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人员观看新华报业集团展项。
10月31日,2020长三角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峰会“美美与共 融合共生”——长三角重点网络媒体联动传播机制建设分论坛在无锡举行。国内新闻界知名学者、长三角地区媒体精英共赴思想之约,分享长三角网络媒体联动传播发展的新成果,展望长三角媒体传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融合共生”的美好未来。
“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长三角网络媒体各美其美,网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现媒体担当、媒体作为。
“作为江苏省门户网站,中国江苏网一直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向同行。”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江苏网董事长、总编辑陆峰介绍,2018年,中国江苏网、上海东方网、浙江在线、中安在线共同发起“奋斗新时代——长三角改革再出发”新闻行动,走进长三角近20座城市,报道改革发展亮点;2019年,三省一市再度联手,推出“重走解放路 奋进长三角”采访活动,全面展示高质量发展中长三角地区新实践、新成果、新经验;今年6月,中国江苏网运维的“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和上海、浙江、安徽两省一市平台还联合开办“长三角”频道,建立长效合作沟通机制。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媒体力量聚焦长三角、服务一体化。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倾力打造的天目新闻客户端,以短视频形式展示长三角的美好、讲述区域发展故事、解析一体化进程。浙江在线副总编辑吴小龙透露,天目新闻客户端上刊发的长三角新闻数量已超过浙江本地新闻,充分彰显“立足长三角,辐射全中国”的发展定位。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网络媒体是记录者、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上海市委网信办副主任杨俊表示,长三角三省一市网络媒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坚持导向为魂,用主流价值引领网络舆论;坚持守正创新,用内容优势奏响时代强音;坚持协同联动,用深化合作推动共同发展,展现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动人风采,也为全国媒体联动融合提供鲜活经验。
媒体融合从“叠加”到“深融”
有“融”乃强,成为长三角各地各级媒体共同的努力方向。
“长三角一体化,要通过媒体的融合跨界发出‘长三角之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党委书记张涛甫认为,媒体融合正从“1.0”向“2.0”变更进化,呈现出移动化、音视频化、社交化、智能化的特点。推进媒体融合,既要有定力也要精准发力。长三角主流媒体要勇于在国际舆论场上,讲好长三角故事、中国故事。
舆论生态的不断变化,给媒体发展带来新挑战。在中安在线总编辑王根喜看来,当前,长三角媒体融合“动静很大、动作不大”。媒体在推进融合中普遍面临着焦虑和顾虑、主力与主体、行政与市场等方面的矛盾困惑。他建议,媒体融合要进一步明确方向,建立容错试错机制,推动报纸、网站、客户端真正走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媒体融合“当局者迷”,技术障碍的背后是人才短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翼青认为,长三角媒体融合正从观念“破圈”走向行动“破局”,迫切需要教育机构和媒体协力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尤其是具有“卡脖子”能力的人才,为融合提供驱动力。
作为中国最早整体转型的新媒体,澎湃新闻从以图文报道为主,逐步拓展为涵盖视频、音频以及多样新媒体产品在内的新型主流媒体,为媒体融合转型提供成功范例。“澎湃正在从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向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转型。”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介绍,澎湃建立起包括内容生产、版权素材、聚合分发、内容风控、资本运作与资源整合在内的全链条内容服务平台,从而进一步加大在长三角区域内资源整合深度、业务布局广度和技术赋能力度。
为高质量一体化贡献媒体力量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呼唤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加强协同协作,以更高的站位、更开阔的视野、更多样的视角、更丰富的手段,为更高质量一体化贡献更大的媒体力量。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媒体的开放、协同与合作。”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认为,长三角媒体协同,应在主题内容宣传、新闻采编、大数据、云平台、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重点发力,打造优良传播生态和舆论场。“网络媒体要积极参与数字长三角建设,在新闻传播、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电商发展等多个领域发挥信息枢纽作用,在数字和信息化的过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和商业媒体、自媒体相比,主流媒体是绝对的主导力量。”浙江传媒研究院副院长任琦用翔实的调查数据表明,长三角一体化新闻传播将在未来两年迎来更大增长。她认为,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主流媒体都已完成新媒体布局,进入深融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牵引下,长三角一体化传播的内容将更丰富,涵盖的题材将更广泛,传播的形式也将更加立体多元。
美美与共,融合共生。专家建议,长三角四家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和各主要网站加强内容协同,打造一批时代感强、贴近民生、富有创意的新媒体作品,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提供强大舆论支撑;打造媒体品牌,围绕长三角地区重点工作,加强选题策划,打造长三角地区网络宣传新品牌,提升主流媒体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推进人才交流,建立协作机制,扩大青年人才交流渠道,不断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技术沟通,构建分享平台,提升区域性媒体的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 本报记者 马 薇
本版配图:本报记者 陈 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