秀学生60名,一次性发放助学金6万元并连年持续帮扶;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中国电科28所、省新闻出版局分别援建小学、幼儿园基础设施项目,其他后方单位通过捐赠图书、电脑、学习用品、3D打印设备等形式支持农村教育事业。三是开展技能培训,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有技在身。通过组织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到乡镇举办兴农讲堂,为农户开展水稻高产栽培、秸秆综合利用等专题培训,提升农业生产技能。帮扶队员组织带领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等外出考察,拓展眼界,学习经验,增强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的信心决心。帮扶队员还通过党员大会、村两委会、走访村民、党支部结对共建等形式,加大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让干部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

工作队争取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大力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新建村部7个,整改村部9个,新建或拓宽村内道路近20公里,让村民看到发展变化,招引青年返乡创业,增强百姓致富信心。不少新建的村民广场都成为了返乡青年的“网红打卡地”,他们在朋友圈晒起了自己家乡的巨变,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农村青年感叹“不出远门照样能发家致富”。

扶贫:干部“墩苗”历练的好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强化责任要求,有效发挥作用。”帮扶工作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帮扶队员的思想、能力、素质。我作为队长,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事实证明,本届驻灌南工作队是一支思想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工作作风扎实、为民情怀深厚、深受群众喜爱的“第一书记”队伍。一是坚持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工作队成立了临时党委,实现了党委统一领导和党委委员划片负责机制,将28个经济薄弱村划分成了7个片区由党委委员联系,协调推动片区内帮扶工作。根据队员的以往工作经历和特长,设立了由县委办、组织部、农工部、扶贫办、财政局等部门人员一起参与的“一办四组”(即办公室、宣传报道组、项目指导组、考核督查组、文体活动组),促进工作高效运转,确保政令畅通。二是坚持严格工作纪律是底线。工作队进驻后,严格按照“六不准”要求,形成了工作队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绘制重点帮扶项目攻坚作战图,督促队员在驻地宿舍张贴上墙,牢记在胸。我们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扶贫工作的全过程,努力让全体队员“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期间,工作队会同县审计局,对工作队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计,做到自查严查、自纠自正,得到了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并被省委《快报》转摘。三是坚持打造队伍凝聚力。我们结合帮扶实践,集体谱写了队歌《我们走在精准扶贫的大道上》,每逢例会必唱,每逢集体活动必唱,唱出了精气神,唱出了凝聚力,唱出了信心决心,也反映了工作的良好精神状态。在全县文艺调演活动中,全体队员悉数上场,精彩演唱,博得了与会观众的如潮掌声。在我们期满离别之际,又谱写了抒发对第二故乡无限眷恋与不舍之情的歌曲《再见吧,故乡》,并在2018年1月18日灌南县委、县政府“爱在灌南”欢送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文艺晚会上倾情演绎,表达了对灌南人民的深深祝福。我们将两首队歌制作成MV,扩大传播和传唱范围,激发和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心信心。我们以工作队帮扶事迹为素材,以扶贫实践为依据,以驻村“第一书记”王超为主要人物,由工作队队员和灌南县机关干部策划并自导自演了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电影《扶情》,讲述帮扶队员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在灌南大地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发生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也艺术地再现了帮扶队员不负省委、省政府重托,扎根基层,撸袖实干,奋力投身脱贫攻坚战场的责任与担当。一系列文化产品不仅反映了一线帮扶工作的生动实践,也为扶贫攻坚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四是坚持先进典型引领是动力。我们不断加大扶贫宣传力度,选树先进典型,在工作队和广大干部群众间积极传递正能量,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工作合力。工作队集体和个人获得建设灌南有功单位一等奖、创新创优奖,以及全省优秀帮扶队员、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灌南好人等近百项荣誉,全体队员被灌南县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和灌南荣誉市民称号。我们联合县新闻中心在《灌南日报》开辟了“扶贫好新闻”专栏,挖掘出一批扶贫一线的先进典型,先后采写新闻稿件200多篇。发动全体队员撰写《扶贫案例》《扶贫手记》《扶贫故事汇》。两年期间的帮扶事迹和工作经验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和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江苏网等省级以上媒体数十次报道。扶贫工作结束后,一大批队员先后走上副处级工作岗位,或调整担任单位重要职务,我本人也先后受邀为山东、贵州、西藏等地扶贫系统干部及全省基层党组织书记作多场专题报告。

两年间,我们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奋战,全县2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中帮扶队员挂钩帮扶的22个村集体经济达到18万元以上,实现了新“八有”目标,完成了整村脱贫,36万人摘掉了贫困帽子。同时,探索出的一系列可持续、可复制的帮扶工作思路、理念和机制,是灌南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的有益实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两年帮扶路,一生灌南情。曾经我们说“进了灌南门就是灌南人”,如今我们“离开灌南门永做灌南人”。今天我们再次回望在第二故乡工作和生活的难忘岁月,内心满满的都是美好回忆,但更多的是祝福与希望,衷心祝愿灌南的明天更加美好!衷心祝愿灌南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作者:蔡踊泓 省国家保密局副局长,灌南县委原副书记,2016-2017年度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队长) 

标签:帮扶;工作队;精准
责编:吕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