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特报记者/李爱 编辑/刘蔓
10月31日,2020长三角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峰会在无锡举行。峰会聚焦“网聚长三角 共话深融合”主题。来自全国传媒领域的业界大咖与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纵论新形势下网络媒体的深度融合。论坛期间,荔枝新闻就创新网络融合、谋求主流媒体新发展的议题采访了与会嘉宾。
“巧用网络媒体的‘强互动’”
现如今,电子移动端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并且经过网络发酵、媒体后续跟进的社会热点事件也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加速拥抱互联网,网络媒体发展尤为迅速。
(新华网总编辑助理兼社交媒体传播中心总监刘洪)
“可以说网络媒体本身就是一种社交化的工具,我们需要适应这一特点。”新华网总编辑助理兼社交媒体传播中心总监刘洪在接受荔枝新闻采访时谈到,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与受众产生强烈的互动,并且这种互动具有及时性和迸发性,这种“强互动”有别于传统媒体互动的相对滞后性,其及时性往往直接体现为受众对于网络媒体发稿的反馈。“一篇稿件做得好会立刻得到网友的肯定,反之则会迅速下沉直至淹没”,这种传播效力的及时展现也影响着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内容生产。
刘洪同时指出,如何传播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信息并与受众产生共鸣,进而形成用户粘性,这是值得媒体从业者用心思考的问题。借助网络进行融合创新就是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在他看来,融合创新需要着眼于两个“态度”:一方面主流媒体必须要挺进网络舆论的主战场,这是媒体主力军应有的态度之一,网络舆论场中夹杂有大量的虚假和负面信息,需要扩大主流媒体的声音,以正确、正能量的信息取而代之。另一方面,主流媒体影响力的提升还需要摒弃“高高在上”的姿态,秉持深入受众、“与网民打成一片”的“亲和态度”。
活泼、生动的信息内容也有助于主流媒体与自媒体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达到了一种融合”。但刘洪认为,生产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受众,“主流媒体更需要做的是引导,以优质的内容引导受众,让主流的声音传播得更为广泛。”
“第一时间搭乘信息技术的‘高铁’”
“将主流声音通过互联网传递至千家万户,同时保证网络上的正能量‘东风’压倒谣言、低俗的‘歪风’,这是媒体融合下一步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进一步指出。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 )
与此同时,媒体融合发展还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赋能。赵子忠认为,信息技术赋能让媒体拥有了更大的采集能力、集成能力以及传播能力。但还需要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瞬息万变,媒体要善于把握技术变革的发展大势。
他以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两个代表性时期举例:2000年前后国内报业集团开始向互联网领域进军,2009年前后则是广播电视集团搭建视频网站的高峰期。然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快就将应用场景从PC端搬到了移动端上,“如果将网络技术的发展比作一列高铁,那么传统媒体搭乘这列‘高铁’的时间则大约晚了近五年。”
当前网络语境下存在两种新媒体形态,一种是互联网巨头向媒体业态靠拢,另一种则是传统媒体向互联网寻求变革。两者发展的区别就在于“谁率先把握住了技术发展的风口”,赵子忠说。
还应当认识到,“网络技术创新并非专门为促进媒体发展而生,但是新兴技术应用到媒体的某一领域或场景中却能够实实在在地推动媒体新业态产生。”赵子忠告诉荔枝新闻,正如3G催生了移动端的快速发展、4G带动短视频发展,5G技术革命也必将带来新的传媒业态,从目前来看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包括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
“握好‘技术变革’的利器”
(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 )
如果用一句话概述网络媒体融合创新,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给出的论断便是:“互联网创新是以技术变革为基础的创新,我们需要把‘技术变革’这一利器握在手里。”
杨谷表示,互联网巨头不断冲击下,媒体收入面临持续“失血”的困境,更有甚者甚至失去了“再生造血”的能力。然而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则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路径。
《意见》指出,要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
在这一方面,杨谷看到了主流媒体在激活“造血能力”方面的新尝试:越来越多市县融媒体中心成立,大量的政务服务、商务数据资源进入了媒体融合的场域,例如今年尤为火爆的网络直播带货,就是疫情期间各地媒体对“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这一运营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这有助于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帮助媒体重塑自我造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上图片均由峰会组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