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新近研发出一种可以高灵敏度检测微小核糖核酸(miRNA)浓度的新方法。由于微小核糖核酸的浓度在多种癌症发生、发展早期就会出现异常,这种新方法的推广使用,有望帮助更多人尽早发现和诊断癌症。
癌症早期诊断是一种专门针对癌症早期患者的诊疗方法,其目的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精神、经济负担。不同的癌症,早期诊断方法有差异。肝癌可以通过检测肿瘤标记物血清甲胎蛋白含量进行早期诊断。由于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会随之提高。
肿瘤标记物的检测主要是针对于肿瘤生长过程当中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如果浓度异常升高,则高度提示肿瘤存在的可能。在检测过程中,即使诊断出肿瘤标记物含量结果偏高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影像学等方面的检查,才能明确是否存在肿瘤。
微小核糖核酸是典型肿瘤标记物。它是一类长度为18至25个核苷酸的小核糖核酸,它在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死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医学研究表明,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都会导致人体特定微小核糖核酸浓度异常。与传统肿瘤标志物相比,检测微小核糖核酸有助于在癌症发展的极早期就发现疾病征兆。也正因此,它被称为寻找早期癌症的“指纹”。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此次提出的新型荧光检测方法利用了变色银纳米簇的荧光特性,可以通过发夹结构DNA序列的打开或关闭而产生颜色变化,将信号生成与放大组合为一个步骤,极大地简化了程序并缩短了检测时间。所合成的银纳米簇是以DNA为模板,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光稳定性、可调荧光发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有望广泛应用于光学传感和生物医学成像。
那具体是如何检测的?苏州医工所研究员缪鹏告诉记者,形象来说,可以把信号探针看做交警,把捕获探针看做路上的违章拍照探头,辅助探针当做辅警。当不同的车辆(miRNA)通过路口时,正常车辆通过不会有违章拍照;而当有违章车辆(靶标miRNA)通过时会被违章拍照探头捕获,从而引起交警和辅警的注意并作出相应的处理(颜色变化)。
此次,科研人员采用几十个银原子组成的团簇作为荧光信号源,来检测微小核糖核酸的浓度。在没有微小核糖核酸存在的条件下,信号源发出红色荧光,当样本中存在微小核糖核酸时,红色荧光转变为黄色。微小核糖核酸浓度越高,原本的红色荧光越弱,黄色荧光越强,比较两种荧光的强弱,就能精确获知微小核糖核酸的浓度。
“新方法不仅可以检测血液样品中的微小核糖核酸,还能与影像学检测结合,指示病变发生的具体位置。跟以往同类检测方法比,它的分析性能更优,而且操作便捷、条件简单,应用推广更加方便。”缪鹏说。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传感器类期刊《传感器与执行器B:化学》上。记者 张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