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宁第28中学小学部的孩子们。
新疆伊宁第28中学小学部学生正在“云课堂”听课。
“为爱西行播洒书香”公益助学活动来到甘肃平凉市。
甘肃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下杨学校小学部学生在“云课堂”听课。
甘肃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下杨学校小学部学生在“云课堂”听课。
“哈哈哈!蚯蚓弟弟把作业本都吃了!”第一次和全班同学上网课,甘肃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下杨学校小学二年级的王鑫忍不住笑出了声。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京老师在大屏幕上提问时,他大胆举起了手:“我们要和蚯蚓弟弟一样讲礼貌!”
这是2019“为爱西行播洒书香”公益助学活动暨第四届“书香飘满长征路”全媒体行动组,上个月为甘肃和新疆两所学校援建起首批“网络云课堂”后,上的第一堂“云课程”。45分钟的课程结束后,小朋友们都坐在教室不愿意离去。王鑫喃喃自语:“阅读课这么好玩,还能这样上,真希望每天都能这样上课!”
“云课堂”的开通,除了让西部学校的孩子们雀跃欢呼,更让老师们“期待和惊喜”。这是有着13年教龄的新疆伊宁市28中副校长刘俊丽的亲身感受。她说:“我们西部学校缺老师,缺专科老师,更缺有经验的好老师。‘网络云课堂’的开设,真真实实帮我们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云课堂”的开通,使公益助学实现了常态化和长期化,不仅让西部地区的孩子们能实时共享东部地区的优质资源,也让东西部结对支教有了更简便快捷且可持续的方式,从而推动教育扶贫从“扶智”向“扶志”的深度转变。
“云课堂”
变千里之外为“近在咫尺”
10月23日,甘肃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下杨学校小学部一间教室里,孩子们瞪大眼睛,对新“课堂”还有点陌生和紧张。因为这个课堂的老师不在讲台上,而在屏幕里。现场观摩的学校老师也在窃窃私语:“网络授课,如何互动?”
但看到“云课堂”里南京老师通过大屏幕,拿着绘本绘声绘色朗读文章时,大家一下子被吸引了。当天老师讲的是《蚯蚓的日记》,王鑫听得入神,忍不住笑出了声。
虽然老师本人并不在现场,但是通过网络视频,孩子们说讲课的老师“好像就在身边”。“老师通过视频还给我提问,表扬我观察仔细呢!”一年级学生杨依帆高兴地说,“我非常喜欢南京李老师讲授的绘本课,蚂蚁、蚯蚓、蜘蛛在大屏幕中出场,生动又好玩。”
此前一天,“云课堂”也在南京援疆重点项目之一、新疆伊宁28中的小学部开课。授课的仍是远在南京瑞金路小学的李佳老师。上完课,8岁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巴哈尔激动地抓住旁边同学说:“之前在我妈妈的手机上看过这个故事,可惜我妈妈太忙,后面的故事都没有讲完,没想到今天在课堂上听完了!我真的太高兴了!”
千里之外的李佳老师,为了这次公开课,和两所西部学校的班主任一起提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还特意要了同学们的座位表,以方便提问和交流。她评价说:“孩子们都很聪明,课堂纪律也很好。整堂课下来,最大的不足就是感觉这些孩子在表达上还略有欠缺,比如明明知道答案却表达不出来,这个需要老师边教学、边引导。”
“讲课很生动,不仅时刻注意孩子们的接受程度,还非常关注和同学们的互动。”听完“云课堂”第一课,伊宁第28中学副校长王庆伟频频点头,“‘云课堂’带来的不是简单地讲授,还有老师们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和生动的互动教学,孩子们边听边欣赏稀罕的动画和视频,兴趣一下子都被调动起来了。南京的名师果然不一般!”
