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顾颖)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10月12日,“家在江南”采访团来到锦绣安徽,邂逅这里旖旎摇曳的山水风光,质朴淡雅的徽派建筑和厚重典雅的历史文化。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山水环绕,碧水荡漾,古代诗人笔下的徽州宛若仙境。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麓,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行至歙县,最先吸引人的便是满眼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肥梁瘦柱内天井,粉墙黛瓦马头墙”,这是对徽派建筑最形象的概括。据介绍,肥梁瘦柱取国家栋梁子孙兴旺之意,而内天井就是四水归堂的用意了,在建筑风格上以小青瓦和马头墙最具特色,辅以石雕、木雕、砖雕作为装饰。这样精巧雅致的徽派建筑在江南建筑风格中独树一帜。
徽州古城是歙县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徽州府治所在,是“徽学”的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来到城外,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段绵延的古城墙,大气沧桑,千年来守卫着徽州城。走入城内,磅礴的徽州府衙矗立眼前,三路数进,巷道纵横,布置整肃。城内还有东南两座谯楼、徽园、斗山街等各具徽州特色的景点。漫步其中,穿梭青石斑斑的小巷,犹如置身于古徽州博物馆一般,倾听这里的悠悠往事。
黑瓦白墙,对比鲜明却又清雅淡然,宛若一幅丹青。著名的“新安画派”就在这片山水风光之中孕育而生。新安画派在构图上讲求疏密相称,山水相生,或清峻峭拔,或枯涩高古,用墨以枯涩简淡为主。讲到墨,徽州曾是全国制墨业的中心,兴盛时期还出现“徽人家传户习”的制墨盛景,徽墨更是被誉为“墨中之王”,书画家们公认徽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
“胡开文墨”是徽墨的老牌子,记者一行来到位于屯溪的胡开文墨厂。走进屯溪小巷,几栋老式的厂房,简简单单的“胡开文”的三字招牌悬于大门,这座墨厂比起一旁热闹的屯溪老街,不甚起眼,但院内的淡淡墨香彰显着它的底蕴。在胡开文墨厂的厂长程国胜的带领和介绍下,记者参观了胡开文墨的制作车间,炼烟、和胶、杵捣、成型、锉边、填金……每一道工序都是由工人纯手工制作。“制墨这一行业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也想通过不同的方式以机器代替手工,但结果就是墨的质量下降,产量减少。但即使是手工,随着温度、湿度的变化,每一个时间做的墨都会有不同,手工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把握外界环境的变化。”程国胜告诉记者,制墨需要的就是熟能生巧,能静的下心来专注地打磨,现在大家所说的匠心其实就是这样,这是每一个传统手工艺制作必备的心得。
徽州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角色——徽商。长江中下游流域一直广泛流传着一句谚语,“无徽不成镇”,这里的“徽”指的就是徽商。徽商通过商业贸易活动,对城市、集镇的形成、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以巨大的财富实力,塑造了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繁荣。就在胡开文墨厂不远处便是屯溪老街,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茶楼、酒肆、墨坊、书房,热闹繁华,商贩市井生活与清雅的文人意境在这里碰撞融合,这正是因为徽文化形成的背后蕴藏着徽商亦贾亦儒的文化品格。徽文化这样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在江南文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