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物联网发展十年的里程碑。11月12日—13日,2019中国物联网大会在南京举行,“2019中国物联网十年”十大趋势和十大标志性成果正式发布。会上,17个专题论坛和高峰对话依次展开,多位院士专家广泛深入交流、碰撞观点,展望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共同推动我国物联网下一个十年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江苏扛起领跑示范大旗
我国物联网良好生态基本形成
我国物联网产业经过十年发展,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系统集成等技术与产业都已取得飞速发展,物联网通信运营和系统设备提供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物联网良好生态基本形成。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介绍,2018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了1.2万亿,随着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同步部署推进,产业物联网、消费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将迎来更加迅猛的发展,万物互联时代将离我们越来越近,物联网也将深入向制造、政务、金融、交通、医疗等行业领域渗透。
在此背景下,江苏的物联网发展得怎么样?“过去十年,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推动下,江苏抓住历史机遇,顺应技术变革潮流,扛起了物联网领跑示范的大旗,无锡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袁瑞青说,目前江苏已经构建了坚实的物联网网络基础,形成了完备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引领了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搭建了前沿信息交流的平台。
袁瑞青介绍,在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全省4G基站数已经达到35.1万个,光缆长度达到368.7万公里;5G基站已建成10204个;在物联网创新应用方面,无锡、常州、苏州、盐城等地开展了车联网应用示范;在智能制造、智慧电网等方面积极开展了5G+物联网应用试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在江苏成立了物联网专营公司,深入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
在人才建设方面,十年来,南京邮电大学依托电子信息等学科优势,在物联网领域开拓深耕,2009年成立全国首家培养物联网专门人才的物联网学院,2014年创建全国唯一的以物联网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学园,目前拥有3个物联网相关省级及以上的研究平台,建立了11个物联网相关的校企合作研发机构,率先完成了物联网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全方位战略布局,在新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边缘计算等研究方面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5G的80%将用于物联网
需构建万物互联的边缘网络
“5G的20%用在人与人的通讯中,解决传统的信息传输、通讯问题,另外80%将用在物联网。”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研究院院长朱洪波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物联网意味着网络的连接对象包含了物,物和人的主要区别就是它是非智能的,当非智能的网络终端被连接以后,仅仅传输信息是不够的,必须要求网络、终端、环境都要智能化,现在的5G就是面向未来智能化生产服务需求的基础设施之一。朱洪波说,边缘网络的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边缘网络就像人的神经末梢,它能实时地去感知周围环境,通过神经网络传输到人的大脑,然后进行分析处理、角色控制。
“当今世界正由互联网进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构建泛在融合、安全可靠、管控高效的边缘网络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分析,未来将有超过80%的数据业务发生在室内,所以室内移动场景网络至关重要,这也是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何满足最佳用户体验、高效运维、智能运营要求,在5G时代建设一张数字化的室内边缘网络非常重要,这张网络怎么建设是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
尹浩表示,在边缘网络建设和设计过程当中,跟行业结合进行融合融通、相互促进,构建共赢的生态产业,才能使边缘网络发挥应有的效能。5G支撑万物互联,边缘网络在5G的推动下,实际上也要进入一个大融合的时代,不能一种技术包打天下。大融合带来了网络的复杂性,边缘网络复杂性的设计,是一个挑战。如何打造一个以5G为主体、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美好愿景,任重道远。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新一轮生态布局迎机遇期
经过十年发展,物联网技术不断成熟,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加速融合,产业界对其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寄予厚望。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进入到实体经济,各种各样差异性的需求和服务随之而来,如果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只有一种服务是不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科学顾问刘韵洁说。他打了个比方:“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就是交通系统的普通马路,但是互联网有没有高速公路、高铁、航空?目前没有。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能源互联网都有自己特殊的需求,我们的网络为什么还做不到按需来配置这样的网络?主要是因为我们原来互联网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今天这么复杂的应用。”
刘韵洁指出,对未来网络变革的愿景,除了智能以外,还要安全、柔性化、可定制。“今年预测的十大技术中有一个是全息通信和全感通信,它将带来视、听、触、味、嗅的全感官融合。将来我们虚拟的交往就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比如说你跟一个在海外的朋友互相拥抱,你可以感觉到他的心跳,或者他送你朵鲜花,你可以闻到花香,这些事情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但要想实现这种浸入式的全息通信,需要1900G的带宽,它的延时大概1—5毫秒。”
那么,这些技术难题如何破解?刘韵洁认为,这需要有网络的差异化服务能力,要有确定性的带宽、时延、抖动,有基于AI的“智能型”网络等,利用AI、神经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网络由“傻瓜型”向“智能型”转变。
“江苏即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物联网、支持物联网、壮大物联网,现在物联网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的窗口期和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机遇期。”袁瑞青表示,江苏信息通信业将继续全力支撑物联网创新应用开展,把江苏建成5G布局最广泛、质量最好的地方,不断夯实物联网网络基础,“未来将重点支持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探索建立物联网发展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物联网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安全泛在的物联网,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记者 葛灵丹 蔡姝雯 通讯员 尤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