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晗蓉
曹晗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历史和实践证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和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群众在一起,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群众利益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坚持除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纵观历史,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一切都表明,毫不动摇地依靠人民、矢志不移地为了人民,永远都是推动国家善治和民族进步的最持久动力。
“民齐者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关乎国家兴衰、事业成败。诸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一再启示人们,万众齐心、内外协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会击水中流、攻坚克难、所向披靡。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多元而又复杂的情势在多领域不断显现。今天,面对这些复杂情况,依靠什么力量才能有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从根本上讲,这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人民导向,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只有依靠人民,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正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努力找到体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不仅要深刻洞察依靠人民群众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还要拿出具体有效的实际举措。对此,最为基础性的莫过于要准确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常言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人民群众蕴含着巨大力量,同时也蕴藏着无穷智慧。这就意味着,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现代国家推进治理现代化必须全方位、多渠道了解群众诉求、知晓群众疾苦。要了解群众诉求,就必须深入群众开展调研,走到群众中间了解实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源泉动力在于依靠人民,其根本目的在于为了人民。无论时空环境如何变化,人民始终是我们检验事业发展成效的最终评判者。进入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答不答应、拥不拥护、赞不赞成作为一切工作举措的根本标准。
(作者为江苏省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