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由此不断催生出新的人才需求,给传统教育体系带来挑战。未来学家托马斯弗雷认为,传统大学的思维已经落后于科技发展,大学需要把目光放长远,并建议具有前瞻性的大学在未来可以提供太空探索、无人机、区块链、量子计算等52个学科。记者采访发现,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一些高校已着手统筹谋划,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推动跨学科融合,连接教育资源、人才资源和产业资源,以满足未来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同时,尽管区块链等新领域炙手可热,但教育不足问题仍然突出,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匮乏等都有待破局。
打破界限,高校瞄准科创前沿发展交叉学科
推动科技与产业不断前进的人才到底从哪里来?近期,未来学家托马斯弗雷在分析当前教育体系的变革时认为,传统大学的思维已经落后于科技发展,当前教育体系需要更加具有前瞻性,大学需要把目光放在7-10年后的产业应用上。他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大学未来可以考虑提供52个学科。这些学科涉及太空探索、基因编辑与生物工程、智慧城市、自主农业、集群机器人、加密货币、区块链、全球系统、无人机、混合现实、先进的生殖系统、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多个前沿技术和产业领域。
其实,打破学科之间,以及基础学科和产业应用之间的界限,推动跨学科交叉,建设新兴学科,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产学研融合,一些高校已经迈出步伐。
南京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陆现彩教授告诉记者,面向未来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南大已经开始布局。对于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比如人工智能,南大专门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与华为、旷视科技等企业深度合作,精心设计人才培养计划,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对于一些新兴领域,先后成立南京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院、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等交叉学科的研究院。“这些研究院面向前沿技术和产业领域,推进‘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研究,先期启动的是研究任务,在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转化过程中会融入人才培养的任务。”
陆现彩告诉记者,以具体科学问题为导向,南大还启动了“十百千工程”,比如量子计算、光子芯片等课题,已经先期启动了十个项目,每个项目五年资助力度平均在5000万左右。在学校学院两级层面,面向前沿科学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都在推进,科技处和研究生院分别设立了面对教师和博士研究生的跨一级学科研究计划,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学院都安排专门经费鼓励不同学科师生交叉研究。研究生院还设立了交叉学科博导计划,鼓励导师跨学科指导博士生,“比方说物理学院博导,经评审可以列入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生招生目录,招收并指导生命科学学科的博士生,学生的毕业论文成果要符合生命科学的要求,这意味着物理学科知识的融入。这在国内也是一个全新的探索。”
东南大学近年来也致力于发展量子信息、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基础、前沿、新兴、交叉学科,建成一批交叉创新的优质载体,推动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从2018年5月至今,不到两年时间内,东大相继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是东大今后若干年重点发展的学科群之一,学院将充分发挥和利用学校强势工科的特色和背景,加强理工结合、医工结合。”在今年10月底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仪式上,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王保平说。
东大人工智能学院则交叉融合了多个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主,自动化学院、数学学院、机械学院、信息学院、仪科学院、电气学院、能环学院等协同,并联合行业重点企业,构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资源共享的良性生态链。学院由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芮勇出任兼职院长,与联想研究院共建“计算机视觉及增强现实联合实验室”和“东南大学大数据中心”,合作孵化集聚科技型企业,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而在东大“双一流”建设方案中,也已明确将网络空间安全作为重点建设的前沿、新兴和交叉学科之一,目前,该学院已与江苏省13个地级市和国内100多家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在30多家网络安全、电子信息、计算机相关企业建立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携手行业重点企业建立了20多个网络安全相关(联合)技术研究中心,并在南京江宁无线谷建立学院科研及产学研合作基地。
全新产业链需要更多应用类人才的培养
无人机在民用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瞄准了未来民用无人机的发展方向,大学也纷纷主动出击。“有些大学已经设置了无人机专业。”南航无人机研究院副院长、南京长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裴锦华告诉记者,南航在传统的无人机装备研发外,在南京浦口高新区还成立了南京长空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当地无人机配套产业集聚发展。
“无人机行业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链。”裴锦华说,无人机市场潜力巨大,无人机用户群体也在不断壮大。无人机影片制作、无人机指挥中心操作、无人机市政建模和规划系统、无人机应急响应系统仅仅是四个典型的应用岗位,并没有覆盖到全部职业需求。
今年10月25日,南航与浦口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江苏南京无人机基地正式启用试运行,拥有总覆盖110平方公里的两个独立空域,其中一个空域的高度达250米,涵盖了大部分民用无人机的飞行高度。“这是我国第二个经过民航认证授牌的无人机基地,也是我国首个基于SA模式组网的5G通信专网的无人机基地,为民用无人机如何规范管理和商用示范提供了前瞻性的技术验证和飞行空间。试运行以来,已经有十多家企业与我们联系。”裴锦华表示,无人机商业化运营可期可待,为时不远,这也需要更多应用类人才的培养。
“无人机企业未来并不是以卖多少架无人机为主要盈利点,而是要着眼于如何提供更多的行业应用服务。”裴锦华举例,无人机在智能安防、河道/管线巡检、水域/航道监管、森林消防预警、农业植保、防汛减灾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随着商业规模扩张,无人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会急剧提升。拿无人机驾驶员来说,已经被列入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对外发布的13个新职业之内,长空科技目前已经有培训“飞手”的业务,未来操作无人机都需要有执照才可以上岗,无人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将会对研发类、应用类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些科技新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匮乏有待破局
“尽管区块链等新领域炙手可热,但教育不足问题突出,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匮乏都有待破局。”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胡乐乐对国际视野中的区块链与教育颇有研究。他表示,“区块链”这一科技发展的时代浪潮已经席卷全球经济金融、政府管理、教育服务。胡乐乐指出,在世界各国教育中,“区块链”现有许多广泛且具体的应用,概括而言,主要的入学排队、发放录取通知书、交纳学杂费用、教育数据存储与验证、学历学位颁发与验证、接受“数字货币”捐赠、创建“区块链校园”、开办“区块链大学”等都有涉及。
胡乐乐介绍,全球不少大学已经开设了区块链课程,在美国,包括纽约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都开设了区块链与加密技术相关课程。在国内,清华大学2017年就开设了学分课程:超越学科的认知基础,讲述区块链原理。除实体教育机构外,包括 Coursera、edX和Udacity在内的多家在线学习网站也为用户提供了几百门涉及基础密码学的通识课程、区块链及加密货币的专精课程。比特币公司于2019年8月30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前50所大学中,有56%的大学现在至少开设了一门关于加密货币或区块链的课程,而在2018年,这一比例为42%。
胡乐乐说,目前国内区块链教育核心课程资源不足,区块链技术中最重要的分布式系统课程,国内能开设的学校就很少。区块链还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的技术,横跨了密码学、数学、经济学、法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学科门类,能够讲授区块链课程的老师屈指可数,这也是阻碍高校开设区块链专业的关键原因之一。此外,学科专业的设置,有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就业预期。目前区块链技术市场还不稳定。他认为,相对设立专业,将区块链思维融入课程中,与企业合作开设相关课程,是填补相关产业人才缺口的有效方法。
记者 杨频萍 蔡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