下杨学校小学部一年级班主任丁娜说:“如果我们每个班的孩子每周能上一次这样的课,坚持一年,对孩子们的帮助将是飞跃式的。”
“云培训”
西部地区老师受益匪浅
“云课堂”的开通,也为西部老师们带来了惊喜和期待。“云课堂如果能持续,不仅能解决我们缺乏优秀专科老师的难题,还能帮我们培养出一批好老师!”王庆伟说。
这几年,西部地区学校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基本实现了网络教育专线、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全覆盖。“但是会使用这些设备、能准备这些多媒体课件的老师几乎没有。”励志阳光基金会是本次“网络云课堂”的项目执行机构,项目经理宋佩瑶介绍,西部学校缺少师资力量的突出矛盾始终长期存在。
师资短缺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宋佩瑶说,一是由于缺少师资力量,很多乡村学校只能保证语数外3门主课的教学,综合类课程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兴趣课程更难体系化开展,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二是缺少优秀老师和先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枯燥,提不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加之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容易让孩子失去长期学习的动力。
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学区为例,区域内8所小学,有60多名小学老师,但整个学区只有3名音乐老师、2名体育老师和3名美术老师。即便是坚持在一线教学的全科老师们,因为精力有限、知识受到局限,专科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也亟待提高。
王庆伟坦言,伊宁28中现有35名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6岁,大多数老师都刚从师范院校毕业不久,在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方面与南京存在不小差距。
励志阳光运营总监韦宇群说,过去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支持主要是靠老师或志愿者短期支教,舟车劳顿、费用较高不说,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短期支教没有时间进行教研互动,使得教学效果很难维持,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教育落后的大环境。相比之下,“云课堂”项目大大减少了支教老师的负担,是比传统助学更高效便捷、更能长期坚持的方式。
刘俊丽说,“云课堂”满足了学校的需求,弥补了教学的空白点,因此她期待网络云课堂的授课不仅仅对孩子,将来还能给28中乃至更多伊宁市的老师们上课,通过“云课堂”,双方一起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对标找差增强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和实战经验。
活动中,南京和西部的学校负责人都表示,两地学校结对帮扶后,双方将共同商定教研主题,定期进行网络教学备课,快速提高西部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
“云支教”
用新技术合力破解师资难题
“目前‘云课堂’还处于起步期,面临的问题不少。比如,硬件到位了,有没有更多专业的老师参与进来?如何让‘云课堂’的教学更‘精准’?此外,‘云课堂’支教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达到目的,亟待需要规范化、制度化。”业内人士坦言,这些都是“云课堂”平台搭建好以后,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本次“云课堂”的南京结对学校,瑞金路小学校长周峰说,对于“云支教”,学校老师们非常积极,“我们正在主动和项目方以及乡村学校方紧密沟通,针对西部孩子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周峰说,据他所知,南京不少学校都对这种方式感兴趣,希望能为西部地区的孩子助力,“呼吁由相关部门牵头,统筹安排,推进‘云支教’的长效化、制度化。”
记者了解到,2018年年底,江苏省城乡结对互动课堂项目已正式启动。目前已建成28个主讲教室、34个互动听讲教室、31个云终端听讲教室,实现同步共享优秀名师课堂,项目二期将覆盖江苏省所有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其中,南京已经建成6个主讲教室、2个互动听讲教室以及9个云终端听讲教室,上月已陆续有学校开展相关活动。
南京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表示,除了市内帮扶外,南京也鼓励名校把优质资源通过“云课堂”辐射到省内外教育薄弱地区,“‘云课堂’为解决扶贫攻坚战中的教育保障问题提供了新方案。”
南京市电教馆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汪波告诉记者,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目前南京的互动云课堂项目要求主讲学校和互动学校之间每学期不少于两门学科的互动教学,每周一次协同备课,每周5堂互动课,另外两校之间每月还要进行一次线上交流。
“主讲学校和互动学校也会相互协商,根据需求提供课程。”汪波说,另外,教育部门此前对相关教师进行了技术培训,接下来省市教育部门还会组织业务培训。“‘云课堂’还处于起步阶段,相信等试点比较成熟了,后续相关的管理以及评价制度都会陆续跟上。”
韦宇群透露,励志阳光基金会正在积极和西部学校对接“云课堂”项目的建设,同时开展项目资源募捐,并与师范院校合作,建立教务管理志愿服务团队,为今后长期的网络支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人士介绍,云课堂项目方和南京本地名校名师,正在积极配合,力争让西部孩子在一个学年里,通过网络云课堂,接受一个学科的完整教学。
【记者手记】
教育“扶智”,长效才能“扶志”
由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南京日报和南京市委网信办、团市委、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励志阳光助学基金等共同发起的“为爱西行播洒书香”公益助学活动已经持续了4年。
每次走入西部小学,孩子们纯朴羞涩的笑脸、渴望知识的眼神,都给行动组所有成员留下深刻印象。“谢谢”,是记者几次西行采访时听到的最多的两个字。但是,也必须承认,对很多孩子特别是留守孩子而言,家庭面临多重困境、亲情常年缺失、生活环境闭塞单调,指望几次媒体的集中报道和募捐,就能改变他们的人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让公益助学持之以恒取得长效,真正实现从“扶智”到“扶志”,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今年,南京日报社作为公益助学活动的牵头方,利用媒体宣传公信力的优势,用技术赋能,整合资源,让社会各界爱心资源得以汇聚,将西部学校,爱心基金会,赞助单位南京工行、南京建行和支教老师集合在一起,通过“网络云课堂”的平台,形成合力,精准输出给西部有需要的学校,实现了新闻传播、支教受教、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云课堂”成为爱心人士为西部地区孩子提供教育和沟通交流的最佳载体,让公益助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以往短期支教中产生的问题迎刃而解。更多勤奋好学的西部孩子,看到了好好学习的希望;更多立志教书育人的西部年轻老师,找到了迅速提升业务能力的办法。
今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于支教的渗透会更加深入和广泛,行动组将和各方爱心人士一起紧密协作,把“为爱西行播洒书香”公益助学活动,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爱心汇聚的公益平台,让“云课堂”在西部地区落地生根,让东西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用实际行动推动教育扶贫从文化“扶智”向教育“扶志”深度转变,助力教育精准扶贫。
撰稿本报记者钱红艳李芳秦宵喊谢臻耿海华王怡潞丁劼
摄影本报记者缪越耿海华丁劼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