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创新管理出成效,全面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
2019-12-09 10:31:00  来源:常州日报  
1
听新闻

  美丽常州,创新管理出成效

  整洁干净的城市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

  在荆溪人家小区,智能垃圾分类箱整齐排列,可回收垃圾分金属、玻璃、塑料、纸张,有毒有害箱也分灯管灯炮、杀虫剂、电子垃圾、过期药品和化妆品等不同入口。一旁还有智能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洗发水、牙膏等物品供居民自由选择。12日,小区居民庄阿姨告诉记者,习惯了垃圾分类,既减少浪费,又保护环境。

  环境治理出实招

  楼道内堆放杂物、违规乱张贴、环卫设施脏乱等问题,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现在,这类问题一旦发现,当天就能解决。这完全得益于我市通过创新机制供给、协调部门职责等手段,采取部门联动方式,构建了大城管体制。上月,市文明办、市住建局和市城管局专门开展了“文明小区、幸福家园”百日提升行动,发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小区治理,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全面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

  据市城管局负责人介绍,对照省标、市标和民标,我市从2006年起率先对108条城市主次道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实现“路畅、街美、景优”目标;再从提升城市容貌到全市建成区范围内实施“931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直到今年地铁一号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从楼宇出新、店招店牌、绿化小游园、景观照明、城市家具美化等,实现城市生态、绿色、文化和宜居品质新提升,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生态效能。

  为降低扬尘,改善市区环境质量,我市环卫作业推行“一把扫帚扫到底”工作机制,在市区道路保洁实行市场化作业及12-16小时保洁机制的基础上,严格落实“统一作业要求、统一考核标准”,全面提高道路保洁机械化作业率,并将标准化作业范围由城区延伸至市区乡镇街道的重点区域及主要道路,推进“同城同质同考核”。通过采取停人不停车的24小时不间歇洒水作业、道路环卫机械化作业夜查等方式,强化环境污染应急管控措施。据统计,市区主干道洒水保持4-8次/日,洒水作业里程达日均14600公里。

  破解城管新难题

  如何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到实处?我市积极探索绿色城市管理新路径,采取标本兼治方式,让生活垃圾从无害化向减量化、资源化发展。从基础设施入手,推进转运站建设,优化环卫设施布局;落实房改亭项目,更新完善城市家具;落实民生实事,提标改造公厕等,全方位提升城市环卫设施的处置能力。据统计,全年共处理生活垃圾约190万吨,日均处理5200余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其中,焚烧处理约155万吨,资源化利用率达85%,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

  针对餐厨废弃物处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方式,我市探索了一套“政府主导、源头控制、市场运作、严格监管”的餐厨废弃物处理机制,让绿色成为现代城市的新常态。目前,全市全年签约收集单位有3500家,签约收集率达100%,日均收运处296.44吨,从源头上杜绝了餐厨废弃物回流餐桌。

  记者了解到,在更新改造垃圾收集转运车、箱体式压缩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我市于2012年率先在天宁区聚和家园小区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同步推行垃圾不落地收集方式,提高转运工作效能。随着市环卫部门宣传力度的加大,推行以“重点推进大分流,有序推进细分类”办法,完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由试点向全市推广。

  大分流主要涉及日常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等六大类,我市现已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30座,基本搭建了生活垃圾大分流处理体系框架。初步建成的细分类收运处体系,以城镇和农村为界,分别采用城镇“三分法”和农村“四分法”方式。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分类小区918个、分类单位1471个、分类行政村251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常州市建成区为85%,农村为45%。

  长效管理向纵深推进

  按照“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法制化、民本化”要求,市城管系统全面开展了户外广告、建筑垃圾、占道经营、违章搭建等整治行动,让长效管理向纵深推进。

  我市现已基本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和“重心下移、以区为主、属地管理”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新格局,按照“部件以条为主,事件以块为主”的新型管理模式,将涉及城市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全部纳入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范围,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人民城市人民管。我市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强城市科学化、精细化、精益化管理,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和公众参与、全民城管。由市城管局牵头组织开展的“我爱我家城市管理百人‘找差团’”活动,已从最初的市民找差向城管专业找差升级,再到“公众参与、全民城管”的民本化管理,每年找出各类问题约2000余个,所有问题均通过智慧城管系统进行派遣,问题整改率保持在99%以上。在环卫车、渣土车、餐厨车等作业车辆上,首创设计应用了智能传感系统,实时数据无线传输至监管平台,全面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GIS三维模型等信息技术,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广泛互联、高度智能的立体化城市管理体系。

  文明 徐蘅 陈琍 秋冰 胡平图文报道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