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制定出台关于农村工作的党内法规,高度凝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认真学习、深入贯彻《条例》,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牢牢把握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政策取向和关键措施,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在江苏大地上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
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三农”工作的所有成效,最终都应当集中体现在农民增收致富上。只有收入不断增长,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推动各地结合实际研究采取有力政策措施,保证农民收入增幅连续高于城镇居民。要继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促进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实现持续增长。开展全民创业,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因户制宜,创办适合家庭经营的项目或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切实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培养更多的技术能手,提升就业技能,鼓励青年农民向收入较高岗位转移就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资产确权量化到人、固化到户,维护农民财产权益,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增加集体收益分配、股份分红等财产性收入。稳定党在农村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已经给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不能减少并逐步有所增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如期实现达标脱贫,构建防止返贫机制,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注重发挥第三次分配在扶贫济困中的作用。
把推动产业振兴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攻目标。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要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以优质、绿色、生态和高效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大力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在农业内部挖掘潜力做足文章。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采用现代手段加快农产品流通,发展冷链物流、网上销售、城市门店以及配送到户等方式,给城乡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放心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不断提升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品种、品质、品牌和品位。充分发挥农业农村资源优势,扩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农村康养服务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努力在乡村形成充满活力、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形成充分的、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把实现绿色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突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农业的底色,也是乡村产业的本色。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废弃物利用的全过程,按照绿色兴农、质量兴农要求,生产并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度推进化肥农药农膜等减量行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节药节肥节水等技术,将以前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减下来。加快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等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实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将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提上来。持续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破坏生态的修复,落实轮作休耕、退耕还林、退耕还湿、退渔还湖等相关政策,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把农村生态环境的“欠账”补起来,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把农业经营者的素质提升作为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现代化的农民,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也没有现代化的农村。没有具备绿色发展理念的人来发展乡村产业,就不可能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条例》指出,要“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让农民真正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职业。大力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使工商经营者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一分子。大力推进现有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调整,鼓励农业大专院校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返回家乡创业就业,制定政策吸引大学生村官留在农村,加快改变农业从业者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努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大力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和农民培训投入,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
(作者为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