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结构调整,“调”出一个美丽灌云
2019-11-04 06:4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秋日的灌云县伊甸园景区,像是打翻了大自然的调色板:树林和田野青黄杂糅,怒放的波斯菊、万寿菊、醉蝶花、柳叶马鞭花、粉黛乱子草等鲜花,把大地装扮得胜过春光,“化工大县”精彩转身,一个美丽的灌云在苏北平原上崛起。

  沿海开发实现凤凰涅槃

  去年4月,灌云、灌南两县沿海化工园区全面停产整顿。灌云县委书记左军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2012年到2018年,县化工园区累计纳税21.81亿元,而包括园区基础设施改造的环保治理总投入就达42.08亿元,化工企业缴的税,仅相当于治理成本的一半。“当初谁都没想到,粗放发展小化工不仅不赚钱,还亏大钱!”

  今年以来,临港产业区积极应对化工整治的冲击阵痛,强势推进各项工作,园区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攀升,1到9月签约亿元项目13个。进入四季度,临港产业区一手抓项目招引,一手抓在建项目,力争投资50亿元的木业家具产业园、投资45亿元的钛白粉、投资30亿元的有色金属材料加工、25亿元的特种纸及防火板等在手在谈项目年内签约,力争投资120亿元的氧化铝、投资28亿元的码头及港口物流园等5个签约项目年内开工。

  在一期项目已投产的紫燕食品生产车间,园区挂钩服务联系人孙强介绍,今年1到9月份,一期项目已实现工业应税收入17亿元,纳税6500万元;二期工程目前已封顶,明年上半年可实现试生产。一、二期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

  “化工园区的紫燕化学与经开区的紫燕食品,形成鲜明对比。一只‘新紫燕’抵得上一群‘老紫燕’。”左军介绍,两个因为巧合都叫“紫燕”的企业,一家化工企业,一家食品企业,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是当地发展的一个缩影,对比之中引人深思。关停落后的化工企业,既需立足当下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更要与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对标对表,破除思想束缚、摆脱传统路径,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紫燕食品利用当地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打造藕虾生态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家禽养殖基地,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满足华东、华北1000多家门店销售需求,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紫燕食品虽不是高精尖项目,但坚持绿色发展、注重创新提升,符合新发展理念。”左军表示,“我们决不能再将污染传给后人,要痛下决心、铁腕治污,彻底摘掉‘污染园区’帽子,还老百姓蓝天白云、清水绿岸。”

  文旅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10月23日下午,记者走进紧邻伊甸园景区的伊山镇川星村,村党总支书记孙正壮告诉记者:“自从搞起了旅游,不少村民办起了民宿,不仅房产增值了,就连果园里的酥梨,也从1元多一斤卖到3元多一斤,村民总收入比全县平均收入高出30%以上。”

  短短几年时间,灌云县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特色旅游小城”“中国十佳‘一带一路’旅游特色城市”等荣誉称号。“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灌云县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产业振兴,打造出农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直到“十二五”末,灌云全县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42个县(市)的排名均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处于发展十字路口的灌云,下定决心摆脱传统路径依赖,作出“终结化工大县,向旅游大县转型”的发展转向,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每每谈及转向的最初动因,左军都会提到伊山镇川星村附近的6500亩梨园。“到了这里,才能真正体会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非常震撼人心。”左军说,这种散布于乡野田间的美景,正是亟待开发的“宝藏”。灌云县委、县政府马上付诸行动,近到溧水、大丰,远赴浙江萧山、安吉学习,通过对比发现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相当明显,以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构想浮出水面——强势推进以“伊山伊水伊甸园,真情真意真灌云”为主题的全域旅游,深入推进“一年破题、两年成形、三年出彩、五年成名”的行动计划 。大伊山、伊甸园、伊芦山、潮河湾等几个景区精彩的推介活动不断出新,今年国庆,伊甸园最高日接待游客近2万人,创收过百万元。

  脱贫攻坚依托产业前行

  “对灌云来说,贫穷是最大的短板,脱贫是最大的心愿,富民是最大的追求。”左军介绍,“十三五”期间,灌云全县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3.5万户、9.79万人,分别占农村总户数17.8%和农村总人口的12.2%, 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灌云县摆脱传统路径依赖,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富民增收为核心,全方位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不仅整体经济在困境中加快突围,而且脱贫攻坚也迈出坚实的步伐,累计实现2.5万户、7.2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和4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脱贫转化率分别达74.2%和88%,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2.2%下降到去年的3.3%。

  记者在东王集镇盐河村看到,这个村集体收入长期为负数的省定经济薄弱村已经甩掉债务包袱,蝶变为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 “我们把农户的土地与扶贫资金结合起来,办了一个合作社,结合沂河淌自然风光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灌云惠泽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白玉告诉记者,合作社吸收村里的贫困户参与其中,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种植管理技术,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挣钱。阳光大棚瞄准市场导向,实现错峰种植,一年9个月可采摘,同时按照“保底收益+浮动分红”的形式,能带动50户低收入户就业,户均增收7000元,实现村集体收益10多万元,年底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入股分红资金。

  记者 周贤辉 程长春

  吉凤竹 郭新海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