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思想周刊·新论】掌握解读中国制度的话语权
2019-11-26 07: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 唐爱军

  掌握国家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的解释权和话语权极其重要。这些年,“中国奇迹”“中国崛起”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也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话语试验场”,主要表现为:针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制度,针对中国的经济成就、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模式,针对中国外交战略、国际活动进行话语设置;用所谓的“普世价值”评判中国制度等。

  针对西方的话语设置,迫切需要破除解读中国制度的西方话语霸权,建构“中国制度话语”。《决定》搭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四梁八柱”,实际上也建构起解读中国制度的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人积极主动建构有效的概念、范式和话语体系解释中国制度,将中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至少包括这么几个层面:

  一是“制度性质”“制度评价”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三个是”既是关于“制度性质”的话语体系,实际上也提出了关于“制度评价”的话语体系。评价中国制度的性质,决不能从西方价值和制度体系出发。“自己的制度,自己说”“自己的制度,自己评价”,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二是“制度目标”的话语体系。这里的“制度目标”的话语体系涉及到两个层面:第一,它涉及到的是制度现代化与整个现代化目标体系的关系。制度现代化是“第五个现代化”,它是“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明确了制度现代化在整个现代化目标体系中的地位。第二,它涉及到的是制度自身的现代化目标。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制度优势”“制度自信”的话语体系。《决定》明确提出了中国制度“13个显著优势”,这既是系统建构起“制度优势”的话语体系,同时也是关于“制度自信”的话语体系。这些“制度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四是“制度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所谓的“制度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指的是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工作部署。在推进制度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决定》提出了“13个坚持和完善”。“13个坚持和完善”既是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部署,也是关于中国制度现代化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

  五是“制度结构”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总集成”,是由不同要素、层次分明的结构构成的一个大系统。中国制度是包括了三个层次、三个结构的制度体系,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话语体系。一是关于“根本制度”的话语体系。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和全面领导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文化制度;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国的根本社会治理制度;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国的根本军事制度。二是关于“基本制度”的话语体系。基本制度是覆盖和体现在各领域各方面的。三是关于“重要制度”的话语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法治、党的建设制度等。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